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5 19:41:12京都子
愛,需要被懂—兒童繪本《爸爸,你愛我嗎?》
愛,可以是種禮物,所以是「名詞」。
愛,可以是給予與接受,所以是「動作動詞」。
愛,可以在意念轉瞬被覺知,所以是「變化動詞」。
愛,究竟有無實存的恆常?
愛,到底有無主、客二元之分?
愛,可否凝固成為無可改變的狀態?
《爸爸,你愛我嗎?》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麥可.金是一位九歲開始就漸漸耳聾的失聰人士,他的世界是一方圖畫,並且一直在圖書館裡工作。當我閱讀他的繪本書時,可以感覺到深沉的寧靜,那顏色是深藍地幾近黑,但卻又薄透著種光亮,就像潛水到深海裡,只能靠自己去感覺所謂的存在。
這是一次心靈深潛的閱讀經驗…
《爸爸,你愛我嗎?》描寫的是一個愛盒子的男人,與兒子進行愛的重整的過程。
繪本第一頁的插圖是男人獨坐在沙發上看書,窗外山丘上野風朔朔,「從前,有一個男人…」
第二頁是他的兒子低頭看似悶悶不樂地站在山丘上,手裡拿只風箏,「他有一個兒子。」
第三頁,這位男孩開始獨自放起風箏,「兒子很愛他。」
第四頁,父親則在房屋向海的陽台上,拿起盒子注視著,「他很愛盒子。」第五頁則是父親瘋狂地把玩各式各樣的盒子。
當我與Rebecca閱讀到這裡,我們可以感覺到那份在社會關擁有彼此,卻無法將愛傳遞的阻隔,似乎身體的某些地方卡住了。
孩子的神情有些悲傷,就連眉頭都抓皺起來,我緊摟著她的肩繼續閱讀著…。
男人坐在山丘上對著手上的小盒子發呆,海岸的那端遠景則是他的兒子寂寞地放著風箏。這男人的確是愛兒子的,只是不知該如何表達?
男人開始用最愛的盒子,為兒子製作玩具:城堡、飛機與滑草車,就連兒子的小朋友來訪,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
只是,落在鄰居們眼裡,大家總是覺得他怪,甚至惡意地嘲笑他。
但是男人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找到最特別的方式,告訴兒子關於一位父親的愛…
他們拿著盒子改裝的立體風箏,一起在山丘上迎風飛翔。
故事說完了,Rebecca的眉頭終於舒張開了,臉上還泛漾著甜甜笑意。「媽咪,有時候『我愛你』不一定要用說的,對不對?有時我們還需要用心去感受,就像那個小男孩,他可以從各種盒子的玩具裡,發現爸爸對他的愛。」
是的,有時候愛不盡然是一份包裝華麗,且打著緞帶蝴蝶結的禮物,送到我們的面前,等著我們打開驚喜。
愛,也不見得能有一種眼見為憑的動態,給予與接受,雙方同步地把某種物質從一隻手交付到另一隻手。
那麼愛究竟是什麼呢?
愛,總是在我們五種感官覺知之前,就已經開始,那是一份善意的思量,蘊蘊地浮游在空氣中,或者某種神祕的介質裡。
就像男人身愛著兒子,但兒子卻孤獨地無法感受,因為愛還在尋找某種傳遞的介質,跨越父親與兒子之間的距離與空氣密度。
介質,不一定非得是實際的物理存在,它可能是虛空,又或者是一份時空象限的延展。繪本書中,男人依舊玩著盒子,看似沒有做任何的改變,只是把盒子的創意延伸,將孩子的純真包容進來,而就在轉瞬裡,兒子沉浸在父愛的氛圍裡。
愛,其實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流體,那是只能會意不可言傳的自我感受,於是,用心感受就能有愛,那是需要一份深刻的覺知,以及不斷直指心性的內觀,無間地破那些因慣性而起的遮蔽與染污。
愛,的確在我們知覺之前就已存在,而傳遞的介質是不假外求的,因為虛空就是無限的祝福。於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不是向外求得一份愛,而是向內心行,在內在功課裡面下工夫,把恐懼、匱乏所造成的遮蔽掲除,我們就能浸沐在愛裡。
但是愛並非恆常凝凍的,因為只要我們內觀的心一有怠惰,就會失去清晰的感受,自己就會從愛的天堂跌入失愛的地獄裡。這愛的心行總是無有間斷地持續著。
所以,請別翹首盼望愛的來臨,或者悲憤咒罵愛人不懂得給我們愛,翻翻這本繪本書,安靜地作一次心靈的深潛,或許就會發現,愛原來無所不在,只是需要被理解,而理解的關鍵就存乎自心。
愛,就在心上方寸,不遠,何須外求?
