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14:57:19發哥

處處都有神

武夷山昇真元化洞天道元化天帝

吉神、凶神之徵驗

賞善之神,性仁而好善。

主掌錫福、錫祿,增壽益算。

定貴、延嗣,解厄呈祥,

招諸一切吉慶之事。

保衛善人,助其成功,以膺吉慶。

作善逢之,自然吉慶,故曰吉神。

善,終吉之道也。

故曰吉人,吉與吉會,故吉神隨之。

 

罰惡之神,性剛而惡惡。

主掌減算、奪祿、削福降禍。

損丁、耗財,興災為厲。

招諸一切凶危之事。

殛罰惡類,使其死喪,以遭凶危。

作惡逢之,自然凶危,故曰凶神。

惡,終凶之象也。

故曰凶人,凶與凶逢,故凶神隨之。

 

神明監察之森嚴

三界、四府、三官有考校之權,

總御仙神升降之柄。

所統諸曹,有儲佐將帥神員,

各部神吏神兵,神仙兵馬,分部

虛空地上,巡查人間善惡功過,

隨時奏聞,以為賞罰。

斗口王靈官,奉巡遊大地四大部洲

封為都天糾察節制飛天糾察大靈官,每省有監察大神,主管各地巡遊監察之神。糾察部下,有都監之神

雷部為之殛罰;有法部為之誅戮;

水部為之水滅;有火部為之火焚;

瘟部為之病收。

又有三台五斗,統御周天分野星宿,監照世人罪福,大則關國家之禍福,小則係人民之吉凶。故有虛空巡遊監察之神

地上巡遊監察之神,有城隍社令里域都官,一切巡遊監察之神

家有灶府五祀之神

國有山川社稷祀典之神

方隅疆域山林川澤井泉

溝渠里巷道路橋梁

但有人民來往之處,皆有巡遊監察之神

日有日巡之神,夜有夜遊之神

晝夜時刻無有間斷。

值日星宿神司,如有善惡失察,

監察差漏之處,各負其咎,

有降謫處罰之條。

世人勿信其言,硬口謗說:

神明無形無憑,自招降罰也。

 

明觀氣知心,應心隨至之徵驗

人之靈氣,運於五臟六腑;

五官百骸,上下往來,總攝之心;

意動念起,隨心應用,發現於頂門,

與虛空之靈氣相接。

巡遊監察之靈神,逐氣而隨,

觀氣知心,應心隨至,不待其為而

已隨者,神與神相通,氣與氣相感召也。

 

肝氣屬木,上通於,其色青。

念動於心,心動於肝,

其氣隨心出於頭上,而變現焉。

起仁愛心、恩惠心、孝德心

其氣青紫正色,清而成光。

起暴怒心、瞋恨心、鬥狠心,

其氣青黑異色,濁而如霧。

 

腎氣屬水,上通於,其色黑。

念動於心,心動於腎,

其氣隨心出於頭上,而變現焉。

起正智心、陰鷺心、救濟心,

其氣黑玄正色,善德純者清而成光。

起欺詐心、傾險心、淫邪心、奸巧心

其氣黑黯而昏,濁而如煙。

肺氣屬金,上通於,其色白。

念動於心,心動於肺,

其氣隨心出於頭上,而變現焉。

起行義心、正直心、忍德心,

其氣白素正色,義德純者清而成光。

起殺害心、殘虐心、謀奪心,乖僻心,其氣白混而暗,濁而如塵。

 

脾氣屬土,上通於鎮星,其色黃。

念動於心,意動於脾,

其氣隨心上透於頂,而變現焉。

起正信心、忠義心、讓德心,遜順心,其氣黃紫而正,信心純者清而成光。

起貪求心、幻妄心、陰害心、怨罵心,其氣黃黯而贓,濁而成霧。

 

心氣屬火,上通於,其色赤。

念動於心,心運於氣,

其氣隨心透出於頂,而變現焉。

起禮讓心、虛沖心、謙恭心、敬畏心,其氣赤紫而文,禮德純者,清而成光。

起背禮心、悖亂心、迕逆心,詈怨也,其氣赤黑而戾,濁而如煙。

 

純屬善心,其氣色正而純,清而明。

純屬惡心,其氣色昏而黯,濁而污。

念雜兩持,其氣色閒而雜,亂而支。

善重惡輕,其氣清而帶濁,清多濁少。

善輕惡重,其氣濁而帶清,濁多清少。

 

以上五氣,隨心發現,

神明觀氣而辨其善惡。

隨氣而來,視其行為將善、將惡,

神先將賞罰之機以待之。

故經文:夫心起於善,起於惡,雖曰:「未為」,氣已發露,吉神、凶神,

早馳逐而隨之矣!故曰:「已隨之」。

善惡起雖未為,先發現神早知;

而來觀動靜,故曰起已隨之。

清靜經》摘錄:

人神好清,而擾之。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而自靜。

澄其,而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未澄,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無其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謂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謂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

既有妄,即驚其

既驚其,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便遭濁辱。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