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5 10:20:00無遮,小光,一休

師父講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道師父開示

平常師父開示都是比較隨意,現在就講《心經》給大家稍微品嘗一下。首先我們知道,《心經》是什麼人說的呢?它是「釋迦牟尼佛」到普陀洛迦山,祂發現觀世音菩薩正在那裡說法,祂就化身去問觀世音菩薩,串通起來說這個法給大家聽。現在我們開始給各位介紹經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就是告訴我們真理是什麼,如何去理解真理的一條路,也就是讓我們能夠通達的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大家都不清楚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沒把它翻譯出來,因為般若這兩個字有很多涵意。「般若」就是智慧的彼岸,也就是空性的路線、空性的心路,可以說是我們的自性、佛性、覺性。「波羅蜜」就是解脫的意思,到達解脫的地方。心裡很多煩惱、罣礙、生死,了解心經,我們就可以得到解脫,可以離苦得樂。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我們的心路歷程,達到空性的一個心路歷程。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是解脫的,如果沒解脫,就是沒走般若波羅蜜的意思。沒有看到空、空性,沒有看到解脫,所以我們的心是不解脫的。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渡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就是觀察;「觀」,就是觀念;「觀」,就是看到。觀察、觀念、看到自在的菩薩。

「菩薩」就是實踐者。實踐什麼呢?「觀自在菩薩」,就是說:祂能夠看到自己是自在的、觀察到自己是自在的。怎麼樣觀察自己是自在的呢?下一句就講: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要行深,多做、多觀察、多覺悟、多實踐般若波羅密多。深行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常常實踐、常常看到、深行看到般若波羅密多。常常看到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思想都是空性,空性就是宇宙不變的真理。我們要用觀察、實踐,才能去體會了解,深入空性的道理。我們要去觀察了解空性的道理,才不會煩惱、生死被很多問題所困擾。

觀音菩薩說,我們要深深的去實踐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五蘊皆空」。你要好好的去實踐、過空性的生活,你就會看到五蘊皆空的真理,你就可以度一切的苦。你若是看不到五蘊皆空,你就會有苦,就不能度苦。

什麼叫「五蘊」?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每一個人都覺得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怎麼形成的?首先,我們看到一個「色相」。有了色相,就有了「感受」;有了感受,就有了「想法」;有想法以後就有「行為」;有行為以後就去「分別」。怎樣叫做人,就是有這五樣,所以叫做「妄」,如果沒有,就不知道如何稱做人!

簡單說,色、受、想、行、識,這個叫做我執。我要做什麼?我在煩惱、我要穿好的衣服、我要有一部好的車子、有一棟樓房…。人家跟我說什麼,我會聽,我會感受,這些離不開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如果你不懂得觀空,那我們就會受到這五蘊的災難。所以《心經》告訴我們要觀這五蘊是空的。

什麼是空?就是看得到的色相是短暫、不長久的,我們的想法、感受也是不長久,我們的行為也是不長久,我們的認識也是短暫無常。因為這樣的無常,我們的靈魂離開這個身體之後,這五蘊我們就忘記了,但這個「識」還在,我們再輪迴就是這個識,沒有識我們就不會輪迴。輪迴就是我們的識、認識,和作夢一樣。我們還沒有死以前,這五蘊就一起現形,現在的行為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就代表一個人的一個變化。什麼叫做人呢?就是有這五蘊的變化,叫做我執,如果我們看不破,那就很煩惱,所以觀世音菩薩說,要觀五蘊皆空,那我們的苦就不見了。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祂又說空的道理給舍利子聽。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知道了空的道理以後,你們就會了解一切的現象都會變成空,在一切空的裡面,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東西。色就是物質,物質因為短暫、因緣和合的關係,什麼叫做因緣?我們的心有念頭造作因果,所以才有緣的出現,出現物質。因緣和合的東西並不長久、是短暫性的,歸於空,所以色是空。空跟色,並不是不一樣;為什麼說空裡面要有色?因為空裡頭有緣起。本來這裡面沒有桌子、沒有人,這個屋子的空裡面,有桌子、有我們大家、有燈泡、日光燈,空裡面就有一個顯色、空裡面會表現出色,但是這個色不長久,就又變成空了。所以色會變成空,空裡面會現示出色出來,色會變成空,空會變成色,所以色跟空是一樣的。

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色,死了,色就變成空了。但是空以後又會變成色,又出生了,像我們的小孩就是轉世投胎,又變成色出來,所以空跟色,是同一個東西。所以佛告訴我們,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會煩惱死的人,就不要再煩惱了,如果煩惱很多,你就要看到空。

色就是空、空就是色」。這剛剛我說空是什麼呢?我們說這個就是宇宙的道理,宇宙的道理就是我們精神和物質的作用。精神是看不到的,物質是看得到的。物質是怎麼來的,是我們起心動念來的,如果我們不起心動念,什麼事情都沒有,一起心動念起來,就什麼事都來了。所以一切的「有」,是我們的心變出來的,可以變空,也可以變有。那我們怎麼做才能夠真正做到空,得到空的感應呢?我們看到色的時候,要想到這是空的。我們有感受的時候,也要想到這也是空的。想事情的時候,你也要知道它也是空的。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也要去了解這也是空的。我們的認識、識別裡,要了解這一樣是空的,這樣叫做「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這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這樣叫做修行啦!

