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詩談詩的喻象
寫詩讀詩的人都知道,詩的意象是很重要的,一首詩的張力和詩中使用的意象語言,或引入的意象聯想息息相關。好詩一定值得玩味或咀嚼,再不然就是能引起讀詩人的共鳴。意象則是「以意造象」或「以象取意」,無非在虛實之間玩腦力激盪的遊戲。
不過如果只是找個類比或同質相似的「象」來比喻,在此我姑且稱之為「喻象」。喻象不若意象的深奧,如果以拙文以前談詩的隔的「層次」來分,頂多住在「B1」,也就是說不必去費神猜測就可以感受到比喻有多像多妙?這樣的修詞效果雖不耐咀嚼但卻平易近人,閱讀順暢。若可喜可讀,詩境高妙,也不失一種好的寫法。
且來看看最近我在喜菡遇到的一首詩:
〈一個人的寂寞現場〉/古月月
沿途的風剃渡著歸來的心情
兩旁飄下的落葉
是我髮上昨日暗香的紅塵綠夢
紛紛葬在暮色的袈裟裡
遠方的鐘聲點燃了第一盞星光
把它的心事燒成夜空的戒疤
圓寂在雲裡的滿月
將冷掉的情話說成木魚
頻頻向我的眼神托缽
池畔荷葉上一顆禪定的露珠
始終參不透水紋留下的密碼
空白的遺址只剩一方濕透的歲月
田蛙的謁語都已涅槃
離開窗口一串風鈴的預言
自你故事裡的伏筆走出
有嫣紅的對白崩裂
七世的隱喻已沒有一首情詩來擺渡
只留下你盛唐的寂寞擱淺在岸邊
古月月這首詩的第一段,用風來剃渡遊興,以落葉來比喻現已不再的曾經風華,葬在「暮色的袈裟」裡?更是神來之筆。把夕日的黃和袈裟的顏色相喻,也進一步把了脫紅塵避入山門的無奈類似感受,直接牽引了進來。
第二段接續了山門的聯想,用鐘聲的虛點燃星光的實。這點燃連帶的也點燒灼了心事,星光在空中竟用「戒疤」來比喻?真是絶無僅有的空乏無奈呀!
圓寂的圓直接連接了滿月的圓,一個是俗世「死」之詞語,一個卻是「嬋娟美好」的象徵。月被雲掩遮卻用「圓寂」來形容?如此的情緒落差的衝突令人哭笑不得。同樣的衝突又出現在下一句的情話和木魚之間,可見作者心中於「情的潮汐」漲落已到了常人生活喜憂無法概括的地步?最妙處卻又是下一句:「頻頻向我的眼神托缽」,可見入耳的情話已麻木如重複不休的經誦,和尚托缽化緣本是求供養和播福田,凡人的情話在此反喻成了「乞求施捨」?
第三段用了四句陳述來形容情的狀態,是這首詩比較弱的地方。有些流於俗套和牽強。露珠的圓潤剔透也許近似「禪」的境界,水紋(漣漪)的密碼又在敲打著什麼話語訊號?空白的遺址應該是私人不欲人知位址的指涉,也許是說已被廢棄無人聞問,所以連田蛙的謁語都已「涅槃」了?這樣的形容雖用佛語,但流於粗糙呆板少變化,和前面的喻象同質性太高,失之煩複。簡單的說,全詩分四段,第三段通常是起承轉合的「轉」,如果不轉,也不要成為第二段的分身。最好能另出新意。
第四段寫的是情境的失落,呼應了第一段的落日袈裟。
風鈴到底在預言或說些什麼?你的故事「伏筆」又如何?這裡都形成了晦澀難解的「隔」,然後:嫣紅的對白崩裂,說的是崩裂出了嫣紅或是嫣紅崩裂了?兩極化的情感狀態可有天地之別;以情詩來擺渡七世情緣的奇想很好,盛唐的寂寞說的又是什麼?是指涉姓氏還是文治武功?要如何擱淺呢?
縱觀這首詩,看得到作者慣用兩極化的喻象來強化情緒的落差,不過有時為了類比和對仗而忽略了詩內在語言情緒的自然美,是可以改進的地方。
情詩敍事本就有情私和隱晦的必要,有些筆者參不透的詩語和「隔」,未必便是這首詩的缺失。但總覽全詩的筆法和喻意,也算是首令人眼睛一亮的佳作。所以忍不住就拿來嚐試解讀了。
註/刊於海星詩刊第十一期
下一篇:談詩的形式、意象和張力
進入一首詩之前
我想到的不是如何舖排情節
而是想要強烈表達當下的情意
一直學不會讓自己的感情在詩裡內斂
你常提到「精練」兩字
是我這兩日所思索的
如何讓閱讀者不感到疲乏
我還要繼續加強
詩人已死
寫完這首詩我已離開這首詩
剩下的是讀者自己的解讀
非常感謝路痕大哥這麼精闢的解析
希望自己可以從中進步
繼續跟你學習-----是我所期盼的!
寫寫詩談咩,總要有話說吧?所以請不要介意嘿...
詩人已死?呵呵
我都麻是"詩人已逃,不再對詩負責。" 2012-05-08 1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