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2 08:57:19京都子

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自在



每次與在德國的小Isabella通完電話,我總是叩首尋思,為何她總能無樂不歡、無處不自在?是因為個人特質所致,還是有其他通往快樂的秘密鑰匙呢?

  不可否認,小Isabella外顯的個人特質,總是嘴笑、眉也笑地笑瞇瞇一張臉,除了偶而跟姐姐打架爭奪,或者受人欺負而委曲落淚之外,終日總像蜜似的,喜孜孜地沾惹週遭的人一身喜氣。

  她的笑聲總是徹天地響,像是上達天聽的一串風鈴,不管我們有沒有準備,她的笑聲就是要撼動你心上蒙灰的塵,落點的笑聲敲打著被水泥綁架的心,再頑強的孔固立也要碎。

許多人告訴我,這或許就是Isabella的個人特質,而我也曾在瞬間如此思考過,但是總覺得在這樣概化的結論之前,或許還有一些思維精微化的空間。

對於有機會緣視這一方自在、快樂的我而言,除了簡化地以「個人特質」作為概念歸類之外,我能不能有一個內在的學習機會呢?

  觀察Isabella的舉手投足,我漸漸地發現,她的小宇宙裡有個秘密小通道,雙向竄動著無限的能量。她能將純真的本性自心無限擴大,並將所有現象世界的種種都融入為心的一部份,同樣的,她的心也是這表象物質世界的一部份。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互即互入地天人合一。

  就像在德國幼稚園裡,根據老師的觀察,她可以很自在地一個人專注玩耍或創作作品,但是當有小朋友加入,她一樣能夠玩得很盡興。她的空間時開放的,任何人都能自由來去,也能善意共振。

  面對與母親、姐姐分離,她仍然一派自然,還天真地告訴我:「雖然會思念媽咪,我還是很享受自己的生活呀!」

  在德國的如斯生活裡,依然吃飽、睡好,繼續手藝人的創作,然後將作品掛滿奶奶的客廳;一個人跟小兔子說話、玩遊戲,或者採草給兔子吃;陪奶奶在農田裡做活,鬆土與除草;到小朋友家作客玩遊戲;在蘋果樹下的鞦韆上安靜看書。在夜晚睡前儀式之後,給奶奶一個香香抱,然後滿懷感激甜蜜地說:「親愛的Omi,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我真的非常謝謝你」。

  每一天對她而言,都是清新的開始,也是感恩歡樂的結束,這看似簡單的陳述,其中卻是一番心靈的返璞回歸。

  孩子的心是沒有遮蔽的,她既從四方和合而來,必定也能在十方萬有中歇息,她悠遊於時空之中,而同時也心懷時空,於是如時覺察、感受,就成了存在滋養。

  所以,我總是喜歡一旁靜靜地看著她,不管是在自然原野上奔跑、喧嘩,或是蹲坐在草皮上專心摘花,我都會看見天、人合一的合諧與開闊。

  孩子以她的無染質樸本性,找到在天地之間的位置,不僅存在天地之中,同時也含藏天地於心中,於是自在就成了其間穿梭、流動的能量。

  我經常思考,我的不夠放鬆與緊張、恐懼,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或許是我用自我概念,作為自我的隔間,將自己像囚徒一樣地給關禁閉。假想這世界本是虛空無限,我們的二元對立概念:大小、對錯、好壞、美醜、成敗、智愚、苦樂、富窮…,都是一條條的隔間,「大小」將世界一分為二,「對錯」隔間再細分為四,「好壞」繼續劃分為八,以此二的等比級數推進,我們越是執持概念,自己的感受空間就越形狹隘。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並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反而是我們自己因概念造作而自設牢籠,讓自己困頓在表象世界的瑣碎之中。

  在宇宙天地裡,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當然就會有被物質世界所追殺的窘迫與恐懼感,如此分析,我們怎會有無條件的快樂與自在呢?

  反觀孩子的無所設限,以及天地開闊,我們所要學習的不正是這份生命的智慧嗎?

  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自在,這份直心本性的感受,或許是人人所本自俱足,卻在識智辯聰的搶取豪奪中所遺忘。看看孩子的自在,或許在簡化的一句「個人特質」做為現象歸類之前,我們能夠學習的還有很多。
稱物平施‧葉 2007-05-05 13:37:36

她可以很自在地一個人專注玩耍或創作作品,但是當有小朋友加入,她一樣能夠玩得很盡興。她的空間時開放的,任何人都能自由來去,也能善意共振。

這樣真好!我正努力學習著呢~~~

版主回應
我也是以子為師呢~ 2007-05-05 18:34:06
瑋經理 2007-05-03 05:54:12

也許緊張、恐懼等等都是防備吧!害怕自己&quot又&quot受傷
而小孩還好..不懂這社會..只懂得自不自由快不快樂罷了
仔細想想..小時候還真想要像大人一樣壘~呵呵~!

阿夏 2007-05-02 11:12:29

ISA真是有思想的小孩!

版主回應
我想也是本性無染
我們原本也是這樣的吧!
只是遮蔽!
2007-05-02 18: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