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8 23:44:45品瑜
我讀《巧克力戰爭》-聽見內在的聲音
當你仍聽見兩種聲音時,你便會看到兩種途徑。一條向你顯示一個形相,或是一個你只會顫慄地膜拜,卻不可能愛它的偶像。另一條路則會顯示給你一個你遲早會因了解而愛它的真理。
-《奇蹟課程》頁111。
【三十年前後的內外閱讀經驗】
第一次閱讀《巧克力戰爭》,是在三十年前國語日報上的故事連載,當時為了順應兒童的閱讀與文本理解能力,這本書的兒童版多增加了一些人物的日常生活描述,以及淡化人際衝突的血腥與人性陰暗的心識過程。
至今在僅存的印象裡,只記得一群學生為了要不要義賣巧克力,而跟老師有了意見衝突,也彼此形成對立關係,並且每天在學校裡上演一幕幕的對抗角力。只是,因為東、西方的校園文化過於分歧,再加上戒嚴時代的教育體制,根本不容許有反對師長的“異”見,因此,在完全被規訓化的思維裡,再加上對於巧克力這項罕見舶來品的甜蜜幻想,自己當初的確是以一種閱讀《金銀島》或《一千零一夜》之類的冒險奇幻書,來解讀這本描繪當時美國校園衝突暴力的《巧克力戰爭》。
外在世界的冒險,如何才能讓自己能功成身退,似乎只有想盡辦法讓自己不致落單,或成為眾矢之的,就能保證自己能在最後融入在一群人的狂歡當中。
記得在當時的閱讀心得投稿裡,才小學五年級的我寫下:「孤單是很可怕的,自己一定要在學校團體生活之中學會合群互助,這樣才不會得到懲罰。」
自己的心得投稿究竟最後有沒有被刊載在國語日報上,似乎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害怕自己落單與孤獨的恐懼,卻是鬼影幢幢地威脅著自己。
害怕孤獨,成為自己四十歲之前的生命基調。
我無所不用其極地討好周遭的親人與朋友,並讓自己成為樂善好群的「好人」,而也的確在主流價值裡,得到最喧囂的讚美,以及不被挑戰的舒適。
但,我卻從來不是我自己。
中年之後,面臨生命交關的腫瘤危機之後,看清自己於死神之前的怯懦、惶恐與失聲痛哭,全因為從未與自己同在,也忘失了自己,於是才願意在死亡幽谷裡,踽踽獨行,體會一種寂然獨處的生命煥發能量。
三十年後閱讀出版社寄來的《巧克力戰爭》試讀本,卻發現同樣的文本,因為時空的變異,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閱讀經驗。
少了三十年前好奇地睜大眼睛,向外在未知世界冒險的興奮,以及鬼影幢幢地害怕落單的恐懼,中年開始嘗試孤獨美學的我,再次閱讀《巧克力戰爭》的當下,卻是提著一種深沉覺察且帶著些微刺痛,向裡內在行去的自我探索。
外在世界依然成住壞空,而人心始終生住異滅,我們能否在向裡觀看的孤獨裡,聽見一種永恆的內在聲音?
【二元對立的執持與選擇之外】
外在世界總是不斷地幻變,人事的合縱連橫、爾虞我詐也分秒地交替,這似乎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只要我們的眼睛還不斷地向外張望,欲望持續地物質投射延伸,我們就必然被這一切的瞬息萬變給迷惑,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巧克力戰爭》一書裡所描繪的雖然是校園幫派霸凌、教育行政人員貪婪徇私的場景,以及眾人為了求取生存的反射動作,卻真實反映了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詭譎多變的情勢,再加上捉摸不定的人性,讓我們的生存危機成為驅動慣性作用的唯一衝力。
雷恩修士因侵占公款,狡詐地以巧克力義賣款項補齊,企圖避免東窗事發,於是濫權地威脅利誘學生,投入義賣競賽裡;校園地下幫派「守夜會」的首腦亞奇看穿人性地操弄著身邊的同學;膽小的羅花生只能迫於淫威而言聽計從;逞凶鬥狠的愛彌兒專挑軟腳蝦下手…。
似乎,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在這變化莫測的表象世界裡,根據多寡、好壞、對錯、優劣、勝負…等等二元對立之間,艱難地選擇,並承擔所有的風險,而往往在此同時,我們也框架、型塑了我們所扮演的角色。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曾在《少爺》這本書中提到:「沒有人是生來就是壞人的,而是我們身處的情況,讓我們為惡。」
