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23:04:16發哥

道乃聖聖相傳之心法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一日

歲次丙戌五月十六日泰國孔廟

常德精進班

 

濟顛和尚慈訓:

 

取人,多弊於才,

而遺於「德」;

取法,多弊於形象,

而遺於「精神」。

 

人恆言:

「內行人看門道,

外行人看熱鬧」。

 

凡夫著「相」,

賢者觀「氣」,

聖人察「理」;

 

「理」可頓悟,

「德」須漸修;

「道」可頓明,

「聖」須漸進。

 

濃夭不如淡久,真味只是「淡」;

早秀不如晚成,至德只是「常」。

闇〈音暗〉然而日彰者,君子之道;

的〈音迪〉然而日亡者,小人之道。

茍不參妙理、聖智,體天德者,

其孰能知之?

 

道乃

聖聖相傳之心法,

自古

佛佛惟傳本體,

師師密付本心。

一脈真傳的道統,

迄今白陽應運,上天有命,

天道普傳,道降庶民,

傳的是上乘大法: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一步直超。」

由入世法而修出世法,

儒家為本,

實踐孔孟仁義道德,綱常倫理。

由正心修身為入手,人人正心修身,

自然家齊、國治、天下平。

將來萬教歸一,歸於這個「道」,

一道同風,世界才能大同。

此等重責大任,

白陽修士自應責無旁貸。

 

爾們得的皆是三教聖人的真傳。

考察聖、賢、仙、佛,

看看三教經典,

沒有打坐念經,

也沒有因做慈善事業而成的。

釋迦牟尼佛孔老夫子

皆是濟世救人。

用什麼濟世救人?

用「道」,

用「德」

來濟世救人,救人靈性脫離苦海。

 

如今皇天開恩,明師一指超生了死,

此乃道之首要尊貴也;

亦是一般宗教之所不能為也。

 

 爾們修辦得要認清根本,

摸得著「根」的釜底抽薪,

請勿捨本逐末。

    爾們之使命,非是做慈善,

而是普渡三曹。

    後天的非是不能做,

而是先天為主,後天助先天,

    後天的隨緣而做,默默的做。

一切的教化、

一切的法、

一切的活動,

應由後天返先天,

扣緊「道之宗旨」,

恪遵「祖規」,

稟承「家風」,

引導到「心性」,

方不致迷失方向。

 

盡量勿用中下乘、

聲色與旁門之方法來修辦,

應走向上乘大法,

簡要、無為、自然、務本,

一以貫之;

注重以「心印心」,

啟發「良知良能」,

以「誠」格天,

用「苦心」感化人,

天人合一。

立德、立言、立功,

完成三曹普渡之大事,

而咱們只是「報恩了愿」而已矣。

 

 

修道,勿自己障礙自己,

專「念」積極,如意在你「心」裡。

先問價值、意義,莫論困難、容易;

有「志」愚公山移;

盡綿力,天不嫌棄,

「至誠無息」,消業,升提;

行功、了愿歡喜。〈調寄:友情〉

 

附錄:

白水聖帝慈訓:

此文鐫刻於彰化福山白水聖帝紀念舘外牆上,供閱覽、參悟、勉行。〉

 

一貫大道包羅萬教,

上天有命,天道普傳,

道降庶民,由入世法而修出世法。

儒家為本,

實踐孔孟仁義道德,綱常倫理。

先以正心修身為入手,人格要高尚,

人人正心修身,

自然家齊、國治、天下平。

佛家之五戒:殺、盜、淫、妄、酒。

正面即是:仁、義、禮、智、信

──儒家五常;

道家之清靜、自然;行耶穌的博愛。

重視人民疾苦,設立慈濟眾生之團體;

融合各教之精神,為人類謀幸福。

一貫道之信士,如此而行,人間即天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