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他佛(metaphor),自助卡實在
一直也在思考寫作風格的事,念傳播的我也不是不能理解媒體屬性對訊息內容的限制,網路時代就是短小聳動與爆炸性話題才能出彩,學院派習慣長篇大論地演繹、歸納法,放在Web 2.0裡,真的很像穿著古裝走在東區百貨商圈的奇怪。
有人反應看不懂分享心得,也不知麼留言回應,也真的認真想過走普羅大眾風,但是如何將理論操作成普及版,力有未逮的我還是努力嘗試中。
在表達清楚與得到共鳴之間,取得巧妙平衡,的確就是我個人的努力,以及給自己的學習機會。下一句話就是我的嘗試,為了解說「隱喻」(metaphor)這項敘事心理學的主要操作工具,靈光一閃地耍冷,希望能譁眾取寵地得到一點關愛眼神與理解。
沒他佛,自助卡實在!
就像豐子愷說的「佛無靈」,以及俗語裡的「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大概是所有身陷困境中的人,所曾有過的深度挫敗吧!
所以,我才會冷笑話地說,既然找不到能幫幫自己的神佛,那就轉而DIY自助卡穩當,因為自助而後人助與天助嘛!
關於「隱喻」(metaphor),取巧地利用諧音稱為「沒他佛」,除了是語言的趣味之外,真正的也是希望大家認識它,並作為幫助自己說出更多元生命故事的一項心理學自助工具。
說實在的我自己也在理解進行式當中,如果有文學院出身的可能在文學寫作技巧賞析裡學過,再不然就是心理學系的科班生親自在諮商與治療中操作過,剩下的我們只能來個成人大學與自學方案了。
接下來的讀書會裡,我會嘗試跟大家分享與實際運用「隱喻」的方法,因為我也是三腳貓走江湖邊唱邊學,所以每次都會有更深入的解析,敬請批評指教,雖然感覺自己好像站在舞台上邊化妝邊演戲,有種硬上的冒險,但於此同時也是一種高壓力下的督促。
隱喻,我們存在之外的人、事、物,它可能是外在一幕景象(例如:《關係花園》這本書以「花園」作為隱喻,將親密關係的互動與培養,比喻為共同照顧一座花園,所以就用園藝的許多計巧作為一種參考框架,並鉤出我們在關係裡可能的盲點與悟失,以及能夠開花結果的耐心秘訣),一個平凡日子裡的某個節日,也可能是一段夢境(佛洛依德學派的心理研究重點),或者瞥見的人際互動瞬間(路人甲乙的實況秀),甚至是腦海中乍現的一幅畫面。
有時,我們無以名狀的疑惑,或是只能會意不可言傳的「信仰」與「相信」,也可以是一種幫助我們改寫生命故事的隱喻。比如雅婷在第一次讀書會裡提到的「相信冥冥中的一種力量」,這樣的隱喻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用言語表述,但是這卻幫助我們在物質現世裡,能夠安忍在我們所難以接受的橫逆,以及無法平衡的緣業情債,試著跳脫個人得失,而用更開闊(雖然不是很肯定與明確地交代出來)的大我視野,讓自己於外在不變情況下,活出另一種可能來。
重點是,隱喻看似與我們所要描述的困局無關,然而因為隱喻的本身,可能與我們所指困局的真正源頭之間,存在一種玄妙神祕的關連,雖然一時還不甚明白,但就像穿行在漫長隧道裡,看見遙遠前方忽忽幽幽的一點光亮,而這就足夠支撐我們繼續走向前。(桃花源記:緣溪行,彷彿若有光。桃花源來回一遭,正是作者帶領大家心理歷程的所在。)
讀書會的兩次聚會,我們已經嘗試了打破恐懼、敞開心地敘述自己的問題與困局,而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嘗試的就是利用周遭的一些隱喻,幫助自己擴大意識的廣度。
我們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並以改寫故事來進行敘事治療,便是在困局敘述與隱喻之間來回審視,隱喻這樣一個更大、深遠,或者是更流動且沒有成見的格局,甚至是存在另一次元,如何能幫助我們以更多元的覺知來描述自己的問題呢?
