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0 20:54:22京都子

只要老師一次的懂—兒童繪本《烏鴉太郎》



  《烏鴉太郎》是作者八島太郎懷想的兩位恩師原型,以很細膩人文的筆調,描寫村裡的小學,開學第一天就有個不起眼的小不點躲在教室地板下面的角落,無法學習、沒有交友能力、總是被孤立冷落、一直倒掛車尾,於是他只能學習斜眼避開這些不友善的眼神,上課只是努力地尋找打發時間的東西:時鐘、天花板、書桌蓋、窗外與雨滴,或者躲在校園某個角落諦聽所有遠近大小的聲音,以及撿選孩子們厭惡的毛毛蟲、蜈蚣玩。

  閱讀到此,我的腦海總會出現小學時,幾位同班同學的模糊身影,他們的名字我已忘記了,或者成績優異的我從沒有想過去認識他們,甚至連老師都刻意忽視他們的存在吧。

  在我的印象裡,這些同學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微笑默默承受所有的不公平待遇,有時會很刻意地對我示好,或者塞給我一個不怎麼樣的玩具,甚至是一整疊卡片,裡面都是重複的內容:我是個壞學生,但我真的很想跟你做朋友。另一種就是頑皮搗蛋,每天都等著被老師揍的小流氓。

  我從來不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只是,小時候我只是對他們有種異樣的同情,隨著年歲增長,有時想起來竟有酸酸的難過與懺悔。他們究竟缺乏什麼呢?我從沒了解過,但我可以知道,他們從來沒有被老師正眼看過的尊重,我有時在猜,或許他們要的不過是老師一次的懂,了解他們的特別,以及背後許許多多的生命故事。

  就像《烏鴉太郎》這本書裡,直到小學最後一年,來了位平易近人的磯邊老師,他會在戶外郊遊時,細心發現那個小不點的自然原野採集技能,以及許多關於植物的知識,並且趁大家不在時與他聊天,以即將他的畫作、被視為鬼畫符的書法貼在牆上。

  畢業前的同樂會,老師竟然獨排眾議,讓小不點表演烏鴉的叫聲。小不點竭盡所能地表現:剛出生的小烏鴉、烏鴉媽媽、烏鴉爸爸、一大群烏鴉、厄運的烏鴉、高興的烏鴉、停在老樹上的烏鴉。

  這時,所有的人都懂了,原來小不點住在遙遠山頭的小村莊,六年風雨無阻地走著長長的山路來回學校,而也只有他得到全勤獎。從此,碰面時大家都叫他烏鴉太郎,也看見他快樂自信的身影。

  很遺憾的,我的那些同學求學過程裡,缺少像磯邊老師的好意,當然,我們也沒有機會認識他們的特別,尤其在一個舞台上,讓大家看見他們和我們這些資優生不同的純與真。

  我常在想,當教育工廠裡,老師成為篩選學生的作業員時,我們犧牲的就是這些孩子一個站在被看見舞台的夢想。

  是什麼樣的教育制度,讓大多數的老師無力去找孩子聊一聊,也錯失了了解生命的精采?我一直很困惑。

  我只是這樣告訴自己,在否定一個人之前,是不是能給彼此一個機會,站到那個人的背後,用不同的視野去觀看呢?

  我念這本故事給孩子聽時,並不期望他們能懂,但意外的是,他們也被一個老師的溫暖所感動,「這位老師真是細心喔!」孩子異口同聲地說。

  我問他們,願不願意也做一個細心的朋友呢?並且讓自己有機會去了解那個人的許許多多故事?

  他們點點頭,開心地笑了。

  我知道,善意的了解就是愛的開始,只要多一個人啟動這了解,那連鎖反應是持續的。

《烏鴉太郎》八島太郎圖文,林真美譯,遠流出版。
圖片來源: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