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7 06:10:03京都子

誰能分享?—兒童繪本《剛達爾溫柔的光》


他從村人學習到人本來持有的溫柔、體貼的心。這本書就是從這體驗誕生的真實故事。義工,不就是珍惜與他人的靈魂相交流的嗎?
—葉祥明【畫家的話】《剛達爾溫柔的光》

  《剛達爾溫柔的光》不是一本描述義工如何幫助他人的故事,而是義工在與當地人的靈魂交流之中,覺知自己那饑渴的靈魂,被愛的無量光所滋養的感恩與知足,進而願意與更多人的分享的慈心。

  緣由於兔死狐悲的表象憐憫,若能誠實無畏地細探、深化,就能轉化成一份同體大悲之心。

  只是,我們願意誠實無畏嗎?在看似給予他人幫助的有相佈施裡,繼續帶著覺知去自我質疑,願意剝除無明如蟬蛻的痛苦,進入無相的大悲心之中。

  電視宗教頻道上,持續播出那所謂大愛的賑災行為,特寫鏡頭裡的援助的人、受贈的人、米糧物資與棺財…,但這些就足夠了嗎?影像滿足了那些耽溺在表淺憐憫的佈施者,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地讓我執識(第六末那識)虛榮作祟。

  凡是有相,皆為虛妄。

  不是說有相的賑災救援行動有過,而是,我們能否繼續深化那行動背後的動機與意涵,帶著一份清明覺知同行,向著未知的開悟之路走去。

  耽溺於人我分別的憐憫,就像是一灘生命死水,終究會敗壞、發臭,甚至成為蚊蠅滋生的亂源。若無法正念提起,往生命的究竟實相裡探去,那憐憫充其量只能是自憐自悲的投射,餵養的不過是自己的無明,放縱的也是己過的無明。

  我們能否有大無畏心?

  日本義工從自己以為可以給別人幫助,直到溫達爾溫柔光的因緣示現,在至心懺悔裡,終於覺知,原來自己一直是在無量光的愛裡蒙受恩寵,於是,他深深體會到自己不是從手裡給予別人任何幫助,而是從心裡與人分享那最寶貴的溫柔與體貼。

  分享,不是給予,而是在宇宙廣嚴的愛裡,憶念、覺知、感恩、推己。

  誰能分享那愛的無量光?

  我想,就是憶念起自己恩寵之身的人,剝除人、我二元對立之後,真正融入眾生生命裡,無得亦無失,無給亦無取,分享為是。

  原來愛不是量化的施受,而是無相的憶起。
liago 2006-12-23 04:18:22

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唯識學太複雜也太細膩,若無大智慧大金剛心,千萬別深入,淺嚐即可,否則落個嘮叨豈不感傷?

版主回應
所以才要發心
一直是在未懂的路上走
走了 就相信總有一天
如此而已
2006-12-23 07: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