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1 22:07:39品瑜

說教養,太沉重



  「教養」這個詞,似乎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成為現代父母最高關注的焦點,再加上現今台灣社會教育系統混亂,改革前後不僅無法銜接,未來更不知要走到何方,或許每一位父母都在等待一本《完全教養手冊》的出現。

  周遭的友人,幾乎全都是這些《完全教養手冊》的目標市場,只要一有新的親職教養書出版,幾乎都成為大家熱切團購的熱賣品。

  說實在的,自己沒買過教養書,但老是被友人熱情推銷地強迫閱讀,越讀,就越讓我覺得真是說教養太沉重!

  所謂教養,大家可能一致認定就是教育與養育,而坊間出現的教養書籍似乎也多集中在教育這一部分,顯見家長們也同意生活照顧與物質提供的養育,的確比教育孩子輕鬆,於是我們對於親職教育才會有一份操作方法的追求。

  但是,教育到底是什麼呢?
  教育這個動作的主、客雙方,難道是僵化不變的嗎?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目標的完成又是如何評估呢?

  其實,在我們執拗地尋求一份《完全教養手冊》來給予我們"方法"之前,的確是可以給自己一份思維的開闊。

  方法之前,我們都可以在反問自己的過程裡,學習一份重新看待教養的視野與角度。

  而我身為一位母親,總是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裡,發現所謂的教養,並非一定是由父母來教養孩子,許多時候孩子給予我們的啟發,更能活化與柔軟我們僵化的思維。

  所以當友人殷切提出關於教養的方法時,我常據實以告地說:「我真的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教養我的,這下我可得回家好好問清楚!」

  友人經常錯愕地望著我的無厘頭,有種接不下話的急速冷凍。

  但是,我確實是非常認真地知覺到,許多時候的確是孩子在教養我,幫我敲開一層又一層如硬塊般的自我概念與社會期待,當我有機會去面對初樸的自己。

  能這樣看待教養的親子相互遞迴過程,也讓我能夠安住在一份沒有解答的空範疇裡,卻更能享受一份探索的冒險刺激。

  教養,並非是責任的歸屬與實踐,或許我們都能在感覺沉重之前,以向未知探索的好奇讓我們得到更多的輕安自在。
漫步人間 2008-07-03 11:53:15

我那高深莫測的催眠老師有一次在回覆一個孩子的信中說:「
……
早在你出生那一刻,你就送給了你爸爸一份大禮物了。
……
你雖然是你爸爸的兒子,不過,你不是他生的……
……

叔叔,那我是誰生的?

……

喔,別想錯方向……

……不要用世俗的小知小識來理解這句話……

真相是……

……

……

你不是你爸爸生的,你也不是你媽媽生的……

……

……

你當然也不是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

……

事實上,是你把你的爸爸生出來了,是你才把你的媽媽生出來了……

……

……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世界上,本身就是送給父母一份大禮物喔。」

版主回應
正是
孩子給了我們新生
2008-07-03 1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