你如果看到色的時候想到空、想到無常,沒有感受的時候你也想到這是空、無常的,不要計較、不要貪戀、不要覺得沒有意思。我們平常的工作、帶孩子、煮飯、上班都要想到這是無常、空的。我們看到什麼、分辨什麼,時時刻刻就要想到:一切皆空,色、受、想、行、識,這五樣如果能空,心就自在、心就沒有罣礙、心就能解脫、心就不會生死。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這空相是什麼呢?這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大家都有看到,這房子很大,如果沒有房子、沒有地球,那到處都是空!現在你看到房子、看到橋、看到人,那就不空了,但是那個色就是空,不長久。地球會毀壞,世上種種的東西都會毀壞,因為有生就有死,我剛剛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物質不滅定律」,空不滅定律,空是不會毀壞的東西,叫做「不增不減」。不會逝去、不能生出來,它本來就有的;不是髒的,也沒有清潔性;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不生不滅、不垢也不淨」,所以叫做空。

空是什麼呢?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你要了解空,這就是啦!所以我們有生死無常,那就是你沒有達到空的觀念,所以有生死的想法、好壞的想法、煩惱的想法。如果你要認識了空的真理,那就叫做:不生不滅,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不是清淨,也不是不清淨,所以叫做空。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空裡面沒有色、受、想、行、識。我們要認識真理,就要觀照五蘊皆空;祂現在告訴我們,空裡就是沒有色、受、想、行、識,空裡面就沒有「我相」存在,沒有我。剛剛說,我執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代表,現在你要破這五蘊,然後就可以達到空。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接下來祂又說:無色、受、想、行、識,也無眼、耳、鼻、舌、身、意。不但是沒有這五蘊,也無「眼」,沒有眼睛。我們的靈性裡面,沒有眼睛。我們的佛性裡頭不是有眼睛、鼻子、耳朵,它是空性。為什麼我們現在會有呢?因為我們要看,所以長了眼睛;因為我們要要聞各種味道,所以有了鼻子;我們要吃東西嚐味,所以生了舌頭出來;因為我們要去表現,所以有了一個身體出來;我們要想東西,所以有意識出來。因為我們的欲望,產生了五蘊,這是欲望生出來。因為有了看的欲望,所以長了眼睛;因為有了聽的欲望,所以長了耳朵,這個叫做: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煩惱是我們自己生的,如果我們沒想到煩惱,煩惱就煩惱不了我們。再來,如果我們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時候,相對的,也就「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沒有色,不會聽到聲音、不會聞到香味、不會嘗到那個味、不會接觸到那個感覺、不會有種種的想法。我們達到空以後,這幾種就都空了。

我們的命是無量的,我們的佛性是常存不壞的東西。身體會壞是因為有眼、耳、鼻、舌、身、意,生出了一些東西出來,這就是生滅。我們有了欲望,所以生出這些種種的現象出來,有了現象,那就有生滅;有了生滅,就有了煩惱,就會有了計較。我說這些啊,可能很乏味,聽了會打瞌睡,但是這是很好的東西,很好的寶貝!能了解就沒有煩惱,沒有生死,這是最好的!

《心經》跟我們講的是整個佛法的中心思想。它讓我們了解,什麼叫做不生不滅?什麼叫做沒有煩惱?什麼叫做長生不老?什麼叫做沒有輪迴?什麼叫做遠離恐怖、顛倒、妄想?怎麼離開這些問題。《心經》就是告訴你方法,去做的方法,去想的方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沒有眼界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所看的一切,無邊,空,無邊,無限量的空間。我們如果有眼界,那就是有限的空間。無眼界,就是沒有現象的一個真理的眼;真理的眼,就是無眼界,也是達到空的一個理念的時候,空的一個證量的時候,無眼界就出現了。
無意識界就是我們的意識,不會在現象裡面生滅、輪轉。我們的心意,達到沒有現象的時候,它就沒有生滅、沒有輪轉、沒有妄想、沒有執著。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接下來是說「無無明」。我們為什麼會煩惱,會生死呢?那是因為「無明」。無明,就是對我們的變化不了解、對世間的變化不了解、對我們自己的想法不了解、對種種發生的事不了解。我們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了也不知道要往那裡去,所以我們會迷,無明。

無無明,你如果做到了,你了解空,證到空的時候,就無眼界、無意識界。沒有無明,就破無明了!當我們無明斷盡的時候,也就是我們不再產生無明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沒有生死了。這樣了解?你看多好,你如果按照心經去做、去觀照、去實行,就破除我們的無明,無明破後,我們就沒生沒死,多好的事。破了無明,無明斷盡,我們就沒有生死,生死斷盡的時候,我們也不用:「啊!我真苦啊!」。

