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1 11:59:53京都子

出離心的開始



在此世上,你們所謂的美好時光,只是跟不幸的時光對比之下的感覺,這種對比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表面上美好或不美好,都不是天堂。你遲早會懂得,這不過是你的知見與感受欺騙你的伎倆。
—葛瑞.雷納《告別娑婆》p.22

  我的一位老師給我來信,對於我在世間已經活夠了,即便下一秒就要死去也不足惜的想法,有點不能認同,因為她還是覺得世間真是無限美好。

天人福報,或許是人人渴求得到的,但卻也使人墮入幻象世界的另一個深淵。

  我覺得自己活夠了,不是因為憂愁悲苦地想就此結束或叛逃,我是感恩這一切的意義示現,不管是歡喜或哀愁,我相信都是隱藏的祝福。只是,我知道這一切都只是因緣和合的現象,為的是幫助我去領悟生命的實相,我不需要耽溺在表相而無法自拔,因為這些都是渡我到彼岸的工具,一旦上岸,工具就失去了意義。

  既然要上岸,又何必賴在喜或悲的交通工具裡呢?

  佛陀提及出離心,就是出離世界的渴望之心,因為世上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論是痛苦或快樂,皆是意義示現的因緣和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藉由意義的領悟,穿透一切覺知的幻象,証得涅盤。

  只是,痛苦的境地似乎比較容易讓人產生厭離感與出離心,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一次親人的悲歡離合、一場生死交關的折磨、一幕血肉模糊的恐怖…,都能讓人心生不悅、急欲逃開,但這不是真正的出離,出離是讓人從苦集滅道之中,徹底了解痛苦與痛苦的原因,並願意找出開脫的方法與道路。

  至於世間表象的快樂,則似乎容易讓人產生眷戀、貪婪,富甲一方則想要富可敵國,家有美眷之後更要妻妾成群,權傾一時則更腐化專權。因為富貴,所以更貪生怕死,總要到死前一刻依然緊抓不放手,那樣的死是一種無明折磨。

世間的苦樂都是無自性的,皆受制於因緣和合的時、空,並隨之流變。唯有穿透假象,証得無上正等正覺,得到一份究竟法樂,所有的經歷才有相對意義。

  了了分明是間的苦樂無自性,就是出離心的開始,而我們正可以此上路,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