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8 10:21:43京都子

丟掉的一封信,懂了什麼?

  幾次在德國、英國、台灣來由住遊,移防似的行軍生活,一物多用是對自己肩膀的體貼,將美好存檔在記憶裡,也是一份對心的溫柔。物質世界於我,只能是減法的去蕪存菁,而回憶也是除法的萃取。

  一年半前,先生工作異動未明,被緊急調回德國總公司的他,留下我與孩子在台灣打包行李待命,我的生活與生命,為了下一次的撤守與移防,再一次地進行減法與除法的簡約清倉。

  一大包被放在牛皮紙袋裡的信件,又是沒有急迫且致命的需要,等著被我毫不思索地扔進超大垃圾袋裡。那天自己因為整理打包家私,累得難以彎腰,索性蹲在垃圾帶旁,決定以「封」為單位,丟掉這只有古早年代才會有的文字史蹟。

  我猜,自己年輕時也許是為寫手,從別人給我的一大疊回信裡,也許能猜出一二,只是,我的文字一直與自己嚴重撕裂與分離,我實在記不得自己曾經寫下哪些文字,以及有過何種的情感糾結與思維卡住,有時看著一封封別人的信件,我還會愣了一下的不知所以,甚至連二十幾封信的署名,於我卻是外星人的陌生,「我認識這個人嗎?」、「他到底當時是以何種角色在我的生命之中定位呢?」,自我質疑著,無不對於自己的無感與茫然,啞然失笑。

  與自己不同在的生命歷程裡,我是自己的路人甲乙,而這些寫信人則是路人甲乙的丙丁,一次次地分離、異化著。

  突然,翻開一疊三頁又密密麻麻的信紙,仔細讀完,突然心驚,這信是給我的嗎?怎麼在我的記憶裡,完全沒有印象?甚至現在的震撼,反差著曾經不動如山的無感?

  那是一位女孩寄給我的信,分別是在傍晚與深夜裡所寫。

  第一封信裡有半張是特寫鏡頭地描繪女孩與我再度相見時的落寞,壓抑情感且只能逃離現場的到海邊吹風、哭泣,她說希望潮來潮往,能帶走她對我的愛與傷。

  其餘的半頁,是一首我從未聽過的歌曲,女孩娟秀地抄著歌詞:

「一生的錯,開始在黃昏後,
請你,挪近燭火,
黑暗中,是什麼牽引著我的手,
朝向未知,慢慢走…
一夜化作千夜,月色與情懷如水,
遠處有暗雷低迴,
生生離離,多少紅塵舊事,
只能在鬱鬱聲中去回味。
別拆穿我哭過的痕跡,我的熱情已冰,
愛在燃燒後,不留一點灰燼;
不要把我的癡狂抹去,我不在乎胭脂狼藉,
紅色的淚,有我絕望的美麗~」

  女孩說,她愛上這種淒涼的美麗,因為她對我的想望與愛,是一生中難以企及,於是,她寧願不愛。「等我有朝一日,真的必須走上結婚的路途時,我會對自己說:『對不起』~」

  閱讀至此,我整個人震懾住了。

  再次細看信件的署名與日期,正是我大三那年暑假,那時的我究竟在做什麼呢?意欲什麼呢?感覺什麼呢?與自己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內在聲音趨疲的有多破碎?

  我的震撼,是因為我從來對這封信沒有印象,但不意謂我沒看過這封信,因為這信封是拆開的狀態,顯然有被閱讀過的結案處理,只是,當時的我,沒有今日的會意。

  「真的好想妳,雖然不是日日夜夜,但是在偶然間錯落,我會有好幾天一直失神地追憶,一個眼神,我習慣的那閃爍著自信、善感、多情又美麗的眼,還有那輕飄的長髮…,想妳太濃」

  女孩對我所描述的文字,是極傳真的電影腳本,那的確是當年自己落在別人眼裡的形象,或者是我一直以來扮演極好的角色形象,而男子們也的確如同女孩一樣,字句不差地給我同樣的反饋。

