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5 07:39:27京都子

不喜歡耳朵的孩子



  Isabella在雲門律五課開學前兩週,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而我自然是興致勃勃地加入蹦蹦跳跳快樂多的陣營。

  第二堂課,老師請我們每個人站在鏡子前面,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與後面,通通要仔細地看個清楚。接下來,老師發給孩子與家長各一張A4白紙,希望我們畫出自己現在的模樣。

  還是孩子們比較直心、純真,猛看著鏡子為自己寫實作畫,而家長們多半依照“心象圖”勾畫,大概成人的心版上,多半已經凝固了一副陳舊的自我圖像。

  畫完之後,老師要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畫,隨著音樂四處走動,音樂一停,就跟眼前的人介紹自己:「你好(要點頭鞠躬),我是BARBARA,這是我自畫像」

  我得承認,完這項遊戲,讓我覺得有點不自在,這種感覺好像是一位行動藝術家,站在街頭跟所有人介紹自己與畫作。

  之後,老師要大家圍成同心圓坐下,然後一一站起來,同樣拿著畫作介紹自己,不過這次要特別介紹自己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的部位。

  輪到一位小男生,他竟然直接大聲地說:「我最不喜歡自己的耳朵了!」

  語畢,所有人面面相覷,「為什麼呢?」一致的疑問此起彼落,就像水壺煮開時裡頭跳躍的沸騰泡泡。

  在我們的身體與五官裡,我們似乎很少會去注意自己的耳朵,就連平日照鏡子或畫自畫像,都還會遺漏耳朵,總覺得它們不像眼睛鼻子一般顯眼,缺少了就會讓自己的樣子怪怪的,正因為這種“視覺”上的可有可無,才會讓人的自我形象失去對他的耽溺與依附。


耳朵通常不會是令人得意的部位,但也不至於讓人討厭,因為它的最佳詮釋是,根本沒被人看見。所以,小男孩的說法,更惹來我們的好奇,心想,誰會跟自己的耳朵過不去呢?

  我看看自己的畫像,真的就缺少一副耳朵呢,趁著大家狐疑地望著小男孩的片刻,我趕緊將它們補上去。

  老師發聲了,向小男孩詢問,希望讓大家的好奇有個小出口。

  「我最不喜歡我的耳朵,因為我媽媽生氣時,或者當我犯錯時,都會拉扯我的耳朵,讓我感覺好痛喔!」男孩喊率直地回答我們的疑問。

  「喔~」眾人疑慮盡消。

  但有幾聲天真童音,碎語地說出「啊~好可憐喔~」,頓時讓整個空間頓時降到冰點。

  男孩身旁的爸爸一臉尷尬,真不知道該如何說明。而我,心裡非常難過,因為我可以了解男孩的感受。

  之後,陸續有孩子自我介紹,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屁股,本來大家以為是尺寸胖瘦的問題,沒想到,依然還是因為被媽媽掄起棍子猛打,所以非常討厭這個身體部位。

  當時,我的心口悶悶的,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體罰,剝奪的正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感覺。

  五、六歲的天真孩子,這麼小就因為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作為成人以教育為名的攻擊部位,進而討厭自己的身體,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呀!

  請以同理心試著想像,當你討厭自己的某個部位,卻還是得面對它二十四小時繼續跟著你的事實,那是多麼讓自己受挫與無力感呀!於是,我們的內在能量,就會處於一種撕裂的狀態,有時還會有一份隱藏的殺機,希望將自己像宰豬大卸八塊一樣地分屍,唯有如此擺脫那個令自己討厭的部份。

  存在,是全面且整體的,它是身心靈的整合與體現,可以因為遭受攻擊,而進行解離嗎?

  當然不能!於是,那份自我憎恨的能量,就會演變成一種體內自殺的機制,以自己的存在,做為罪咎的自殺戰場,堅壁清野、火燎摧殘,到最後不僅能量內耗殆盡,就連存在之本也毀於一旦。

  這是我們希望的樣子嗎?這是我們活出生命的方式嗎?這我們體現存在的唯一方法嗎?

  同樣的,我們願意把這一些破壞,全加諸在孩子身上嗎?

  以愛為名的父母,似乎只掛記孩子該吃哪些補品與營養,才能讓孩子身體茁壯、成長,卻完全忽略孩子體內的自殺系統,全因為我們的無明體罰而啟動,這不是一種荒謬與弔詭嗎?

  我知道,自己身體的腫瘤,就是因為自己討厭身體所致,曾經身體是成人的攻擊目標,於是,就只能無助地透過內在的撕裂,希望可以減緩,甚至是除掉痛苦,卻沒想到,這樣的自我憎恨與罪咎,等同於一種內在的自殺。

  活到三十七歲的我,決定好好愛自己,以及愛自己曾經所憎恨的部份,因為,存在是整體的,所有痛苦都可以被療癒,即便那過程得用一輩子,甚至是好幾世的生命去實踐,但是,比起內在自殺的惡性循環與反覆輪迴再現,決定珍惜自己的存在,這才是一種終結惡夢的方法。

  這是我的觀察與省思,或許可以提供給所有以愛為名的父母,一方反思的空間與探索,請問問自己:我想帶給孩子的,究竟是什麼呢?
耳朵蟲 2008-12-08 21:48:43

真可憐,我覺得耳朵是很可愛的呢!其實發現耳朵真的長的好可愛喔!圓圓肥肥一圈圈的,還有一點小小的茸毛!

版主回應
是囉~
我也要提醒自己
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討厭耳朵
2008-12-10 10:23:41
redteaa 2007-10-25 10:20:48

小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很大部分是通過父母對自己的評語
那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才會對自己的一切滿意吧?
比較接受這樣的自己 比較喜歡這樣的自己吧?

在這點上傳統的家庭教育卻認為「不打不成材」 真是個很大的迷思啊

我最近在想家長那麼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孩子的品格教育
甚至寧舍品格教育而換取孩子學習成績的增長 有點兒本末到置
如此一來更助長了自我的小家子氣!


PS 最近買了本口水書 很是痛心 有點兒浪費時間
看來在網絡上買書更需多些考慮哎~~

版主回應
當然囉!
我一像把什麼實用手冊之類,通通視為口水書!
2007-10-25 1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