2006-12-29 13:02:36Ting

台北X東京 30世代命運大不同 (上)

【撰文/楊倩蓉】

一位是旅居日本多年的社會觀察作家,一位是近年對台灣社會分析頗有見地的學者,跨國界的30世代觀察,激盪出精彩的對話。



(攝影/李芸霈)

從漫畫到偶像劇,從無印良品到甜甜圈,日本的時尚風潮無時無刻影響著台灣的30世代。使得跨國界的兩個30世代,有著極大的相似,卻又有著根本的不同。


旅居日本20餘年的都會作家劉黎兒,長期而深入的觀察日本社會,每每讓讀者透過她深入淺出的文字,感受到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任教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的劉維公,則是觀察台灣年輕世代生活消費風格的新銳。兩人將就30世代的職場、消費、感情等面向,進行一場跨國界的世代觀察對談。


『職場』


日本:30世代都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進入職場,女性多淪為打工族。
台灣:30世代工作壓力大,專業能力要求高,但薪水卻沒有提高。


劉黎兒:日本現在的30世代是很慘的,尤其3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在泡沫經濟崩潰後才開始工作,想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很困難,尤其大部分女性上班族都是派遣員工或打工族。


女性在工作不順利時會想結婚,男性則相反,工作順利才會有結婚念頭。問題是,日本女性都希望嫁給比自己優勢的男人,但是粥多僧少,所以不婚的現象愈來愈嚴重。至於日本男性過去不大容易被裁員,裁員的對象都是女性,但現在日本女性也開始擔任主管工作,男性工作者也要與女人競爭,這在過去的日本職場是不曾出現的現象。


雖然說,日本景氣這幾年已有復甦的現象,但產業空洞化,對於一般人的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通貨緊縮的狀態,企業沒幫員工調薪,正式員工變少的結果,造成現在上班族工作量變成原來的兩、三倍,加班時數增加,30歲的男女都在加班,不婚的問題又更嚴重。


劉維公:我覺得台灣職場上的30世代與日本類似,台灣30世代現在面對的是經濟產業結構變化的第一波,一些新的制度包括勞保、知識經濟與工時等新規定都直接衝擊30世代。現在的四年級在他們30歲時,工作環境並沒有太大變動,所以現在幾乎都順理成章成為中高階主管。但現在的30世代工作環境壓力大,大學的知識已經不夠,還要抽空去進修,因為職場要求更多的專業能力,但是薪水卻沒有提高。


劉黎兒:沒錯,這種現象日本又更明顯,因為所有職位都被40、50歲的人占住了,30歲根本沒有出頭機會,長期領很低的薪水。而且日本並沒有引進外籍勞工,所以公司最累的人永遠都是剛進來的30世代,過去可能五年內就可以升任課長,現在連十年都不可能,還可能過勞死。


劉維公:不過,現在對30世代的契機是打破過去垂直式的升遷,有了水平發展的可能性。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公司,30世代會根據自己生活理念去當SOHO族,或是自由工作者,網路創業也不斷出現,雖然不一定賺大錢,但是獲得更多的自我空間。


劉黎兒:這讓我想到現在日本也流行週末創業族,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卻鼓勵副業,日本的網路又比台灣健全,現在日本很流行在部落格寫書評,因為寫得好的話,可以連結到日本亞馬遜書店網站,對方還會付費,有人因此一年賺進幾千萬日幣。


劉維公:相較之下,台灣因為各種制度都不健全,30世代的創業風險比較高,但是我對這種非傳統創業的競爭力還是很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