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條佛規之1至5條
一、尊敬仙佛
你們尊敬仙佛,不應只是尊敬那看得到的仙佛,還要尊敬你心中的那個仙佛。你們都很尊敬佛堂裏的仙佛,可是你心中的那尊自性佛呢?你有尊敬嗎?你有真正的敬重嗎?你們一有事情,往往會想到要去請教仙佛,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請教自己,請教自己心中的那尊自性佛呢?
佛說「即心即佛」、「心即是佛」,真正的佛到底在哪裏呢?佛本來就在你們的心中啊!只要你們所做的一切「內不離自性,外不悖佛行,一切合乎天理,一切不違背良心」,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啊!
好像復聖顏回,他得一善則拳拳服膺,這「拳拳服膺、誠心抱守」就是尊敬自家的仙佛。而他為什麼要拳拳服膺呢?因為他知道這人生很短暫,世事很無常,他要把握住機會去行善、去積德,利用機會去行功、去立德。
顏夫子他很聰明,他知道人很難活到一百歲,所以他不往外修,不往外看,只一心一意的「內觀自性,修自家佛」,專心專意的改脾氣、去毛病。所以他才能夠修到「不遷怒、不二過」的境界,三十二歲就成就為一位傑出的聖人。如果他不是往內自修,尊敬自家佛,可能會成就如此嗎?
同樣的,曾夫子也一樣修行,他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每天拿來反省自己的是││ 我替別人計劃做事,盡心盡力了嗎?我跟朋友交往有不夠真誠、信實的地方嗎?老
可是他們兩個在修為上,在方向上,一個是向內,一個是往外,就這麼一點小小的差異,他們日後的成就,就自然的有高有低,層次不同。如果你往內修,以自性佛為主,這個層次自然就高;如果你往外修,注重外相,你的層次自然就比較低了。雖然這看起來只是些微的差別,但是切記,這一點的差別,卻正是所謂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啊!
你看這顏夫子,他日日夜夜認真的改脾氣、去毛病、修心性、充內德,並且把握機會行善、行道,更時時刻刻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深怕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乃「隨時隨地迴光返照,以覺為師」,所以他才可以在短暫的生命中,成就為一位了不起的聖人;而曾夫子,他一樣修心,卻重在外在的待人處世,有形有相,所以在成就聖人的層次上,畢竟差了一點。
所以,徒兒們啊!你們一定要把握住這三期末劫的佳期良辰,好好地尊敬自己身上的那尊仙佛,「二六時中,允執厥中」,就是時時刻刻抱守中道,並且認認真真的認理實修,「是理則進,非理則退」,則當你如是尊敬自家佛到極點之時;如是低心忘我之時,也就是你心中只有道,沒有自我之時,這時你已經達到「無你我,沒是非」的境界,而在這「清心寡欲」、「渾然忘我」、「一片天心」、「無你無我」之時,也就是徒兒們自家佛性顯現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啊!
二、遵前提後
什麼叫「遵前」?什麼叫「提後」?前,指前賢;後,指後學。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叫「前賢」?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後學」?
徒兒們!你們都說求道早的叫作前賢,領命早的叫作前賢,身為我引師、保師、點傳師的統統叫作前賢,是嗎?你們所認定的就僅僅是道場上,外相上的前賢嗎?
你們可知道,德行夠的、智慧高的,言行一致足以服眾,足以作為眾人標竿,足以引導眾人的,才有資格叫作前賢;也唯有如此的前賢,才有資格令人尊敬,而讓眾生打從內心真正地遵從他啊!否則你德性不足,智慧不夠,只是一味地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又如何能真正的引領眾生回理天呢?你不能領導眾生回到理天,你又那來的資格叫前賢呢?
同樣的,誰又是真正的後學呢?是進道晚的?領命晚的?被人引保的叫做後學嗎?徒兒們!天時已經到最末後了,如果你們還不能突破一切的形象,回歸真實的自性,只徒然在名相上執著,那你們又如何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實實在在的認識自性 娘呢?
徒兒啊!所有還在學道、修道、辦道,還沒有跳出輪迴,解脫生死的眾生,他們全都是後學啊!全都是還必須藉著仙佛菩薩真理的指引才能由迷轉悟的眾生啊!徒兒們!你們說,你們那一個是真正的前賢?而又那一個不全都是後學呢?
所以真正「遵前提後」,就是要你效聖法賢,尊敬有道的人向他學習;並且要低心下氣、幫助眾生,讓每一個跟你有緣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提攜、幫助,而真實的超凡入聖、跳出輪迴啊!
至於佛堂中求道比我早、領命比我早、資格比我老的前賢們,你若明白「聞道有先後,因緣有快慢」的道理,並且真心修道,恭敬所有的人,又怎麼會對他們不尊不敬、不聽命辦事呢?而那些比我較晚求道,須要我們協助、引領的人,我們若心存慈悲,效法仙佛,又怎麼會不由衷地加以提攜、愛護呢?所以,真正的「遵前提後」,是要我們學習:放下我執、尊敬前賢、提攜後學,並慈悲一切的有緣人啊!