在看似二元對立的表象世界裡,我們只能在二選一之中,艱難地選邊站,但是掛一漏萬,二元執持之後的擇一固著,但也必然地同時失落了另一端向量,而我們最深的恐懼,以及其後所衍生的防衛與攻擊,往往成為最固著鬱滯的心病。
《巧克力戰爭》一書裡的所有人物,不管是蠻橫逞勇、貪婪弄權,或者是含恨飲辱,甚至是同流合汙,全都是因為執持二元世界的對立,在選擇一端卻又失落另一端之後,所產生的恐懼與攻擊的防衛機制。
即便傑瑞最初在面對是否聽從亞奇的命令,或者該不該拒絕雷恩修士進行巧克力義賣,他必定有著顧此失彼的恐懼,內心也一定充滿許多喋喋不休的雜音。
只要我們還斤斤計較物質世界的量化差異,並且困頓在二元對立的概念裡,我們的恐懼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它讓我們無的放矢地盲目攻擊,甚至把自己成為攻擊的標的而不自知。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面對外在世界的二元對立,我們除了執持與選擇,以及恐懼啟動的防衛攻擊之外,我們還可以依恃什麼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最驚險的冒險,其實是內在向裡尋去,而最詭譎變化的就是面對小我心識的造作,以及最後回歸重返心靈原鄉的金銀島。
當傑瑞身處形勢險惡的校園幫派鬥爭,以及當權者的威逼利誘時,如何選邊站的確讓他身心煎熬,甚至是噤若寒蟬。而在拒絕販賣巧克力的十天裡,外在的各種鼓動、喧囂與恫嚇,或許也形成一種巨大的噪音,對他進行魔音傳腦,但我猜他因為拒絕販售巧克力,而被師長與同學完全孤立,卻因禍得福地漸漸在極端的邊緣經驗裡,聽見一種內在聲音。
這是我在閱讀傑瑞漫長度過與雷恩修士對立的十天煎熬裡,所感知的一幅畫面,因為徹底的孤寂,讓他不再可能依恃所謂的多數主流價值,再加上真正深入一份千夫所指的極端經驗之後,發覺過去所一直恐懼的孤獨與落單,再壞也不過如此了,於是,傑瑞才可能在置之死地之後而復生,他慢慢地切斷外在所有噪音,在內在細微之處重新與自我真實的聲音相連結。
聽見,另一種聲音。
【另一種聽見】
拒絕販賣巧克力滿十日之後,傑瑞並未按照亞奇的指示,開始進行義賣工作,相反的,他卻繼續一個人抵制巧克力義賣活動。
傑瑞的確撼動了所有人回應恐懼的攻擊防衛機制,就像書中一開始,他在置物櫃裡貼的那張海報上寫著:「你敢不敢撼動全世界?」
整個表相世界其實是維繫在恐怖平衡的狀態,我們生存的動力是因為恐懼,而互動的驅力是攻擊。
傑瑞的「千夫所指吾亦往」勇氣,的確撼動了所有恐懼制約的慣性思維,以及鬆垮了攻擊的防衛機制。雖然他最後還是亞奇一手策畫的拳擊賽裡,被打得頭破血流且奄奄一息,但是,我相信當下的他是澄明清楚地確知自己的位置與所能,而周遭旁觀的學生,甚至即便對於血腥結果而洋洋得意的亞奇與所有的共犯結構而言,這都不只是一場充滿血腥暴力的拳擊賽而已,因為他們有幸緣視的是聽見另一種聲音的可能,即便外在表相的結果是如他們先前恐懼所預期,但是內在世界的品質卻起了重要的變化。
我們終其一生不可能只是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地以恐懼模擬所有的防衛攻擊反應,即便「模糊機制」再如何靈敏,我們頂多是被外在世界與頻發的事件所勾召,卻永遠阻斷內在最真實的聲音,而這份聲音才能真正帶領我們重新與萬有連結,並且融入宇宙最豐富的能量之中。
唯有寂然,我們才不會被外在的噪音所迷惑,真正聽見內在曠遠的呼喚;只有獨處,我們才能看見天人合一的所在與能量流動,重回生命奧體的無限豐富裡。
寂然獨處,正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另一種可能。
【不同年齡的文本解讀】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_<虞美人>蔣捷
我從十歲開始閱讀這本《巧克力戰爭》,一直到四十歲的中年,也經歷各種人生階段的文本解讀經驗。或許,這正是一種回歸內在的寂然獨處過程,也在每一個生命歷程裡,尋找一份生命意義的所在。
青少年階段閱讀《巧克力戰爭》,可能因為切身的同儕壓力與霸凌問題,而感到更害怕自人群中落單與孤獨,我建議這一階段的讀者可以仔細深入閱讀傑瑞的自我獨白,並且對人物進行模擬想像,反問自己許多問題,卻不急於給出任何答案。
孤獨是什麼?自己又是什麼?
