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3 17:02:48品瑜

黑糖粉粿的庶民滋味



  上週趁廣播訪問的空檔,獨自到植物園裡拍照,夏日炎炎再加上荷花池因為烏龜的肆虐,而呈現空蕩蕩的鏡面,反射著烈日驕陽,把人給曬昏得幾乎要脫水。

  我沿著建中宿舍牆壁的一側陰影閃躲著,為的是匍伏前進到那一攤黑糖甜水鋪上,喝一碗我最愛的黑糖粉粿,好澆熄體內蒸騰的熱氣。

  我的牙向來不好,只軟不吃硬,最愛柔香嫩滑的食物,最美的就是不用費事咀嚼就可以滑進胃囊的軟溜食物。
 
  粉粿,這種不甚起眼的庶民甜品,正好順勢地服貼了我的舌尖、味蕾。

  粉粿,在南部的傳統市場攤裡,總有透明色與黃色間雜的兩種,好兄弟似地靠攏軟攤在一起,那麼一點憨時樸拙的模樣,正切合我的心意。

  單嚐,不見得有任何明顯的滋味,但是放在嘴巴裡讓舌尖輕輕地熨燙,化開之後就有一份澱粉的細絲甜味。

  那口感自然是綿密黏膩的,但是粉粿在製作時所參雜進去的空氣,會形成一顆顆小氣泡,舌尖看似無物地熨平裡,偶而會泡開這些小氣泡,形成另一種咀嚼的趣味。

  單嚐,固然清新可喜,再裹上單薄的一層糖衣,卻有著層次推衍的交融與風情。

  小時候在南部的吃法頗為簡單,就是放在陶製的湯碗裡,再澆上一把糖漿,薄透的金黃色糖漿往往把透明色的粉粿給襯色的好看極了,彷彿一只琉璃,打著一層細緻晰透的金箔,給人一種俐落輕脆的的聯想。

  而原本就銘黃色的粉粿,則是將原先的顏色給塗上凝膠似的好看,晶瑩裡閃耀著顏色的飽滿,色誘著唇齒的不安份。

  往往,這一碗粉粿就是我在夏日正午的一餐,恰恰好冰鎮的溫度,也服貼了我百賴缺乏活力的胃囊。

  而建中附近這家黑糖粉粿,則是又有著不一樣的風情趣味,原來他們只提供透明原色的樸拙粉粿,再淋上深棕色的黑糖水,造就的是另一番況味。

  向來,我習慣食用普通糖水,但是心裡卻鍾愛著甜得更有豐富層次的黑糖。

  黑糖,不只是甜,那份甜裡面有份濃重的老成,甜的尾勁裡有份焦味的承接,為的是接續另一層次的甜,就在焦與甜的遞回過程裡,滋味變化是夏日河岸的煙火,天空與河面上的實虛輝映,讓感官錯落著交融的精彩。

  黑糖粉粿一入口,烈焰驕陽就隱形在不可見的天邊,而我只在一方柔軟裡,享受,無限。

  最愛粉粿這庶民的滋味,它提醒著一份質樸的滿足,也是生命之中拾掇可得的喜悅,即便溫吞也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