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9 07:12:22京都子

委婉與否

  「Rebecca,我送你圍巾,好不好?」吉兒輕聲地在電話那頭問著。

  「不用了啦!我已經有圍巾了呀!」Rebecca外人快語地回答。

  對話,開了天窗30秒。

  「可是,這是我親手為你做的耶!是我自己編的喔,而且我第一條就編給你呢!」吉兒有些怯懦,但又很急切地說服著。

  對話,又開了一次15秒的天窗。

  「好吧!那你就送給我好了!」Rebecca俐落地拍案。

「嗯!我今天就趕工,明天趕緊送給你喔!」吉兒欣喜地說著,有一份如釋重負的輕鬆,以及手指變得輕快地騷動起來。

  以上對話,是我與吉兒的母親拼湊之後的樣貌。原先,我們在電話邊都只看到自己一方的熱切以及爽快,卻沒發現,這溫馨的對話來回,就是為了那親手編織的圍巾,能否成為兩者之間常保溫暖的甬道。

  我與友人都笑了,覺得孩子真是純真,這禮物的收受之間,原來已經是心意表達的學習。

  其實,當下我有些矛盾,我跟友人提到,Rebecca有德國人的務實,面對很多狀況時,她並沒有想到太多的人情世故,真的僅就於個人需求與感受的考量,就是她覺得有一條圍巾就夠了,別人再送她也不需要,所以,當吉兒提起那個話頭時,Rebecca並沒有預想到吉兒的愛心已經有備而來。於是,吉兒接不下話的不知所措就發生了。

  「我常在思考,要不要教會孩子一些人情世故的觀察,就像人家丟出一個球,我們就要預想那求的行徑路線、方向與速度,以免漏接。當然,也不必像我過去一樣,那麼職業的公關,常在九彎十八拐之前,早又計畫好自己要應對的方式。」我陷入自我疑惑的狀態。

  我跟友人提及Rebecca有些“不近人情”的舉止,這常讓我那當時也在場的母親感到很尷尬,甚至,連最“絕”的我,偶而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例如:女兒因為是混血兒的關係,長相自然比較特殊,所到之處,大家都好奇地說:「好漂亮的混血兒喔!」、「身高與身材比例都很好耶!」、「眼睛好深邃喔!」,然後還會圍過來張望,偶而還會伸手摸摸頭或臉頰,這時,Rebecca會微怒地說:「請不要摸我,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我不喜歡這樣!」、「請你尊重我!」

  而最近我去主婦聯盟拿菜,他們也是拒絕下車,理由很有趣:「我不喜歡阿姨一直說我好漂亮!」、「我不喜歡他們圍著我說我又長高了,而且身型比例很好!」

  有次我可能耽誤太多時間,原本坐在車上的姐妹倆,就自行下車,不過走進來時,卻是姐姐用手遮住臉的大半,只剩指縫間透出一點視線,而妹妹則是拿我的寬大防風帽,整個從頭頂蓋到下巴處,臉都完全遮住了。

  姐妹倆像小瞎子般慢慢走進來,還嘴裡喃喃地說:「請不要再看我們的臉了!請不要再說我們很漂亮了!」

  老天!所有大人都震懾住了,然後哈哈大笑,而我也頗為尷尬在一旁陪笑。

  我在心裡打了個對話框:「老天!我是否該教育他們人情世故呢?」

  這樣的冷場面,幾乎無所不在,走在路上有人拿出手機偷拍,他們會機警地遮住臉,然後大聲嚷嚷:「你沒經過我的允許,不准幫我拍照!」;在電梯遇見年長鄰居作勢要摸摸頭,女兒就脫兔般閃過,直喊:「我不喜歡陌生人摸我的頭!」;我母親來訪,偶而大剌剌地沒敲門就走進女兒的房間,她就高喊:「這是我的房間,沒敲門不准進來!」

  太多的尷尬場面,就連最不要臉的我,偶而還會冷汗直流,這讓我陷入一種所謂人情世故的掙扎。

  我與友人分享我自己的困惑與未解。

  「如何引導孩子分辨壓抑、虛情的人情世故,與具有同理心的溫柔理解,這兩者之間的不同,這的確是我自己要先作的功課呀!」我自言自語地說著。

  於我,覺得女兒的個體獨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自我展現,這正是我自己目前逐步建立的部份,至於所謂的人情世故,似乎是女兒少了那麼一些的考量,卻又是我個人要極力剔除的角質。

  委婉與否,其中的份際是有待拿捏的,而我相信,為有善良的同理心可解。於是,這是我自己都還力有未逮,也是持續學習的一門生命功課。

  每每看著女兒的人際表現,我在窘困與不知所措之餘,其實,應該更把握每一次的學習契機,向女兒學習,也向生命學習,期盼到最後既能以同理的善良來體貼對方,也能開放、自在地展現個人的意志,這應該才是委婉的真實意吧!

  
Janet 2008-01-26 20:24:42

我倒覺得該被唸,被教育的是喜歡亂摸小朋友臉頰的人呢.更別提那些會用手機偷拍照片的陌生人了,真是...

版主回應
就是!
自我權益的主張,也是教育的一環,但在台灣只有人情世故,卻少是非,大家只會不好意思,卻傷害自己的權益!
2008-01-26 20:56:04
melon 2008-01-22 11:28:12

我也希望自己女兒能像令千金那般,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意志..
上禮拜去喝親戚喜酒,席間婆婆的友人來摸女兒,女兒很直接的撥開對方的手,就被婆婆唸..
我在人家離去後有跟婆婆說,如果人家沒摸她,她就不會撥人家的手,但我想,他們還是不懂得先尊重別人吧?!
我女兒才一歲十個月!

版主回應
這是台灣人的壞習慣,沒有個體尊重的觀念,尤其是年長的人更會倚老賣老,我媽也一樣,常念我沒交教女兒呢!

但有趣的是,我德國婆婆是另一個極端。六年前我們一起去義大利度假,超熱情以致忘了個體意識的許多義大利人,就過來說小孩好可愛之類的,並且有摸臉頰的舉動,還被我婆婆瞪,還用德語碎唸,請不要碰小孩,你沒有經過他們允許!

我只是想說,讓孩子懂得身體的自主權是重要的,畢竟身體是她存在的一部份,即使是善意,也要經過允許!
2008-01-22 11:39:32
redteaa 2008-01-21 10:40:50

我倒是很欣賞令千金的坦率和做為母親對此的包容
我也希望象REBECCA一樣能真誠面對自己
對自己仁慈才能做到對他人仁慈吧?

版主回應
我也在跟小孩學習呢!
說出自己的真感受,就像我現在的堪稱一"絕",也是學習而來的!
2008-01-22 11: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