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5 22:14:35京都子

學習與不同自在—兒童繪本《我的妹妹聽不見》



《我的妹妹聽不見》這本兒童繪本,是作者的自己的經驗,她有位聽障的妹妹,從便與她一起上聽障兒童的溝通課程,也讓她得以了解一個特別的文化與世界。

  為孩子唸這本書時,我選擇用安靜輕柔的聲音,突顯作者在書中裡頭,身為姐姐的,如何張大眼睛觀看、用心眼領受體會,妹妹與這個世界的特別聯繫。

  姐姐與妹妹彈琴時,她知道妹妹是用指尖去感覺聲音的震動,卻聽不到調子也唱不出歌兒來,聽收音機也是用摸的;玩攀爬架時,她感覺妹妹的小心,兩姐妹彼此看望著;野外生物觀察時,妹妹踩著她的足跡前進,並負責觀望四周動靜,而姐姐則負責凝聽風吹草動;姐姐看著學說話的妹妹,因為聽不見也無法糾正自己的發音,練習了老半天,依然是錯誤的發音;當學校的同學都不懂妹妹的發音時,只有姐姐最了解她想表達的意思。

  只是,妹妹不准姐姐戴上太陽眼鏡,因為那是她用來猜測姐姐真正心意的線索。即便妹妹很努力去理解姐姐所說的話,他們還是經常有雞同鴨講的荒謬場面。

  姐姐的朋友想知道耳聾了會不會痛,但姐姐知道,其實當人們不了解妹妹的意思時,她的心更痛,因為它是如此地急欲用手勢表達,甚至是肩膀。

  姐姐知道,妹妹聽不到電鈴、電話聲,以及生活裡瑣碎的聲響。有時妹妹半夜醒來哭泣時,姐姐也會捂住耳朵,去想像世界抽掉所有聲音後,究竟是怎樣的感覺?

  但是,惟獨在狂風暴雨的黑夜裡,妹妹能不驚不佈地沉睡。

  姐姐學習揮手、跺腳、碰觸手臂,來跟妹妹打招呼,因為她知道,妹妹有一種特別的方式,跟這個世界進行聯繫。

  唸完這本書,我與孩子分享,其實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最特殊的方式,與這個世界進行獨一無二的溝通,就像我愛發呆,就是我貼在世界的耳朵旁講悄悄話,而Rebecca有時會恍神、想像,那也是跟世界玩吹泡泡的遊戲。

  我們的確可以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去體會與週遭溝通的許多方式,就像許多身心障礙的朋友,他們也許在身體上的限制,而無法用最大多數人的溝通方式,而這也正是我們可以細心領會那份特別的美好。

  我告訴孩子,自己有一位中年失明的朋友,她曾告訴我,失明以後最傷心的不是因為自己再也看不見了,而是每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將她隔離,並且用有高度的同情將她矮化。

  她說有一次在衣蝶百貨公司時,一位小朋友可能站在她面前看了好久,結果就被媽媽刻意壓低聲音地拉開,「那個人眼睛看不見了,我們要同情她!」那位媽媽告誡著孩子。

  友人說,不被理解的同情,讓她真是傷透了心。

  我與孩子分享,同情只是逃避責任,真正的愛,應該是讓自己的生命,進入對方的生命裡去思考,他們與這個世界的玄祕溝通究竟從何而來?他們的快樂試什麼?痛苦是什麼?學習用善意的生命同在,才是最持久的善意與愛。

  我告訴孩子,身心障礙可能肉眼看得見,但是更多的人有愛人的障礙,卻是難以覺察的殘障,於是,我們要學會以理解同在,用愛去成全,讓自己無有別地融入,真正以心觀看大千世界的精采與各種生命的活潑。

  《我的妹妹聽不見》是本很安靜的繪本,沒有太多教條的概念,卻能在姐姐這個角色的體會與觀察裡,讓我們學習與人同在。而同在,正是愛人的起點。

《我的妹妹聽不見》珍恩.懷特豪斯.彼得森文,黛博拉.雷伊圖,陳質采譯。遠流出版社。
晴媽 2007-06-25 22:24:27

雖然我的女兒還小(1.5Y),你分享的繪本不一定能吸引他,但是都能吸引我 :)

版主回應
那就先唸起來放呀!
哈哈!
我女兒說是我自己比較愛看繪本吧,唸給他們聽只是附加的。
2007-06-25 2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