  若用現在的覺察來看,他們的共同描述,並非我的生命本質,卻是我在厚重的心牆之外,所塑造極成功的角色與形象。我以此為工具,強化自己的安全感,與填補內在的匱乏與坑洞,並且將自己與其他人隔開,孤絕地自傷。

  只是,當時毫無同性愛意識的我,的確未曾想過要用角色,去吸引女孩的愛慕。自己是後來在愛上一名男子之後,才知道感情裡的光譜向度,而不是一向由社會角色所框架的男女戀。男男戀、女女戀,是我在與男子的情感探索後,所覺知的生命視野。

  閱讀信件的當時,自己的無感,除了緣由自己的性取向意識過分無知與狹隘之外,我的感受力其實是萎縮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裡,我的角色自成一格的石灰,形成一堵僵化的界限,包覆著我的身心靈,也隔離所有人的靠近,我讓自己變得無感、失能,與他人的互動不過是依照社會規範的制式標準,千篇一律且毫無個體創意的按表操課。

  很難考究,自己當時是把這位女孩擺在哪一個角色定位,但她的赤裸告白,對比今日再讀的悠長尋思,我只能承認,自己在那個時間點裡,並未讀懂她的心情與愛欲。

  女孩說,在自己的房間裡擺滿我的照片,喜歡與人聊起我的美、心思與才華,並且珍惜我與她有過的交集。她希望有位男孩能溫柔地待我,一生不移。

  信末,她再次提到見我時的愁與傷,她不知如何退場,卻只能無聲地倉皇離去…。「對妳的,卻永遠不移」,女孩在淚水模糊裡,收筆。

  我的嘴巴訝異地張大著,彷彿偶而在海灘漫遊,卻撿到一只瓶中信,打開信,竟然發現受信人是自己,而且是年代久遠的自己,裡頭的情感是隔著遙遠時空的傳遞,若有光,也像星子般,千萬光年之後傳到人的眼簾裡,卻早已消失於宇宙化為塵埃的未語。

  當時的讀,是與個人失去內在連結的社交回應,既然跟自己的生命沒有共感與尋思,只是機械式的回應,也難怪自己會如此的視若無睹,以及把當卷宗當成信件處理的態度。缺乏接觸的愉悅,只有自我緊繃的在角色規範內,以防衛為中目標地尋求對策。

  再次閱讀,而且是讀懂了的震撼,讓我沉澱了一年半,才整理出自己的羞愧與懺悔。

  在這一年半裡,我也是隱隱地從對女孩的有毒素罪惡感(guilt)裡,轉而成為具有正向能量的羞愧(shame)與懺悔,學習慢慢辨識,並且誠實且負責地面對自己與人、我不同在的疏離,坦然認自己就是做了這件事的人。

  女孩的情感,與許多男子給我的一樣,不管是男女戀或女女戀,我確認自己有選擇的權利。但是,我不會用最粗糙的異性戀框架,來拒絕女孩所給予的愛,反而是是以感情光譜的落點,去尋找獨一無二的位置。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我生命中所摯愛的男子,給予我的生命學習,他說:「情感只能是一個光譜,而沒有愛與不愛的兩端執持。」

  這名男子,一直是那光譜裏的明彩,猶如靜夜星空裡的那顆閃耀恆星,所有人在我情感星空裡不是沒有位置,而是,能見的光亮被恆星所吸附。

  我對女孩的情感,不能以自己對她不公平來論斷,而是,那位置的落點就是如此,沒有相對的優勢,或者絕對的美好,位置,就僅僅是個位置。

  我對女孩,沒有角色義務所強加的罪惡感,卻對我自己與她,有著溫暖與臉紅,並處在當下的羞愧。我的反應沒有抱歉,卻是帶著覺知的內省,以及學習用誠實開放來無終地實踐生命。

  若我有任何的偏失,應該是自己不能以個體的生命本質,與女孩回應與互動,我將「真實我」深深地隱藏,只剩下「理想我」的疲於奔命。我羞愧自己以角色扮演,物化自己與他人,剪斷了生命對話的可能。

正因為我羞愧,當下的我是自我開放,並且能深化的自我覺察與探索。生理反應的表徵是,感覺面紅耳赤、全身發熱、心跳加快,自我意識到揭露後的脆弱與敏感,這是一種充滿人性化的自然反應。也唯有在幼嬰的敏感,我才能一一檢視那些剝落的殘骸,用自由與自信,承擔所有自我朝聖的生命責任。

  我,正是那位用社會角色,隱藏內在真實我的自己。
  而我,也是那位可以身心脫落,回歸真實我,並且提覺知向心裡探去的自己。

  丟掉的一封信裡,懂了什麼?

