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08:00:00路痕

關於解夢的科學知識

之前說我讀了一本由腦外科醫生拉胡爾‧詹廸爾(Rahul Jandial)著的《我們為何會做夢》,的談夢的專著。

今天就先就它的最後第二章〈說到解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夢格外重要,是因為它提供了獨特的思維和感覺形式,唯有透過一系列的神經化學和生理變化才能實現。

這段用粗黑體(引文)標出的句子是說:

我們之所以做夢是由我們的大腦皮質的化學作用和生理變化生成,不是由外界刺激而形成的反應。也因此,它的內容可以激活腦部更寛闊的區域,不必受到經驗和邏輯(理性)的約束。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現實不可能發生的內容會在夢裡「理所當然」地被接受和演示出來的原因。

反思夢境也成為充實生活、審視生活的重要面向

解讀夢境的確可為現實生活提供資訊,儘管不見得總是以我們期望的方式

由於現實不可能出現的內容或尚未出現的狀況能透過夢,被赤裸裸地呈現出來。所以這提供了我們預先做好心理準備或生理上先演習了所謂要面對的反應。

比如在夢中恐懼、悲傷或欣喜若狂,都是提供我們在身體和心理上做好準備或迎接不如預期或意外結果的暖身。也擴增了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有超出現實的應對和反應。

相同的夢境景象指涉諸多意涵,不僅是對不同人而言,對處於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版本的自己,意義也不盡相同。

這裡是說不同時期夢見同樣夢境或不同人做同樣(類似劇情)的夢,所代表的意義不會相同。不能像坊間一般解夢書裡所說,例如夢見糞便就是要發財了...云云。要依做夢時主人翁的生活,當下或之前的所感所見所悟客觀地去分析和推測才能接近夢中代表的意義。

夢境的內容是共通的,但夢本質上終歸是個人的,反映了你獨特的生活經歷與內心世界。夢當然可以解讀,這些夢是你內心的聲音─但只有你才能當那個解夢人。

比如許多人共有的夢境「墜落」,其實常常是一種恐懼、無力感、力有未、身不由己...等的共同夢境呈現。但這樣的夢出現必須依據個人的生活際遇或心理上的情況去探究,不能一概而論去斷定或解夢。真正引起這種恐慌情緒而造成必須藉由夢境去發洩或消解的故事的「文本」,只有做夢者本身,透過分析、聯想和回想才能推演或解析出來。

沒有任何辦法能客觀證明夢結果是否正確。

即使你真的解讀了自己的夢境所代表的意義,但也沒有一個客觀的評斷標準或參考內容可以告訴你,你所解析的結果是否正確?

我們醒來前的最後一個快速動眼期的夢,情感和象徵最豐富,對個人也具有最重要意義。

睡眠是以九十分鐘為一個由淺入深的循環週期,最接近清醒的第一期往往接近「冥想」的狀態;然而第四期(最後一期)則更接近夢境(在夢中)。是故以九十分鐘為一個週期的睡眠,我們一晚很可能做了很多夢,然而前面的夢被後面的夢掩蓋(或被遺忘),所以我們通常只能記得真正清醒前的最後一個夢境。而這個夢也是提供我們科學分析或解夢最重要且完整的個案。

夢是大腦活動和神經化學物質的夜間變化,導致了情感和視覺的豐沛敍事,具有新奇的思維方式。這些情感和視覺的聯想源自於自身,因此,我們可以解讀夢境。因為我們正是創造它的人。

解夢時可以先把夢分為情感面和視覺面,第一步先觀察夢中主要的情感和情感強度。是憤怒?焦慮?內疚?悲傷?無助?絕望?厭惡?敬畏?希望?解脫?喜悅?還是愛...情感有多強烈?

有時夢裡會產生一種以上的情感,情感越強烈夢境也最重要。夢境的主要情緒引導著夢中形形色色有違常理的聯想。你的夢很可能反映此種情感狀態,夢中的情節和影像可能符合你當下的情感狀態,但與壓力或焦慮來源的關係不大。例如憂心新工作時,可能會夢見走在危險的山崖邊;股巿經紀人在崩盤期間夢見墬落或被人追趕。

我們做夢的心智似乎會尋找其他經歷過「相同情感」的時刻,並從那次經歷召喚出影像(視覺經驗)。所以視覺面提供了個人以往經驗的線索,這是夢的「經驗法則」。

夢中的情緒是理解夢的關鍵,所以重要的是夢中的情感而非出現的內容。而且夢裡往往以比現實更誇張或強烈的方式來演譯...比如殺人分屍?和不應當的人做愛?重要的是那感覺和力度,而不是裡面出現的人或情節。當你感到焦慮時,你的夢境會讓你回想起以往那些同樣讓你感到焦慮的經歷,把它變成你夢的材料,以引導出你的情緒。

思索夢境的意義需要內省和自覺。夢邀請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檢視它們想要傳遞的訊息,有助於自我覺察,更容易接受和處理自己的情感。我們則可以藉由解夢來洞察自己的內心,了解被理性現實所霸凌或綑綁的隱藏情緒...做為現實生活中的參考和調整。

夢幫我們發洩了多餘的感情,也幫助我們能在現實的世界中取得平衡。因此我們才能有更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

延伸閱讀

限制級的夢

有關夢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