三、齊莊中正
什麼叫做「齊莊中正」啊?是不是你來佛堂,衣服穿得整整齊齊,頭髮也梳理得整整齊齊,儀表端莊,就叫做齊莊中正了嗎?
如果你的心沒有清,心中仍然充滿慾望:眼睛喜歡看好看的;鼻子喜歡聞好聞的;嘴巴希望吃好吃的;耳朵喜歡聽好聽的;身想睡好床、穿好衣,意念也是喜歡想東想西,妄念叢生,那這樣還能算是「齊莊中正」嗎?
所以光修外表,不修內德,讓眼、耳、鼻、舌、身、意,沾滿了灰塵,這時你衣著再乾淨,外表再端莊,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齊莊中正」。所以,齊莊中正不止是頭髮整齊,衣服端莊,外表莊嚴;而是要你內心莊重,眼、耳、鼻、舌、身、意,也全要莊重。換句話說,你能做到內心全無雜思雜念,莊重自持,那才是真正的「齊莊中正」。
因此你們要如何的「齊莊中正」呢?首先是不是要先正己才能正人呢?而要想正己,是不是先要恢復自己光明的本心,才能去感化別人,影響別人呢?
其次你光明的本心恢復、顯現出來以後,你還要守住這個禮,言語合乎道,行為有規矩,如此才能真實地影響道親、帶動道親。用這「齊莊中正」的態度、威儀來攝受別人、影響別人。
在這末後時期你們要知道:「講道已經沒用了,道也本來不是用講的,而是要用行的」。如何行?就是用這光明的本性,表現端莊的行為,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禮;心中潔淨無染,念頭不偏不邪,七情六慾不再起伏,這才是真正的「莊齊中正」啊!
四、循規蹈矩
什麼是「循規」?什麼是「蹈矩」?到底要循什麼規?蹈什麼矩呢?所謂循規,就是循著應守的佛規去做;所謂蹈矩,就是每個人能夠素位而行,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去走,這就叫「循規蹈矩」。
那又為什麼要訂佛規呢?因為,你們來求道了,求道之後到底是要做什麼事情呢?是要做「成仙、成佛、成聖」的事吧!是嗎?那你不照規矩來做,會可能成仙、成佛、成聖嗎?而平日你不肯素位而行,那你有可能會成仙、成佛、成聖嗎?所以每個人素位而行,是「循規蹈矩」的最基本條件。
佛規規定得這麼好,你卻不照著走,徒兒們!你們說,這樣子可以成仙、成佛、成聖嗎?譬如這默語戒,掛在牆上了,點傳師規定了,操持規定了,大家卻視若無睹,依然偷偷講話,這叫「循規蹈矩」嗎?而點傳師就像再生父母一樣,點傳師平日規定下來合理的話你不聽,都只聽仙佛偶爾借竅才講的話,那你們豈不是著形著象,有分別心嗎?所以,不管點傳師如何規定,只要合理,大家就照著去做,這就是「循規蹈矩」。
但是,「循規蹈矩」並不是只遵守外在的佛規就好,你們還得問問自己,有沒有時時刻刻也遵照著「心中佛堂」的佛規來做事?什麼是心中佛堂的佛規呢?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本自具有的良心」。你得問問自己:做人做事有憑良心嗎?有照良心佛規去做嗎?待人真誠嗎?慈悲嗎?你的良心就是佛規!
俢道行道非看外表,要看內在,外在的佛規固然要遵守,但心中的佛規更要去留意,時常擦拭心中的佛燈,不讓自己違背天良,才是真正的「循規蹈矩」。
五、責任負起
責任,什麼是責任?就是職責、任務,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盡心的本份、事務。徒兒們!你們說說,每一位天道弟子有什麼樣的責任?使命?是不是有先天的使命,也有後天的任務?
所謂先天的使命,就是把九六原胎佛子渡盡,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達本還源,回歸無極理天;所謂後天的任務,就是淨化人心,促進大同,讓人人品行端正,家庭圓滿,社會和諧。
徒兒們!你們說,這樣的責任重不重?尊貴不尊貴?假若你們人人都能盡心盡力,代天宣化,效聖法賢,正己成人,把道的尊貴在自己身上顯現出來,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良心安坦、無愧;讓家人歡喜、感恩;讓社會平安、和諧;讓人類幸福、快樂;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回復自性,這就是責任負起!
而在這最末後的緊要關頭,你們一定要切記:把持好自己的心念,端正好自己的行為,小心一切不良的影響,千萬不要在佛堂時畢恭畢敬,而回到家裏時則很輕率、放蕩,那你們不能把道實踐出來,就是沒有真正地對道把「責任負起」啊!
上一篇:十五條佛規之6至10條
下一篇:《戒律篇》──師母慈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