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10:06:48發哥

[有朋自遠方來]之聖意解

濟公活佛慈示訓

摘錄自[善用三寶·安頓身心]
[有朋自遠方來]之聖意解
心靜了嗎?
常常迴光返照,時常想到自己的不是,不就是有朋自遠方來嗎?
你的心常常往外放,如果你能在忙中偷閒,靜下來思己過,心意收回,就從遠而入,朋友的『朋』,不就是兩個目?
有朋自遠方來,不就是你的「真主人」回來了嗎?故不亦樂乎啊!
註:
《孟子·告子》: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性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吾人於二六時中,自性當家作主,當下即是活佛、活菩薩!此吾們恩師稱號
「濟公活佛」之天意、天啟也。
而恩師常惕勉眾弟子:
濟公之徒非凡俗!
濟公之徒非等閒!
濟公之徒非泛泛!
濟公之徒非ㄧ般!
濟公之徒非僕僕!(閩南語)
吾人「性心乃天賦」,各個都傑出,看重自己,莫只認定自己乃一介凡夫!
諗思恭閱、體解,聖聖相傳,所留傳之《五經四書》之叮囑。
(註:諗:「諗」字古有勸諫、思念等多重意思。 但現代的書面語中已罕見使用,唯粵語中尚得保留「思想」、「思念」、「考慮」等義項。 詳解: 《爾雅. 釋言》:「念也」;郭璞註:「相思念」。)
茲列舉一二以概括之:
《尚書·商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厥有恆性。」
《詩經· 大雅‧大明》: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禮記·中庸·首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明師/濟公活佛於崇德日本道場第一班率性進修班慈示聖訓之「訓中訓」,厥為[性本一同」。
天意、聖意、佛意、微言大義當悟通!
六祖惠能[無相頌]所謂:「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惠能又說:「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又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惠能不識字,
而自性本自如如;
般若智慧時時出,
一切唯一一如如;
因為有道見真如,
明體達用用處處;
自身有道渾不識,
庸庸碌碌過一世;
競比學識頗高視,
高瞻遠矚竟闕如!
嘆彼肉身己困辱,
自囚一生逃不出;
不知命怎稱君子?
悟有朋來自遠處!
拜明師解說如此,
聖佛神唯吾知足!
哈哈哈!天亮啦!
歲次癸卯三月初六日卯時
義發小天使抒於新莊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