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 23:17:27京都子

蚵仔麵線的親情

8/28一早帶Isabella去天母的「勝口味」吃早餐,點了份四神湯與蚵仔麵線,希望安慰一下在德國六個星期的台灣胃。

  原以為這樣的份量足夠我們母女倆人吃,誰知道Isabella胃口特好,吃完顆顆肥厚的蚵仔,竟大膽嘗試魯大腸頭,我原以為這小外國人不敢吃,誰知道,她嚼一嚼之後還豎起大拇指說讚!我只好請她自己用台語跟老闆再點一碗蚵仔麵線好獨自享用。

  「媽媽,這麼好吃的東西叫什麼?」

  「魯大腸頭!」我用台語、中文各說一遍。她很聰明地無誤地複述幾遍。

  看她吃得眼睛都美滿地瞇了起來,好奇地問她:「你為什麼喜歡吃滷大腸頭呢?」誰知她乾脆利索地回答:「因為我是台灣人呀!」

  我聽了哈哈大笑,心想,就為了一碗大蚵仔麵線,熱愛德國的她竟然可以立刻改變自我認同!她也笑得挺賊的,知道我被她逗笑的原因,真是心照不宣呀!

  我們埋頭繼續吃著熱呼呼的麵線,雖然這家店重新裝潢之後,冷氣超強的,但我們母女倆的額頭、上唇、下唇、脖子,都早已汗涔涔地,我們互相對望了一下,伸手去摸彼此嘴唇周圍的汗水滴,然後開心地笑了。

  「媽媽,謝謝你帶我來吃這麼棒的魯大腸頭!」女兒心滿意足地笑了,還撒嬌地躲進我懷裡。

  此時,另一對母女正好也進來用餐,女孩約莫十歲左右,牽著媽媽的手興奮地說:「媽咪!我們坐同樣的位置,好不好?」我猜他們一定是經常結伴而行的常客。他們很快地點了米糕、蚵仔麵線與四神湯,女孩吱吱喳喳的,還自告奮勇地幫媽媽吃掉米糕上高熱量的淋汁。

  那時,我牽著女兒的手要去付帳,突然有種特別的幸福滋味。

  或許台灣真的很擁擠、政客很可惡、人民痛苦指數很高,也許歐美的福利較完善、人民較幸福,但是,我們也還是在日常瑣碎生活中,擁有珍貴的親情互動。尤其在小吃攤上的親子互動,這是富國裕民的德國,所享受不到的一份親情,因為這涵藏了最庶民的台灣本土生活與記憶,以及日常脈動與風情。

  剛從德國度假回來的我,在朋友的豔羨之中,我還是發現了那份屬於臺灣人最樸實的幸福。

  因為發現,所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