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8 22:32:27京都子
「金雞獨立」的口譯
Rebecca的德語老師,聽聞孩子在我們社區學武術,頗有興味與心得,也讓自己一對五歲的雙胞胎男孩,加入習武健身的陣營,Rebecca自告奮勇地擔任現場口譯的工作,一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模樣。
「媽咪,請問『金雞獨立』這個招式該如何翻譯呢?」孩子轉著圓溜大眼,認真地詢問我的意見。
我想了想,就告訴她,直接翻譯就是「一隻雞用單腳站立著」,不過面對武術招式的特別名稱時,我們在口譯上不僅要兼顧字義解釋,也要提供形與象的想像空間,讓德國男孩能聽得懂,因為中國武術的意境,有時得需要一番聯想才能夠理解。
Rebecca點點頭,開始一邊複習上學期所學的招式,一邊用腦袋思考該如何用德語進行翻譯。
對於立志當翻譯家的Rebecca,,我們除了提供他多元學習語言的環境之外,一些實際情境,也能提供她練習,將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技巧,做最適切的連結。
創造始終來自需求。我個人以為,身處在多元文化交流下的孩子,除了有更多的資源取得語言技巧之外,最可貴的莫過於這份隨時得運用的機會,因為得派上用場,所以就能增強學習動機,並在許多文差異之下,有更深入的體會,以及客觀的比較與衡量,如此更能精微語言的豐富度與文化的包容性。
台灣的外國語言教育,大部份著重的只是語言技巧的訓練,但最缺乏的正是文化的理解,與語言運用的機會,這是相當可惜的部份,或許我們該思索的就是,如何幫助孩子從生活當中,尋找到語言運用的實際情境,以及文化差異的省思,如此,我們的語言學習才不會只是流於表象,卻毫無生命基礎的技巧而已。
孩子對於「金雞獨立」的提問,讓我發現孩子主動探索的動能,而這也是熱愛知識的能量來源。於我,又學到了寶貴的一課。
然而這需要一份幸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