  那是生命。

  祈願自己的心量,能在覺察與學習之中廣嚴,如同無量光,讓情感光譜的所有人,照見生命實相。

上一篇:不要我成為誰

下一篇:死得其所

liliana 2007-06-29 00:35:54

京都子:
這樣的一封信也讓我回顧自己的&quot曾經&quot,我在想是不是那個只專攻聯考的年代裡,偏差的教育理念讓我們只認識考試卷而不能真正的去弄懂生命的意義與位置呢?
強加我們身上的古詩古詞,好像拔苗住長一般的讓我們的在想像生命中成熟了思維的思考模式,但是,真正的實質人生裡卻是成熟的白癡.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實務經驗來應對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
然後,我們傷人或者被別人傷害,在情感的空間裡如此的反複不停的循環.用我們被包裹起來的社會架構的&quot理想的我&quot來處理所有的人際關係...是不是很多的台灣人的小孩都這樣的長大的?....

直到小孩進了這裡的學校後,才驚訝的發現原來外國人對人際關係的重視如此的未雨愁繆從幼稚園就開始...然後,父母親們為了有沒有被邀請的問題搞的不愉快的一大堆....小孩到學校也可能被分派別等等.

我差點被搞到精神分裂.因為我先生不贊成跟這些外國孩子們互相往來.可是,好慘!不往來也有問題,東方小孩會被孤立,一些話題進不去與同學之間的相處裡.更難的是差點讓她們對身為中國人的不茍同.我真的好像被魚刺梗到喉嚨的難受.種種的問題都是我求學時代從不曾碰過的大難題,讓我在解決問題時不能用&quot真我&quot去想困難點,而那個&quot理想的我&quot在另一個文化水平裡也有其操作上的障礙存在............
妳的這篇文章的反思我很喜歡,因為我也是那個&quot不知不覺&quot的人,卻不知不覺的來到這個國家,因為小孩的求學過程也被不知不覺的修理的好慘.....知道很痛,但是,從沒仔細去想問題出在那裡.......

版主回應
你的生命回饋更是精采!
我反覆閱讀了許多次,有種深深的悲痛。的確,我們不知不覺,切斷所有的內在關係,因為我們在未所有的社會角色構築厚重的心牆,

雖然,我們的成長過程語教育環境,將我們的真實我強害,但是,能夠認證到這一點,我們的覺知已經開始。

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其實,我們生活的慣性反應與起心動念,全都是因為自己覺得別無選擇,真的如此嗎?
2007-06-29 07:07:36
石秀淨名 2007-06-28 17:59:05

用自由與自信,承擔所有自我朝聖的生命責任。
少有人會反思到這個高度?
為什麼妳要?
或者說為什麼生命要?

版主回應
親愛的老師:

閱讀你的留言,我還真格地認真想了好久耶。
我其實沒有要不要的問題,或者我的生命要不要,感覺通透的羞愧與懺悔之後,就會有的一份能量升起。過去拜慈悲三昧水懺,就是有種當下承擔卻又輕鬆自信的開闊。

我現在比較直觀,不去勉強自己想不想與要不要,時候到了,我就有了。

擺爛的人生哲學,卻是挺愛自己的寬容。

我想,人的存在有三大荒謬。
不知、不願與不能有己。
透視了,就有了。
我,可以成為自己。那就沒有要不要的問題了。

作答完畢!哈哈哈!
一個燈
兩個燈
三個燈
四個燈
五個燈
無盡燈
2007-06-28 20:29:13
redteaa 2007-06-28 15:15:39

照片上的女孩真美!

版主回應
脂粉未施的女孩,是翻拍的。
過獎了!謝謝!
2007-06-28 1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