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3 22:40:38京都子

我想要v.s.我能做什麼


  孩子終究是孩子,遇見喜歡的事物,總是直覺地開口高喊:「媽咪,我想要…」

  一開始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久了之後,我難免有些不耐的情緒,甚至覺得有與女兒們溝通的必要。

  「你們總是把『我想要…』掛在嘴邊,可是在『我想要…』與『我得到』之間,究竟還缺乏了什麼呢?」我雖然壓抑惱怒,但也沒好氣地丟出這樣的問題。

  「缺乏什麼?」姐妹倆異口同聲地“自問”著,就像沉到深海裡的長線,還得花一番功夫請“自答”這條大魚上鉤。

  他們思考了好一番功夫,決定還是請我亮出答案。

  「你們怎麼總是想著『要得到什麼?』怎麼不換個角度,問問自己『我能做什麼呢?』」我無奈地與他們分享我的想法。

  如果只是一句『我想要…』,企圖毫不吹灰之力地得到自天上掉下來禮物,那就是一種向外的需索,一種不負責忍任的妄想與驕縱。這好像無時不刻地跟命運玩骰子一樣,除了機率之外,毫無作用力的可能。

  而『我能做什麼呢?』就是一種由內的探索,全方位觀照人我、我物的相對位置與施力,根據情勢先自我能力盤點,然後再依照需要付出個人努力,這才是一種願意為自己承擔幸福責任的態度,也是意識進化的必需。

  「你想要媽媽對你和顏悅色,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生活習慣與種種作為,是否有改進的必要呢?」

  「你想要整個下午都出去玩,那你有無事先妥善安排時間,把該做的事情都先處理完畢呢?」

  「你想要買芭比娃娃,但你有想過如何去賺錢嗎?或者,你有想過這芭比娃娃送給需要的小朋友,是不是更好呢?」

  我一連串地舉出過往發生的「我想要…」案例,希望他們能以此類推,學習用行動替代乞討,不要再做需索無度的嬌縱孩子了。

  孩子們點點頭,同時也皺著眉頭,顯示陷入思考的可愛模樣。

  我拍拍他們的背說:「媽媽也一樣在學習喔!」

  母女三人相視而笑,學習之旅於焉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