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0 16:32:36品瑜

肉體,一念

 

 

法性圓寂,本無生滅。因有生念,遂有生緣。

……………..

既有生念,又有生緣,故天得以生命我;四大得以氣形我;五行得以教約我。

此有生者所以有滅也,然則生滅則一。

-六祖口訣《金剛經》後序

 

原來,肉體胚胎源於一念。

 

這倒也符合佛家的生命觀,父精母血,雖是鑄合胚胎成形,但也只是肉體軀殼而已,尚得虛空中一記念頭,竄入了胚胎,這才算人形。

 

所以,正是這念頭主導了胚胎發展、成形與人間形走一遭的姿態,於是,這等人身高矮胖瘦、豐儉膏瘠,真還得這一念頭說了算。

 

於是,真要五穀雜糧吃出一身病來,或者江湖險惡裡穿過的坑坑洞洞,還真不只是將肉體當作汽車進廠保養了事,而是連帶的這人的內在最精微念頭,都得校正一番才算根本。

 

於我,這等感悟可是年紀越長越是鮮明,四十多年的夢境連篇,還真讓我知道自己真的是一念的癡纏投胎而來,這下落了一些病根,心知肚明的是跟年華老去的肌蝕骨損無關,就連洋醫生都說了,病理症狀只能一時消解,但最根本的還是新的生活方式,若用佛語解析一番他的話,就是得探向內在最精微的一念,也就是入胚胎前幽冥的一念,得直面正視,剃除了雜質,裸露出光華,這等生命才算來去自如。否則,生滅相尋,輪迴塵劫,健康不過是皮相的虛妄。

 

所以,醫生不能只是用來看的,而是得一起尋找如何念頭清淨的夥伴,才能追本溯源,自救救人。

 

這是近來整脊求診的一些個人心得,恰巧地從除夕夜福至心靈地重讀《金剛經》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因緣和合地有了這番體悟。

 

過去,我總是抗拒問醫求診的,總覺得這肉體是無有片刻地衰減敗壞著,任憑哪一隻妙手都難以回春,除非,心中一點新柳,於是,我就是閃躲著,但真不是我看不起醫生,而是不敢面對自己的念頭。

 

就湊巧的,遇見了位洋醫師,當下讀的又是六祖的實虛解析,正好!就這麼直挺挺地「一、二、三,木頭人」地不敢妄動造次,決定在瞬間止息凝凍裡,慢慢地望向那核心的一念,到底所謂何來?!

 

無所逃,跟天地逼仄無關,真正難過的是對著自己的一念格物致知,非得要看出到底是怎樣的起心動念,才讓自己肉身敗壞至此,而肉身不過表徵,精氣神之外的耗弱,到底頹圮到何種程度,是真該好好面對了。

 

總不能再拖著一念殘破,此生滅盡又復來人身,真的是輾轉折磨呀!

 

肉體,不過一念的聚攏,於是,求醫的過程裡,莫忘的是心靈神一可能不是某個特定的仁心仁術,而是對自己的慈悲心起,而願意跟人間醫者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