現在你們學佛,要修道、念咒、打坐,種種的修道的方法、滅苦的方法。守五戒、十善,還有出家二百五十條戒,到山林裡面修行很苦!那到生死斷盡的時候,我們就不必用這些很苦的方法,去對治我們的生死煩惱了。到我們沒有老死問題的時候,那我們這些「苦、集、滅、道」的問題也解決了。所以在空裡面,沒有苦集滅道,沒有生死。我們學佛的時候,要開智慧,當我們證到了佛性的時候,智慧是本來具足的,也不需要再去開啟;智慧是本來就具足的,所以說也不算是得到。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因為觀空、觀察一切現象的關係,所以得到空的了解、空的認識,所以他沒有智慧的煩惱,也沒有得不得的煩惱,因為內心一切皆空,所以內心無所得。「菩提薩埵」,菩薩、覺悟的菩薩、覺悟的修行人,就是菩提薩埵。

依照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因為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的觀念、想法、行為、思想,所以得到「心無罣礙」。心,沒有掛礙,因為實踐波羅蜜多的關係,所以心無罣礙。因為無罣礙的緣故,所以遠離恐怖、顛倒。我們說,這個人好顛倒、神經脫線。顛倒就是不倫不類,那也是煩惱。我們人在還沒學習到真實佛法以前,沒有認識空性、般若波羅蜜多以前就會恐怖,心有罣礙、恐怖、顛倒,心有夢想。夢想就是不實際,內心不實際叫做夢想;常常做的事情不是合乎因果,不是合乎真理,所以叫做顛倒。我們還沒有學佛,往往做的事情就是非常顛倒,不實際。我們的生活妄想多,生活裡面,心沒有落實所以有妄想,妄想就會執著、貪戀、煩惱、生死。我們實踐般若波羅蜜,所以觀照一切無常、空的關係,那我們的心就會無罣礙;無罣礙的關係,我以我們會遠離恐怖、顛倒,做事情不會顛顛倒倒的,也不會不實際、夢想而達到了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圓滿、寂靜,達到實相。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我們依般若波羅蜜多的緣故,就會達到不生不滅、天地同壽,就是要究竟涅槃。如果不通達般若波羅密多,不觀照,不實踐的話,不可能達到這個道理。所以「三世諸佛」,過去無量無邊的諸佛,未來無量無邊的諸佛,都是依照這個原則,才能夠成就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想法、正確的道理,得到了正等正覺。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咒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般若波羅蜜多也叫做空性,這個空性能夠讓人產生很大的力量、斷除煩惱的力量,叫做「大神咒」。能夠讓你產生明白的作用,能夠讓你產生明白宇宙道理的作用,能夠讓你產生破出無明煩惱的鑰匙,能夠讓你產生無量的明白。像這個道理,是非常珍貴無上的「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任何的道理,任何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比得上般若波羅蜜多。它是破除煩惱、得到真理、了脫生死的一個路徑,這就是心經。

你一定要按照這個路徑走,才能夠了脫生死、斷除煩惱,怎麼說呢?「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就是說,般若波羅蜜能夠除你們的煩惱、能夠除一切煩惱真實不虛,它不是假的、不是吹牛的,是佛祖說的,不是我說的喔。所以我們要信受奉行,佛在《金剛經》裡面講,祂是「實語者」,祂不會騙眾生,講什麼話都很實際;「不綺語者」,講話不偏,說話實在。祂說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東西,真的能夠救苦救難、了脫生死的東西,不是虛假的東西。所以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東西,大家要信受奉行,恭敬供養,好好的供持,這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講完啦!《心經》天天念,你們要體會裡面的內涵,並不是說念一念,心不在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師父,不要在下面跟旁邊說:這是真的嗎?不相信的話你就試試看。


開示出處:心道師父部落格http://hsintao.typepad.com/my_weblog/2009/04/%E8%88%AC%E8%8B%A5%E6%B3%A2%E7%BE%85%E8%9C%9C%E5%A4%9A%E5%BF%83%E7%B6%93.html


egtide 2013-07-11 23:33:24

http://mypaper.pchome.com.tw/egtide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之修行真相

如蓮 2009-11-26 12:05:35

今年有幸在北京拜見到高齡九十五歲的葉曼老師
席間老師講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忽然間
老師講了一句:「觀世音容易,觀自在難。」

現在
再一次閱讀心道師父這篇開示

嗯~~~~~~
觀自在
真難………

悟空 2009-11-26 10:00:52

套用一位大德曾經分享的一句話
大意是這樣的

看過這一篇後
好像所有的分享都還沒超過這個範疇

版主回應
師父還有很多精采的開示,真希望有機緣的話能夠被出版。 2009-11-26 1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