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30 07:47:04京都子
還是不要有電視好了
家裡電視壞了半年,因為平時少看因此也懶得修,只有偶而在朋友家吃飯時,才會稍微瀏覽一下眾多的新聞頻道。
台灣部分有線電視台記者的素質之差,大概已不是新聞,閱聽眾也早已罵到沒力或無感了,但久沒幹醮的我,在8/29中午看了那則趙建銘搬家的新聞,還真是氣得關上遙控器。
鏡頭是汗流浹背的工人,賣力地為趙駙馬一家的豪奢,仔細打包與搬運至貨車,但還得不時受到電視記者的騷擾。
「你覺得趙建銘是不是講話四十五度角?」
「你現在幫他們搬家的感覺如何?」
「總歸一句,趙建銘是怎樣的一個人?」
工人苦笑著,似乎不太懂記者的“專業術語”,但也憨實地擠出幾個答案,歲是對於勞苦功高的記者的回饋。
請問,觀眾真的想知道這樣的答案嗎?這些問句有任何意義嗎?或者,這些膚淺的問句真能得到所謂的答案呢?
台灣的有線電視新聞文化實在太淺盤了,怎麼會要一個只見過趙建銘一面的人,以總歸一句話來評論這個人呢?我們要的到底是怎樣的激情呀?我們股動得難道就是一種暴力式的言論嗎?
搬家工人真的有些無辜,只因為自己學歷沒記者高,就得接受記者們蠻橫的詢問,憑什麼工人的自我感覺就得被記者樣板刻印呢?況且記者要的答案,以及政權壓迫下的標準答案,根本是南轅北轍的,為什麼就得陷工人於困境當中?拜託!人家也是混口飯吃好不好,難道工人不能回答:「搬家真的很吃力,你要不要來試一試?」只怕說完一定現場被記者幹醮到沒力。
關上電視,跟朋友說自己還是決定不買新電視了!
生命,不該這樣被制約與框架。尤其面對台灣這要一個惡質膚淺的新聞文化,閱聽人的選擇不多,只有關上電視,尋找自己的訊息來源。
taily
2006-08-30 14:27:31
可以看看公共電視的新聞,非常深入且國際化。
對呀..我以前每天都會看新聞的.
以前讀書時,老師說身為國民一定看新聞,跟著實事走.
現在啊都只是蜻蜓點水般的帶過而已.
因為啊會愈看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