是什麼因素讓周遭的同學變得殘暴與狡詐呢?我有沒有可能也跟他們一樣?
如果我是傑瑞,我怎麼才能夠真正保護自己呢?
即便我因為情勢惡劣,而選擇屈從多數或強勢的意見,但我如何還能與自己同在呢?
恐懼是什麼?從何而來?又如何排解呢?
如何撼動世界?撼動難道只能是採取外在行動,或者也可以是內在秩序的迴歸,之後震動全宇宙的開始?
不管最後採取的外在行動為何,都允許並認同自己的選擇,卻不帶任何批評,但最重要的是隨時聆聽自己,看看有無可能在一片喧嘩吵鬧聲中,聽見自己的內在聲音。
或許,傑瑞悲慘的下場,也可以讓我們反思,真正撼動世界的力量從何而來,又該如何施展,所謂直接挑戰權威或衝撞惡勢力,並非唯一的選擇,我們可以在內在聲音的呼喚裡,聽見另一種寧靜革命的可能。
至於青壯年的自己,面對職場上的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已經累積了某種程度的人世衝撞經驗,以及無數的創傷與情緒作用,因此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們或許可以暫時收起平日對他人的指責,以及受害者情結的自怨自艾,特別留意自己日常心識過程之中,到底與書中人物有何重疊之處。
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雷恩修士!
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全然地與傑瑞對號入座,或者生鮮活脫地就是一個亞奇或雷恩修士,因為我們性格之中都有陰陽面不同比例的混合,我們需要認證的正是自己在相應各種情況下的心識作用與慣性模式,以及不斷反思「這真的是我唯一的選擇與反應了嗎?除此之外,我還能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唯有覺察與認證所有的無明與慣性衝力,我們才能重新開放選項,讓自己擁有不一樣選擇的可能。
青壯年閱讀《巧克力戰爭》是一種迴識向裡的觀看,首先對自己產生好奇,而後以敞開的心眼,檢視自己在每一次的起心動念裡,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人物性格與反應。
看見自己的惡,才能成就自己的善。
《巧克力戰爭》讓自己看見內在革命的堅壁清野之後,才有可能在一片焦土上重生美麗的花朵。
而中年之後閱讀《巧克力戰爭》,則是一種踏上寂然獨處的開始。
寂然獨處,或許是在中年擁有一切卻也同時失落所有之後,必然為之的安身立命之道,或是一種生命的迴歸修行。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但是這樣的處世與修行,並不會讓我們舒適、順當地度過依然成住壞空的每一天,我們依然還是會在生命的某個轉角處,像傑瑞一樣地在拳擊賽上被打得頭破血流,或者遭受冷漠孤立,但是,我們總是了然知悉,眼前一切不過幻影。
曾經勾結的小團體,還是會因為上下交相賊而破局;即便被冷淡孤立,我們仍然還有最堅實的自己;縱使情勢催逼,讓我們動彈不得或身陷困境,但轉念之間我們就能海闊天空飛行。
外在世界終歸夢幻泡影,人世糾結最後還是要懈解,而唯一不變的是與自己同在,聆聽內在的聲音,重新找到與宇宙萬有的連結,我們才有可能一即一切地完全融入。
《巧克力戰爭》一書所描繪的不過是小我人性跳樑,等於是個人內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的六道輪迴,我們在閱讀時除了認證自我所有為惡的可能之外,也應該看穿這一切不過都是因緣和合的示現,讓我們在虛幻之中看見虛幻,也能在真實之中照見真實,即便外境再如何不順遂,我們都能泰然處之,因為聽見內在聲音是此生最大的收穫,而擁抱自己則是最圓滿的結果,至於外相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成就最終的身心靈迴歸。
《巧克力戰爭》適合在每一生命階段的不同閱讀,因為那不只是校園事件的呈現,演繹的卻是我們內在迴歸之旅的過程。
看見,不只是看見,還有更深入的洞察。
聽見,不只是聽見,還有更內在的聆聽。
上一篇:萬曆十五年1587,發生與不發生
下一篇:理解,雙重的豐富
目前在德國嗎?洗澡沒冬天的煩惱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