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8 08:48:42京都子
週休二日之前
週休二日,似乎是台灣社會走入已開發國家,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指標之一,只是,看著台灣各鄉鎮以結合美食推出「××祭」,炒作旅遊商機,旅行社推出的美食趴趴走套裝行程,以及全台趕集看熱鬧的吃吃喝喝模樣,我只是個人覺得,週休二日不過是一種刺激消費的經濟模式,與人民生活水準與生命靈性提升無關。
週休二日之前,我們需要的事先檢視自己的內心,我們準備好學習一份放空的自在,重返自然去感受那沿路回家的靜謐與自在嗎?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週休二日,正是為了這種商業社會裡,慣性空轉了五天之後,能有一份停下來觀看自己的機會,在融入曠野自然的放鬆裡,思索一下自身於世的位置,以及人、我與我、物之間的互動關係。
這是一個能量轉化的空間,也是一份開闊的觀看視野,更是一方生命實相的憶起。
如果,我們的週休二日,不過是日常無明慣性的持續延伸,社交、掠奪、貪婪、攫獲、慾望…等等,我們只不過是將自己投身到另一個看似“自然”的場域,繼續由恐懼操演著變化式而已。
於是,週休二日變成了一種幫凶,讓我們的無明慣性,勢如破竹地深入鄉林曠野,猶如「兒時記趣」文章裡的癩蛤蟆拔山倒樹而來,這豈不助長台灣母土的崩壞?
細思,週休二日究竟真正帶給我們何種天人合一的感動,並由此升起愛護家園的自然情懷?還是顢頇驕矜地開著休旅車,雜沓行過自然保護區,大聲喧擾、聚眾社交,然後留下一瘡瘡的傷口與破壞?
週休二日之前,不僅是國民生產力的考量,更是人民自我認識、環境生態了解,以及生命尊重的檢視。
我們願意內觀自省嗎?我們值得擁有週休二日嗎?
看看自己週休二日,究竟做了什麼?或許,我們會有不一樣的生命期許與意境!
上一篇:當旅遊成為一種社交活動
下一篇:《四月望雨》母語,是心的樂音
阿夏只有週休一日,但是要好好利用這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像我兒子會問我今天過得不會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