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0 22:36:40京都子

誰來定義團圓?



  難道節慶團圓,一定得吃吃喝喝?
  為什麼我們得由商人規定我們年菜該吃佛跳牆或紅麴香腸?
  憑什麼主流媒體可以左右新春活動該去劍湖山或九族文化村?
  為什麼我們得由交通部發號施令,何時該出發上高速公路?或者走哪條替代道路,以趕上全民大塞車?

  節慶原是人類儀式的一部份,與各種人為制度一樣,有相當的社會功用存在。我們用儀式來記錄生命軌跡、檢視歲月的流逝與展望未來,也調整自己的步伐與人我之間的距離,於是,各種節慶往往能在世代傳承當中,焠鍊出特異的文化模式,也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生命智慧以及生活態度。

  過去,我最愛閱讀民俗學家所著作的年節史話,往往透過他們的妙筆生花,能夠領會一絲節慶的感恩與人味。只是,台灣近十年全球化得太快,似乎在商業誘惑消費、媒體的炒作宣傳之下,讓我們的節慶失去了民族的識別性。

  過年,本是家人溫馨團圓,分享一年經歷過的心情,可是,在大家的匆忙腳步與表淺化的人際關係底下,年,變得淡漠。

  根據2006年12月出刊的《貓頭鷹季刊》裡指出,貓頭鷹主辦的「愛家手繪書」的比賽中,評審們的感慨是:「節慶的意義,在忙碌的台灣人的真實生活裡非常淡薄,人們對過節的感受並不深刻入裡,生命經驗也不夠豐厚,情意顯得單薄。」

  當消費成為我們的生活主軸,過多的商品訊息,以及亢奮的鼓勵消費取向如洪水氾濫時,向內的生命經驗只能無限地被稀釋著。於是,過節與自我的生命無關,只是約定成俗似地成唯一種集體消費的運動,過年是吃佛跳牆與烏魚子、元宵節有湯圓票選、中秋節去烤肉、情人節吃燭光晚餐、端午節吃五星級肉粽…,我們無意識地消費著由商人標準化流程所製造的「節慶簡易包」,華美的包裝、煮熟的大餐,就連節慶的人味都可以被調味與中央廚房大量生產,我們所要做的不過是掏錢,然後微波加熱。

  如果,節慶是一種傳統,我不知道如此速食消費的模式,是否真的就此代表台灣人的生活韻律?我們願意如此地傳承給下一代嗎?

  我有些困惑,只能沉默地面對母親的批評,她依然興沖沖地忙進忙出大拜拜,然後囤積不完的食物,考驗著冰箱的體力,而我仍舊選擇安靜地不動如山,過著安靜的年。

  我還在尋找一種過年的儀式,讓孩子與我都能經歷這生命律動的美好,而不只是被迫的消費、暴飲暴食的無奈,與趕場玩樂的虛脫。

  今年除夕,我們簡單地兩菜一湯吃了年夜飯,然後全家四口一起在客廳玩比賽記憶力的遊戲,機智一陣之後大夥洗完澡,各自回房間夜讀。我告訴孩子,這除夕就是用來回顧過去一年的得失,好讓來年的自己有一種全新的能量,所以寂然靜默地面對自己是必要的。

  那個晚上,我們家很安靜,十點前我們都睡了,即便鞭炮聲也無法打擾沉睡夢中的我們。

  我沒有給孩子裝有鈔票的紅包,而只是給他們一個紅包袋,要他們在今年把我們給他的愛通通裝進去。這是一整年的愛的感受力與感恩的覺察行動,與金錢無關,但卻飽滿充實。

  天真的Isabella還會問我,一個紅包袋會不會不夠裝呀?因為媽媽的愛好多好多。

  什麼是有感覺的新年?
  怎樣過節才能與內在的鼓聲聯奏?
  該怎麼記憶這年節,讓溫度在心中成唯一種永恆的暖?

  或許,在過節之前,我們都該思考這生命的問題。我們想自己定義,或者只是交由別人來框架?
phoenix54 2007-03-11 10:59:32

今年因為病痛,年是在醫院裡過的?往年習慣的年節例行諸事,自然全部可有可無,但全家人反到都到醫院陪我,一家人在病房裡,一樣開開心心渡過假期,所以啊!家不是house,家是family,房子事小,家人事大,家人的心牽繫到哪裡,家也就在哪裡啦!

版主回應
是丫!你的分享很珍貴。
有時苦難反而能讓人珍惜家的價值。
2007-03-11 11:16:00
花花 2007-03-11 07:44:18

天真的Isabella還會問我,一個紅包袋會不會不夠裝呀?因為媽媽的愛好多好多。

京都子一家真正擁有節慶的深層意義^^

版主回應
我們還沒有思考到一個過節的方式
只是慢慢學習吧!
2007-03-11 10:33:19
小東西 2007-03-11 04:48:51

>>>我沒有給孩子裝有鈔票的紅包,而只是給他們一個紅包袋,要他們在今年把我們給他的愛通通裝進去。

這真是個好主意,不像我姑姑,她給我表弟紅包袋,叫我表弟包紅包給她...囧

版主回應
我媽就堅持要給孩子紅包
然後我再給他紅包
這種金錢送來送去真夠累的
她還會報怨過年舅舅家老是要他過去吃飯
其實不過就是要他們包紅包給舅舅的眾多孫子
然後大家還要比誰慷慨
唉!

我孩子把錢退給我母親
跟他說:
我們只要紅包袋,這可以裝更多的愛。

我媽聽了傻眼!
2007-03-11 1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