現在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以春天的「新綠」作為隱喻,幫助自己從慣性懊惱傷懷抱的生命故事裡,嘗試改寫成每一秒都死於過去種種,卻也同時新生起的喜悅故事。
天台山的登山小徑上,濕潤青苔蔓生,由於陡峭,嚇壞了都市裡嬌生慣養的遊客,反倒讓綠多了一分張揚,恣意地吸附著瀑流氤氳的水氣。
乍暖還寒的春天,天灰濛濛地不肯確定下來,高聳的樹木骨瘦如柴地,乍看還是光禿禿的,像是天地間的幾根扭曲鐵絲,像是天地之間的神祕交纏。
然而,若真的定睛一看,就在遠遠的、高高的枝頭上方,逗點般的嫩綠鵝黃,彷彿是在在枝頭上掛了一顆顆的迷你精緻的小絨球,毛乎乎、蓬鬆鬆的,像是剛迸出殼來的小雞或黃毛幼鴨,可愛的。
手欠地摩娑著低矮枝頭上的綠芽,那觸感是光滑絲緞般的水嫩,而指尖裡還能感應到一種蒸蒸的搔動能量,想像畫面裡有春江水暖的幼鴉聒噪,聒聒聒地擺尾。
唉呦~雖然揹著大約十公斤的背包,也向上步行了三個多小時了,疲累也許是四十歲的身體,但是,心靈傳導到綠芽這份能量,好像玩起波浪舞般,竟也跟著黃毛丫頭了起來。
一幕爆笑畫面閃逝,自己變成了隻剛破殼的小鴨子,太聒噪地聒聒聒叫著,宣示著自己的存在,並且好奇地睜著無辜大眼,搗蛋地向四方探索、淘玩起來。
於是,沿途總是笑意盈盈的,就像隻填滿不了好奇的小鴨子,同行的友人有時回頭取笑我說:“都不知道你在高興什麼,連氣喘吁吁、出汗淋漓地爬山,都還笑得像個小傻瓜!”
是呀!不僅她看見了我的傻笑,就連我的內視之眼,也瞥見了這新生幸福,就像嬰兒張開大眼,望著無染的世界。
怎麼會這樣呢?
思維了許久,想呀想著便又笑了,然而這笑與剛剛的心眼初開又有所不同,而是對比過去太容易觸景傷懷的自己,樂乎乎地為著自己眼下的改變,溢滿感恩且又沾沾自喜地覺得自己真是個幸運兒啊!
過去,總以為自己是個太老的靈魂,一次次的人世滄桑,總像在一只玻璃瓶上,抹上指紋,整個人就這樣灰濛濛地過於沉重,早已難透出什麼光亮來。然而,老靈魂也能再度新生,大自然的綠芽,就像是一把菜瓜布,瞬間將我這只髒灰的瓶子洗刷刷、洗刷刷,哇!竟然透亮了起來。
暖暖陽光,穿透;潺潺流瀑,反射;鬱鬱山景,映樣,……,凡此種種的一切美好,如實地呈現原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原來,我過去的苦是因為像只沾滿陳跡指紋的髒瓶子,沒有如實看見,灰濛濛地將天地染污,自己才會濁沉沉地老是鬱結。
於是,這自然的「新綠」等同於自己的「新生」,知道這不過是循環的一部分,過去陳舊的念頭就像去年的秋天落葉,早已在冬天腐朽,而一種新的看,隨即掛上了枝頭。
外在,是沒有任何改變的,而自己卻因念頭的改變,而喜悅歡欣起來。這難道不是說明了快樂的真正來源,原來是一念之轉,讓就念頭死於昨日,心念頭時時新生。
以「新綠」的隱喻,審視著自己過去敘述困局的侷限,在與隱喻之間來回對比,便會有一種更超越自我格局的觀看,就像爬上高峰的制高點,容納的生命景緻就更多了,於是重寫的生命故事,更能讓當下的自己更容易施行這新鮮的故事腳本。
讀書會隨想:
試著用直覺來表達:以“我看到~”(內在的心象)、“這裡有個聲音”(聽見內在聲音)、“我感受到”(內在的各種覺受與感情),來描述內在觸動的種種。
上一篇:讓別人更懂你:困境敘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