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9 21:35:48京都子
為什麼小孩不該長時坐在課堂裡?
復活節回德國時,媒體剛好在討論一個議題,是有關幼兒教育是否該往上延伸的問題。
德國過去的幼兒托付照顧福利,過去一向從四歲左右開始,各州當然也有不同的規定,但是最新的女性部長,卻主張往上延伸到零歲開始,讓雙薪家庭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與生涯安排。
婆婆說,她是不反對這樣的福利措施,因為許多婦女在生育之後,想立即投入職場的生產線,這也是個人自由意志的展現,只是她比較擔心孩子過早學習與長時待在扥嬰中心或幼稚園的問題。
我很好奇,因為我們之前的刻版觀念,無不是提早讓孩子入學,不僅可以早點學會人際社會的溝通學習,還有智識的教養更可以“偷跑”,以便贏在起跑點上。提早托嬰照護,究竟有什麼不好呢?
婆婆認為,家庭是孩子學習個人獨處的所在,尤其德國著重孩子的自我人格獨立,從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就有自己專屬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他們找尋自己的所在,更是發現自己與宇宙相連的秘密通道。
進入制式教育之前,孩子將大部分時間花在這個個人空間獨處,就是讓他了解生命本質就是孤寂的實相,孤寂並不代表一種索然無味的寂寞與無聊狀態,反而是在寂然當中聽見自己的鼓聲,知道獨處不是孤立、沉默並非死寂。
「孩子應該找到一個跟自己相處的方法,並且試著學習如何安排時間與規劃,尊重自己的內在生命節奏。」婆婆微笑地闡述著。
我專心地聽著她的分析,終於理解,孩子在婆婆家時,為什麼總是能夠得到最大的空間與尊重,因為她是善意地讓孫子們去找尋自己。
婆婆認為制式學習與社會化的問題,與自我生命追尋比較起來,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一個人無法覺知自己,學習一大堆與生命無關的知識,到底又有何益呢?
我點點頭表示贊同,對眼前這位近八十歲的婆婆,有一份尊敬,她是如此開闊地與我分享她的生命經驗呀!
過去,我一直很好奇,跟我在不同教育體制下成長的德國先生,他的求學生涯是如何度過的呢?
我的是哀怨加長版,長時上課、補習與無止盡的週末到校考試,而先生的卻是自由輕快版,他自承除了上大學之後,曾經坐在書桌前用功超過兩小時之外,其餘時間,他都躺在自家草皮上發呆,或者躲在房間作化學物理實驗,或者一下午在床上,聽著雨滴敲打他床頭上方的斜角窗戶。
發呆,是我先生的生活主調,但許多關於生命的怪念頭與哲思,也是從哪些看似無為當中發生。
德國學校的上課時數,相較台灣是非常短的,以我女兒小學為例,一年只上180的課,其中只有星期二與四是上到三點,其他三天都是12:30下課。孩子的德國老師常告訴我,真正的學習不在課堂裡,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於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獨處、玩耍,實在勝過課堂的學習。
終於懂了,為什麼小孩不該長時坐在課堂裡,身邊三代德國人分享給我的,就是一份寂然獨處之美,這是我曾經喪失,而今卻可以開始學習與珍惜的。
無學而學,謂之真學。而我,又在教室外上到了一課。
上一篇:在閱讀之中發現自己
下一篇:孩子的賞罰也可以「巴蘭絲」
(悄悄話)
2010-04-13 09:12:53
吉士
2007-05-10 15:10:2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2738777/3/1285704584/20070506031846/
新父母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2738777/3/1285696326/20070506003900/
別當直升機父母
這是我最近看的雜誌內文
跟你分享~~~
wanni
2007-05-10 02:13:05
"進入制式教育之前,孩子將大部分時間花在這個個人空間獨處,就是讓他了解生命本質就是孤寂的實相,孤寂並不代表一種索然無味的寂寞與無聊狀態,反而是在寂然當中聽見自己的鼓聲,知道獨處不是孤立、沉默並非死寂"
"孩子應該找到一個跟自己相處的方法,並且試著學習如何安排時間與規劃,尊重自己的內在生命節奏"
動人的見解,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