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08:19:09 火星爺爺

ipad、電子書的一些想法



 ipad看起來不像平版電腦,不像工具,而像一個可以上網的數位多媒體玩具。

我覺得電子書的發展,不會像數位音樂那樣順利。我的iphone有電子書,但下載遊戲之後,我很少看電子書。不是螢幕的問題,而是當你暴露於在眾多娛樂選項,「閱讀」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弱勢的選擇。出版業萎縮,很大一塊是網路提供我們更多消磨時間的選項(youtube, facebook, blog, twitter, plurk、各類資訊)。

電子書最大的便利是,可以在包包裏放一千本書。就像當年ipod打出「在口袋裡放一千首歌」一樣。但電子書跟ipod不同,我家有一千片CD,我不花錢就能把音樂轉到ipod,但我家裡兩三千本書,是沒有辦法轉到Kindle的。也就是說,這些書我都得重買電子版。我不會重買,所以買了Kindle或其他電子閱讀器,我只能買新書,對我來說效益太小。

因此ipad很聰明,電子書只是ipad其中一項功能,它可以看影片、上網、玩遊戲、收發信件,比純粹電子書強大很多。在電子書剛問世沒多久,ipad像是電子書的超級賽亞人版,一下子大幅跨越。


 
但從工具性角度看,ipad作為平版電腦,是遠遠不夠的。硬碟不夠,擴充性不夠,功能性也不夠。所以ipad本來就不是平版電腦,它是一個數位玩具。iphone太迷你,但什麼功能都有,可以拿來應急;ipad則適合週末去咖啡館、度假拿來娛樂打發時間;Mac Book就是拿來工作了。

iphone讓你放口袋行動應急,ipad拿來娛樂(就像帶一本書或雜誌到咖啡館),Mac Book拿來工作放在辦公室,這三者的確有機會如此區分。因此,我相信ipad有機會,但我不認為它受歡迎的程度會超越ipod(當年的ipod無可取代,但現在的ipad,iphone可以取代,ipod touch 可以取代,Mac Book Air可以取代)。

我們買ipod是為了聽音樂,買Kindle是為了讀書,買DVD PLAYER是為了看電影。我們是為了內容買機器,因此,除非內容取得容易又便宜(特別是熱門內容),否則我們沒有理由買機器,消費者必定觀望。

所以電子書由Amazon來推,合情合理。它可以藉由強大通路的力量整合出版商,給消費者完整的total solution。

推廣電子書,勢必結合內容。這兩天台北國際書展,聽說有金庸機與高陽機的電子閱讀器出現,這種作法很像當年買DVD  Player 送你一堆DVD一樣。

不過當消費者可以買實體書也可以買電子書,要如何促使他買電子書呢?除了電子書賣便宜一點,有沒有不同的選擇讓消費者買電子書呢(為什麼電子書要賣比較便宜呢)?

我想到DVD的特別收錄。

有些電影你看過了,但你還是買DVD,值得珍藏是一個理由,另外一個是特別收錄。1Q84電子版如果有村上春樹的朗讀,或他的影音專訪,講他寫作的心路歷程,我會買電子書(比書貴我都會買)。電子書應允出版商一種新的表現可能,出版商得轉換角色,思考如何豐富電子版,多方串連,讓讀者互動,開拓電子書閱讀的新可能。

對音樂來說,從CD Player到ipod OK,但對於電子書,如果只是把文字從書上轉到螢幕,就太可惜了。
C.J. 2010-01-31 18:02:18

火星爺

其實還有個因素:價錢

iPad的價錢這麼低, 比一個smartphone便宜, (遠比iPhone便宜), 除了打電話不方便(其實用藍芽耳機還是可以), 其他功能都

比iPhone強, 而相較之下,現在的電子書2~300美金就顯得太貴, 因為iPad顯然遠比電子書好玩多了



這個價錢至少對於目前使用iPhone, iPod, 的族群而言, 是不會太猶豫就會買的, 光這些人就夠多了



那天公布價錢的當天早上, 電子墨水的供應商股價就跌停了

新科技一不小心就被cost down的舊科技打敗....

human0874 2010-01-31 16:35:14

生活總是起起伏伏,心情要保持快樂才好哦!!

chi0911chi 2010-01-30 13:17:53

頗為中肯的分析,iPad的出現對於我們喜歡閱讀,卻又偶爾會聽聽音樂看

電影娛樂的族群,的確是定義了一塊新的領域;如果電子書能夠多些附加

價值,那或許許多書迷也會願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