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5 18:06:21品瑜

【上海話】混搭的上海話


 

  我的上海話老師,雖然是臨時代打的,但是語言教學經驗豐富,講起上海話來也是頭頭是道,因為她的外婆可是老上海,一本正經的活字典。

 

  她跟我承認,她自己講的也不是老上海話了,因為上海本來就十里洋場,從內地來的方言,再加上各國來的洋文,現代的上海話早已經是混血兒的姿態。

 

  「在學校如果我們講道地上海話就變成弱勢了,所以再怎樣也要七拼八湊地混和各種語言來講,久而久之這上海話的轉變可快了。」她說。

 

  我說,這混搭的語言個性,其實也發生在台灣,中文與河洛話經常彼此穿插,久了倒也是自成一格的美。

 

  「有時面對一個情境,想要用道地上海話已經講不出來了,這時還挺尷尬的呢!」她說。

 

  我猜,這也是耳朵生疏之後的結果,在生活的許多情境,我們可能有慣用的語言,而這語言活用的結果就自然能鮮活表達,但一旦要將別的語言運用在相同情境,可能會有臨時想不出來的窘迫。

 

  我跟老師分享了一則十五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糗事,當時為了宣傳工作單位的一個命名諧音活動,他們安排了中廣中午的一個知名台語節目,進行專訪,但偏偏單位沒有一個人能用台語接受訪問,這任務自然落到我頭上。

 

  說實在的,整篇公關活動新聞稿雖然是由我執筆撰寫,但是我是以中文思維模式寫成,所以一早上我得自己趕緊用台語潤稿一遍,以及自我練習一番之後,才有些緊張地上中廣的現場節目。

 

  只是,當我們一提到這個命名「諧音」活動時,雖然我當下也是愣了一會兒,腦袋加速快轉地搜尋記憶裡到底是怎麼說「諧音」這個字眼,但是怎麼也沒有印象,因為台南的日常生活用語裡,似乎很少人會提到這字眼。

 

  我只好從「諧」這個字著手,自然想到「和諧」這個常在婚宴上聽到的詞,「諧」唸作「hiei」,我就很理所當然地把「諧音」唸作「hiei imng」。

  

  沒想到,一小時專訪過去,在我離開電台前,就遇到了下一段要上節目的洪榮宏先生,他說在開車途中聽我的廣播專訪,覺得我台語說得不錯,聽起來很像台南人講話,果然,我就是道地的台南人。

 

  只是,他笑著告訴我,「諧音」要唸作「ㄨㄚ imng」,意思就是「靠近相似的音」,千萬不能應用中文直翻台語,否則會讓人一頭霧水的。

 

  我聽了很不好意思,還被洪先生笑說北上太久,都忘了怎麼說台語了呢!

 

  語言,還是得在生活裡翻攪,才嚐得出那份鮮活的味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