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5 19:57:56黎明曙光

【政治】執政黨敗選後政治走向評論

歷經2005年三合一選舉執政黨敗選後,執政黨施政方針應有部分調整,首先衝擊到的是兩岸關係。本人認為,雖然本次選舉係屬地方性選舉,與國家大政方針似無瓜葛,惟對於執政黨長期以來即將兩岸定位為國與國關係,且歷年來執政黨均將中央施政、兩岸關係與選舉連結,讓泛綠選民將國內政治視為台灣人民與中國之政治角力,順勢牽引出「選擇民進黨就是選擇台灣本土意識」的結論。
再者,泛藍政黨近期以來多次向中國示好,每每由各該政黨黨主席率隊前往中國訪談,多次淪為泛綠陣營指責之對象,表示在野黨如此做法是向中國諂媚,引進中國力量對抗政治上之對手。該指責雖言之成理,對於在野黨如此接近台灣最大之敵國,本應以最大之譴責來表現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惟對於本次三合一選舉將兩岸關係作為攻擊對手陣營之主要武器,是否有當尚待商榷。
對於執政黨敗選後,身為執政黨最重要領袖之陳水扁總統,非常可能在兩岸政策上稍作改變,目的用來討好本次選舉選票上由綠轉藍之中間選民。其中兩岸三通議題,當權者之意見可能由保守漸趨積極,逐步開放三通政策,以利拉攏大陸台商等政治敏感性較高之族群。如此做法,如不研擬更有效的保全台灣地位措施,放任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予取予求,不僅可能在下次選舉中失去本次選戰中仍相信執政黨能一肩扛起國家安全重責大任的選票,更可能連台灣這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也賠了上去。準此,對於政府是否開放兩岸三通之議題上,在全民共識尚未凝聚、配套措施亦非成熟之前,貿然躁進的開放,對泛綠陣營的負面影響將遠大於正面,對於國家安全也是一大隱憂。
其次,在歷次選舉經驗中,泛藍陣營往往能在地區性選舉中獲得勝利,主要是地區性選舉選區幅員較狹、選民較少,控制住地方重要樁腳就能穩操勝券。歷次經驗看來,泛藍陣營以往在地區性選舉中多以村里為單位,先以各村里長為其樁腳,再影響該村里民眾投票意向,甚而委由村里長為其賄選。如此之模式,現今地區性選舉仍屢試不爽,雖村里長之重要性因政府查賄工作重點指向其而漸漸降低,但取而代之為台灣處處皆有之廟宇教會,仍無改其一貫之選舉模式。面對花樣日多之賄選招數,除檢調單位應加強其查賄工作執行能力,對於提昇民眾之政治素養執政當局更應責無旁貸一肩扛起。
本次選舉藍綠版圖更趨明顯,雲林以南仍是執政黨的天下,國民黨則在彰化以北鞏固地盤,更躍躍欲試揮軍南下。雲林以南雖在此次選舉仍由民進黨獲得勝利,惟多數縣市卻有藍綠勢力日漸接近的隱憂。簡單來說,台南市、台南縣、屏東縣等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僅是僥倖獲得勝利,如果投票率未如預期,孰勝孰負尚在未定之天。對於以往南部縣市藍綠基本盤相差懸殊之情形,此次選舉已不複見,取而代之者為選區選民之批判心態抬頭、選民水準明顯提高,對於四年來並無明顯進步之縣市,選民即以選票表達心中之不滿,最典型之代表縣市如台南市與彰化縣。
關於親民黨,在本次選舉中僅保住連江縣,明顯感受出其所支持的選民有回流至國民黨的傾向。主要原因在於親民黨不論在立法院政黨運作上事事皆順從國民黨意見而走,多名該政黨主要政治人物投向國民黨懷抱之情形也影響親民黨在選民心中之重要性。在政治學上選民的「西瓜偎大邊」效應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如此,也才有衍伸出來的「棄保效應」之說。換言之,親民黨如此配合國民黨之運作,自己又不能適度提出能說服選民的有力不同意見,其遭鯨吞蠶食並不令人意外。簡單來說,親民黨一向的政策根本就是錯誤的。
在基隆市選情中,選前多數民調一致看好親民黨劉文雄,最後竟落到第三名,連台聯黨所提名的陳建銘也敵不過,就是一個被黨中央政策拖累的最好例子。要保住親民黨不被國民黨所併吞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其本身必須提出一個完整的政治規劃,不僅在國會必須適度的與國民黨不同調,更應拋棄親民黨一向引以為傲的外省掛選票,適時的提出「親民黨也是本土政黨」論調,再適度的與中國作區隔。如此一來,親民黨才能外省族群的迷思裡跳脫出來,成為中間選民的一個選項,而非直接被排除於其外。
至於台聯黨,雖適度的與民進黨作區分,並且強調台聯黨是最支持本土意識、抗拒中國文攻武嚇的政黨。惟其成立時間不久,除李前總統之外,並沒有特別顯眼之政治明星以吸引對政治狂熱的選民。台聯黨當務之急,就是推出數位形象清新、學養充足,又能用政治手腕吸引選民目光的政治人物,由其擔任台聯黨的中流砥柱。如此一來,泛綠選民心目中的第一選擇,才會由民進黨逐漸轉向台聯黨。
其次,除了前述吸納原本就是綠營的選票並不能讓台聯黨更加強壯,畢竟民進黨仍是搶奪該泛綠選票的競爭者,遭搶奪瓜分選票的民進黨並不會坐以待斃,推出更有力的訴求將是民進黨必然的招勢。準此,由黨中央配合立法院黨籍立委,提出選民較有興趣的民生法案,強力塑造出台聯黨深知人民甘苦的形象,並全力朝因政黨機器龐大而體制日漸僵化的大黨弱點前進,才是與現今國民兩黨互別苗頭的最有利方法。

黎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