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8 22:44:11京都子
自食其力
在村莊慶典(Dorffest)上,看見成群小孩每個人拿個擺放瓶罐的塑膠箱,勤勞地將人們飲用完的啤酒瓶、汽水瓶,全給回收清理,而且速度之快,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早就在一旁虎視眈眈著。
我問先生這樣有錢賺嗎?先生說當然,雖然不多,但是有種自食其力的驕傲,他小時候就嚐做這種打零工的事,發廣告傳單、幫人鏟雪、翻土,有趣得很!
德國的親子關係因為有極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隔在中間,雖然疏離,但父母與孩子比較能平等地互動。孩子從小看醫生、唸書,幾乎全由國家支付,而父母年老也自有國家安養,於是,所有付出與回饋的計算,相形之下少了許多,兩造也樂得輕鬆自在。於是,小孩從不認為父母可以留什麼恆產給他們,若有,是份禮物;若無,則是必然。沒有期待與失落的落差,自然也多了些獨立的驕傲。
當然,德國的學壓力不像台灣這般恐怖,所以小孩們打工的機會與時間可就相形多出許多。
賺錢的多寡不是重點,光是那份自食其力的驕傲,從他們的神情就看得出來,而這就是獨立的一種養成。
我問先生以前打工的錢都存下來了嗎?他說當然,他出生就有一本儲蓄簿了,積沙成塔地累積了財富與獨立的軌跡。
我個人覺得這些與我的成長經驗很不同,也願意去學習另一種養成模式,我想,父母本身就是一種突破慣性的成長,如何在歧異中尋求更細微的精髓所在,應該也是父母前進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