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7 06:44:57發哥
修道人的志節〈一〉
修道人的志節──千秋氣節久彌著 萬古精神又日新
錄自光明雜誌第19期
前言
志節不是觀念,後學今天報告,不用那個角度來講,說修道人應有那些志節,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因為大家都清楚了,什麼是志節。我們從進道場以後,懂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要花見聞轉誦上注意,不要光講一些觀念。可是,我們懂了很多以後,我們還是我們,這是一個問題:「我懂了好多好多的德目,但是依然故我,沒有改變」,為什麼會這樣?
道不是教來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觀念:「道不是教來的!」我教你,實際上我沒有辦法教你,如果你的內心沒有啟發,教沒有用。好比這個孝道,不是教來的:所以我們講孝道,可能講得越詳細的人,可能都不孝。所以不是講的問題,是要啟發,如果我們修道人內心啟發了、轉化了,他就有一個動力。
我們大家參加過纖悔班,有時候發現纖悔班的效果是短暫的。他即使當時哭啊很難過、很感動,我們看過有人用拳頭打地板,很激動,結果過了一年以後,又回到老樣子。所以雖然感動,心裡地想要怎樣做,但他真正的啟發沒有,良知的覺惺沒有。
學習前人,在於精神
我們大家都是跟過前人的人,有一個要思考的問題--我們都說要學前人,到底要學的是什麼,還是只是學一點樣子而已?如果我們不懂前人的心是什麼個心,我們的心跟前人的心不一樣。可能我們說跟過前人,學習前人,但因為心不一樣,對前人行為的了解就不一樣,可能我所學的,只是前人一個外表而已。在我們的道場裡,也有這個問題--你說你是前人的精神,他也說他是前人的精神,結果出來的版本都不一樣。你說你代表前人,地也說他代表前人,結果行為不一樣,因為沒有真正抓到那個核心,只是一個外表比擬。
這裡面有個問題了:假如我們認為學的是前人當初的風範,實際上只是學一個外表的話,那就會有個毛病「肯定我自己」--你看我們,這是前人當初的樣子。其實只有那個外表,只有那個形象,而前人當初那個「心」,他為什麼要做這個事,可能就不太了解,或者是程度不一樣。
修道不求人肯定
修道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一般社會上的人,需要肯定,他們做事業的人沒有肯定,他就做不下去;他在機關裡當官員,需要老百姓的肯定,沒有肯定他就做不下去,可是修道不能要求人肯定,這是不一樣的地方。修道如果有太多自我的肯定,這個人以後就變得不受教:我這麼好,還需要你講嗎?我這麼好,還要如何?這個麻煩了,這就是不受教,將來一天一天離道日遠。所以講志節,這樣子就沒有志節。此次來學講這個課,後學心裡很志忑。因為自我反省很慚愧,有很多的缺欠。自己想「對道體會有多少?」很有限,根本不夠資格來講這個課。但是心裡又想,這是一個檢討自己的機會。
道尊德貴的典範
後學來講第一個大題.「道尊德貴,自古皆然」。道是很尊貴,古早至今沒有改變。道很尊貴,人在改變,「你看這時道沒水準」,不是道沒水準,是人沒有水準,道從來沒改變過。
我們不要講五祖、六祖這麼遠的事情,我們講白陽時期的人,後學講幾個故事給各位聽。後學聽到這幾位前輩的故事,每每都很慚愧---人家都這樣,我們是怎樣;以前的人是怎麼樣修道的,怎麼看待這個道,而我們現在是怎麼看待,我們來比比看。
錄自光明雜誌第19期
前言
志節不是觀念,後學今天報告,不用那個角度來講,說修道人應有那些志節,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因為大家都清楚了,什麼是志節。我們從進道場以後,懂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要花見聞轉誦上注意,不要光講一些觀念。可是,我們懂了很多以後,我們還是我們,這是一個問題:「我懂了好多好多的德目,但是依然故我,沒有改變」,為什麼會這樣?
道不是教來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觀念:「道不是教來的!」我教你,實際上我沒有辦法教你,如果你的內心沒有啟發,教沒有用。好比這個孝道,不是教來的:所以我們講孝道,可能講得越詳細的人,可能都不孝。所以不是講的問題,是要啟發,如果我們修道人內心啟發了、轉化了,他就有一個動力。
我們大家參加過纖悔班,有時候發現纖悔班的效果是短暫的。他即使當時哭啊很難過、很感動,我們看過有人用拳頭打地板,很激動,結果過了一年以後,又回到老樣子。所以雖然感動,心裡地想要怎樣做,但他真正的啟發沒有,良知的覺惺沒有。
學習前人,在於精神
我們大家都是跟過前人的人,有一個要思考的問題--我們都說要學前人,到底要學的是什麼,還是只是學一點樣子而已?如果我們不懂前人的心是什麼個心,我們的心跟前人的心不一樣。可能我們說跟過前人,學習前人,但因為心不一樣,對前人行為的了解就不一樣,可能我所學的,只是前人一個外表而已。在我們的道場裡,也有這個問題--你說你是前人的精神,他也說他是前人的精神,結果出來的版本都不一樣。你說你代表前人,地也說他代表前人,結果行為不一樣,因為沒有真正抓到那個核心,只是一個外表比擬。
這裡面有個問題了:假如我們認為學的是前人當初的風範,實際上只是學一個外表的話,那就會有個毛病「肯定我自己」--你看我們,這是前人當初的樣子。其實只有那個外表,只有那個形象,而前人當初那個「心」,他為什麼要做這個事,可能就不太了解,或者是程度不一樣。
修道不求人肯定
修道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一般社會上的人,需要肯定,他們做事業的人沒有肯定,他就做不下去;他在機關裡當官員,需要老百姓的肯定,沒有肯定他就做不下去,可是修道不能要求人肯定,這是不一樣的地方。修道如果有太多自我的肯定,這個人以後就變得不受教:我這麼好,還需要你講嗎?我這麼好,還要如何?這個麻煩了,這就是不受教,將來一天一天離道日遠。所以講志節,這樣子就沒有志節。此次來學講這個課,後學心裡很志忑。因為自我反省很慚愧,有很多的缺欠。自己想「對道體會有多少?」很有限,根本不夠資格來講這個課。但是心裡又想,這是一個檢討自己的機會。
道尊德貴的典範
後學來講第一個大題.「道尊德貴,自古皆然」。道是很尊貴,古早至今沒有改變。道很尊貴,人在改變,「你看這時道沒水準」,不是道沒水準,是人沒有水準,道從來沒改變過。
我們不要講五祖、六祖這麼遠的事情,我們講白陽時期的人,後學講幾個故事給各位聽。後學聽到這幾位前輩的故事,每每都很慚愧---人家都這樣,我們是怎樣;以前的人是怎麼樣修道的,怎麼看待這個道,而我們現在是怎麼看待,我們來比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