《爸爸,你愛我嗎?》史蒂芬.麥可.金/圖文,余治瑩/翻譯,三之三文化
愛,可以是給予與接受,所以是「動作動詞」。
愛,可以在意念轉瞬被覺知,所以是「變化動詞」。
愛,究竟有無實存的恆常?
愛,到底有無主、客二元之分?
愛,可否凝固成為無可改變的狀態?
《爸爸,你愛我嗎?》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麥可.金是一位九歲開始就漸漸耳聾的失聰人士,他的世界是一方圖畫,並且一直在圖書館裡工作。當我閱讀他的繪本書時,可以感覺到深沉的寧靜,那顏色是深藍地幾近黑,但卻又薄透著種光亮,就像潛水到深海裡,只能靠自己去感覺所謂的存在。
這是一次心靈深潛的閱讀經驗…
《爸爸,你愛我嗎?》描寫的是一個愛盒子的男人,與兒子進行愛的重整的過程。
繪本第一頁的插圖是男人獨坐在沙發上看書,窗外山丘上野風朔朔,「從前,有一個男人…」
第二頁是他的兒子低頭看似悶悶不樂地站在山丘上,手裡拿只風箏,「他有一個兒子。」
第三頁,這位男孩開始獨自放起風箏,「兒子很愛他。」
第四頁,父親則在房屋向海的陽台上,拿起盒子注視著,「他很愛盒子。」第五頁則是父親瘋狂地把玩各式各樣的盒子。
當我與Rebecca閱讀到這裡,我們可以感覺到那份在社會關擁有彼此,卻無法將愛傳遞的阻隔,似乎身體的某些地方卡住了。
孩子的神情有些悲傷,就連眉頭都抓皺起來,我緊摟著她的肩繼續閱讀著…。
男人坐在山丘上對著手上的小盒子發呆,海岸的那端遠景則是他的兒子寂寞地放著風箏。這男人的確是愛兒子的,只是不知該如何表達?
男人開始用最愛的盒子,為兒子製作玩具:城堡、飛機與滑草車,就連兒子的小朋友來訪,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
只是,落在鄰居們眼裡,大家總是覺得他怪,甚至惡意地嘲笑他。
但是男人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找到最特別的方式,告訴兒子關於一位父親的愛…
他們拿著盒子改裝的立體風箏,一起在山丘上迎風飛翔。
故事說完了,Rebecca的眉頭終於舒張開了,臉上還泛漾著甜甜笑意。「媽咪,有時候『我愛你』不一定要用說的,對不對?有時我們還需要用心去感受,就像那個小男孩,他可以從各種盒子的玩具裡,發現爸爸對他的愛。」
是的,有時候愛不盡然是一份包裝華麗,且打著緞帶蝴蝶結的禮物,送到我們的面前,等著我們打開驚喜。
愛,也不見得能有一種眼見為憑的動態,給予與接受,雙方同步地把某種物質從一隻手交付到另一隻手。
那麼愛究竟是什麼呢?
愛,總是在我們五種感官覺知之前,就已經開始,那是一份善意的思量,蘊蘊地浮游在空氣中,或者某種神祕的介質裡。
就像男人身愛著兒子,但兒子卻孤獨地無法感受,因為愛還在尋找某種傳遞的介質,跨越父親與兒子之間的距離與空氣密度。
介質,不一定非得是實際的物理存在,它可能是虛空,又或者是一份時空象限的延展。繪本書中,男人依舊玩著盒子,看似沒有做任何的改變,只是把盒子的創意延伸,將孩子的純真包容進來,而就在轉瞬裡,兒子沉浸在父愛的氛圍裡。
愛,其實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流體,那是只能會意不可言傳的自我感受,於是,用心感受就能有愛,那是需要一份深刻的覺知,以及不斷直指心性的內觀,無間地破那些因慣性而起的遮蔽與染污。
愛,的確在我們知覺之前就已存在,而傳遞的介質是不假外求的,因為虛空就是無限的祝福。於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不是向外求得一份愛,而是向內心行,在內在功課裡面下工夫,把恐懼、匱乏所造成的遮蔽掲除,我們就能浸沐在愛裡。
但是愛並非恆常凝凍的,因為只要我們內觀的心一有怠惰,就會失去清晰的感受,自己就會從愛的天堂跌入失愛的地獄裡。這愛的心行總是無有間斷地持續著。
所以,請別翹首盼望愛的來臨,或者悲憤咒罵愛人不懂得給我們愛,翻翻這本繪本書,安靜地作一次心靈的深潛,或許就會發現,愛原來無所不在,只是需要被理解,而理解的關鍵就存乎自心。
愛,就在心上方寸,不遠,何須外求?
《爸爸,你愛我嗎?》史蒂芬.麥可.金/圖文,余治瑩/翻譯,三之三文化
下一篇:愛,可以很特別
互相包容即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