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0 08:19:15京都子

惡習的踢踏踩

  德國靈療Sam Yun老師指導我,當我想開始寫作時,我可以試著點燃兩根蠟燭,默唸著:「I open the doors of the light for my writing.」當我結束一個段落休息,就可以默念、熄燭關閉光之門。

  我隔天開始嘗試,個人覺得這個儀式不僅有其世俗的作用,在心靈沉澱與放空上,也給予我自己相當大的啟發。我自知是一個不善時間管理的人,所有眼前的任務絕不能超過三項,就像食譜的烹煮步驟若超過三項,我鐵定不會做一樣,因為我會開始慌亂地像飛進屋裡的蜜蜂,只會猛撞玻璃頭發昏。有時坐在電腦前,我會散慢地突然上網瀏覽,然後就超連結到外太空,最後以無限疲憊收場,我猜我大概是以自己坐在電腦前的物理狀態自欺,讓自己困陷在假裝工作的狀態,掩飾不知如何是好的發慌。

  當蠟燭點燃,我提醒自己當下要做的就是寫作,除此之外別無他想,這是一種專注的訓練,就像是行禪一般,在每一個腳步的提起與落下,都是了了分明的觀照,呼吸在腳掌的起落間勻稱地吐納著,意念在每一步的節奏裡接續相延著。我不再是那個寫作者,因為我是那書寫的章句,我是那叩首沉思的冥想,我是那股綿長尋思,我是那股活生生的能量,而我就成了自己書寫內容的本身。這個燃燭書寫的片刻本身就是永恆如光,那是一種綻放,一份明亮,一抹寧馨。

  偶而思緒困頓,或者情緒陷落在字句的轉折間,我會注視那燭火,那火焰是淨化、能量、光卻沒有負荷,我讓自己安歇在一個狀態,不是強迫自己非得寫出些什麼的硬擠,或者討好哪些眼球的刻意,我就只是如光般地寧靜擴張著;些許叩首尋思、久不可得的昏瞶,或甚至彈性疲乏地怠慢,我會凝視那燭火,燃燒的火燄正提醒著我時光與精力的稀有資源,那成、住、壞、空總在片刻疏忽當中,無間地進行著,我收拾起怠忽,調整到精進的位置進行著。

  我相信所有有形或無形的儀式,都有其功用存在,當點燃寫作光之門的燭火時,我就提醒著自己該謙卑與放空,就像傳播的載具,或者水利設施中的水管一般,雖說寫作者本該窮首皓經、戮力尋思,在字句間推敲、徘徊,然而,這看似一己之功的作為背後,無非是已識或未識的眾人,甚至是宇宙間的存有萬物,所集體創作出來的。當我們見春花秋月而心生歡喜,那自然之美的能量其實是傳遞到作者的心中,然後流洩出復刻臨摹或甚至轉化再製之美;當我們人際困頓,或者眼見人世的成、住、壞、空,所痛徹心扉地寫出情感的百轉千迴,那也是逆緣普薩們所示現的因緣,讓我們去遇見、困頓繼而掙脫與領悟,如同蝴蝶蛻變;對境的榮枯,讓我們以物喜、以己悲地堆疊出鏗鏘字句,然而十方有情總在生命最幽微處,給予我們轉化的溫柔力量,牽引出實相的覺察,與對無限可能的臣服。放眼文化史上許多天縱英才的創作,如月炫宵的洞見,日麗晴空的直指人心,除了作者本身的資質與努力之外,其實最大的功德無非將自己全然放空,敞開於天地間所有的訊息,毫無抗拒示現一切的美醜、喜悲、好壞…就是讓自己的生命經驗著一切,觀照著意念的變化,如實地字句呈現全有的悟境。

  那燃燭的儀式,淨化了我所有的造作與驕矜,蜉游天地之間,無不感念、無不為師,而學習之旅正漫長,若有所獲,若有所感,無非萬物的慈悲喜捨,而下筆為文,更是一份莊嚴,一絲反饋,為著累劫數世的諸有情…

上一篇:戰鬥與逃跑之間

下一篇:我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