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0 14:51:37無遮,小光,一休

四海之內有兄姐--他們改寫家庭的定義

生物科技日新月異,在複製人還沒真正出現之前,其實我們已經面臨了一些科技對人倫帶來的挑戰,尤其是衝擊到人類生活中最核心的社會基礎--家庭。最近在清除資料檔案時,發現一篇紐約時報的舊聞,已經是三年多前的報導,但如今讀來,還是頗有新時代來臨前夕的一種輕微的失落與新鮮感,忍不住將它翻譯整理一下放在這裡。報導的內容大致如下:

在 美國,不孕的夫妻或合格的單身婦女可以向精子銀行登記購買,全美現在每年大約有三萬個這樣的小孩出生。而有些精子的「口碑」似乎不錯,相對的需求就比較 大,例如這篇報導的主角:加州精子銀行捐獻者第150號。在這篇報導寫作之時,150號精子至少已經有四個「兒女」了,但他們卻分散開來,住在不同的家庭 裏,被不同的父母所撫養。(其實,已有數十個婦女購買他的精子,但在沒有強制報備確實懷孕的情況下,到底有多少小孩了也不清楚。)

時光荏苒,小孩長大了,甚至上高中、大學了,當父母的就挑選一個適當的時候,跟他們說,他們的爸爸是編號150號的捐獻者。小孩成長的過程,比別人辛苦一些,因為他們很難想像自己的生身之父是誰,長什麼模樣,以及自己的祖先、血緣來源是什麼。

其中,兩位女孩,丹妮爾(16歲)與裘琳(15歲)透過網站而知道彼此的存在。這個網站叫做「精子兄弟姊妹註冊站」,專門幫助這樣的小孩來搜尋自己的基因血親,只要輸入精子銀行的名稱與捐贈者的代號,就可以找得到跟自己一樣的身分的人,然後跟對方聯繫。

「我們第一次講電話時,感覺很怪,」丹妮爾說。「我好像是說『我們會撐過去的』,而她就說『嗯,我們是姊妹』。聽她這麼講真覺得很詭異,很酷!」

對 於常感到一半血緣認同是謎的小孩來說,找到他們的兄弟姊妹(在某些狀況下甚至有十來個),就像回到了家一樣。但這也會讓他們更加好奇自己匿名的父親,身上 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基因。註冊站也非常希望當初的那些匿名捐獻者可以出面來表明身分,然而站裡現已登記的1001個配對中,絕大部分都是兄弟姊妹,而鮮少父 子或父女。

曾有父母透過當初的精子銀行,詢問精子爸爸願不願意給小孩看一眼,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沒人想因此而讓自己帶來情感與情緒性的後遺症。看到跟自己長得很像的小孩,但事實上卻沒有什麼合法的社會關係。連爸爸這個字都太沉重。

 

由 於這類小孩對自己的血緣所知真的不多,僅限於精子捐贈者的代號,頂多再加上些身高、體重、頭髮顏色之類的殘缺的訊息。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精子青年在尋訪他 們的兄弟姊妹。這些尋訪者描述自己,就像是「傾斜一邊」或被「半收養」的,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兄弟姊妹,就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比較完整。就算是只看到一 些身體上的特徵也好。

例如12歲的莉茲與10歲的嘉麗,一見面,馬上就看到彼此都有的右臉頰上的小酒窩。「她都會找我商量事情。」莉茲說 起她的「妹妹」頗為得意,還有,找到她其他六個兄弟姊妹「是我這輩子最棒的事。」今年的耶誕節,這兩位女孩跟雙方家人將一起在莉茲家過節,莉茲的媽媽說: 「也不算是重聚啦,因為之前根本就沒見過面。」

雖然很多小孩稱他們的精子爸爸為「捐贈者」,以便跟真正養育他們的父親作個區隔,但他們覺得沒必要跟精子兄弟姊妹們作精神上與稱呼上的隔離。

這些小孩幾乎就是一見如故,很奇妙的一種相連感就那麼自然的產生,「我們只能說,自然本來就是這麼自然吧!」一位幫這些小孩拍攝紀錄片的攝影師這麼說。

就連小孩的養育之父也頗感安慰,例如柏許,他的兒子在看到兄弟姊妹之後,已覺得能彌補原本是空缺的生父黑洞與遺憾。「我再也不覺得好像有個幽靈在外面看著我們了!」這位父親說。

由 於人工受精的小孩愈來愈多,許多人就呼籲相關立法必須有所管制,如要求精子捐贈者必須同意在小孩年滿十八歲時去看他,否則就不接受他的捐贈。然而這種管制 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那些受歡迎的精子,你簡直不曉得它們的傳播途徑是什麼。例如在維吉尼亞州的Fairfox精子銀行,最受歡迎的是401號精子。一名使 用過的母親將用剩的試管送給另一名母親,因為那位母親想再懷第二個胎,但銀行已經賣完401了。(通常,精子銀行每次付給精子爸爸50到100美元,之後 再賣給登記者150到600美元的價錢。) 今年七月,這個第二胎小孩(兩歲了)將與送給他母親管子的那位親,以及他的兩個「妹妹」一起去海邊露營。

很顯然的,這類的「拼貼組合家庭」將愈來愈盛行,它們將改寫家庭的定義,因為它們既建立於生物血緣的基礎,同時又超越它。

就 像今年十五歲的賈斯汀,他是這類家庭最近才被找到的第五個兄弟,在他的合唱團表演之夜,賈斯汀的母親不小心聽到他兒子在跟他朋友們介紹說 (用一種自編的音調唱說):「這位是我來自另一個老媽的姊姊,那位是我來自另一個老媽的姊姊,還有那位也是我姊姊,來自另一個媽,and so on.」


(取材自20051120號「紐約時報」上之"Hello, I'm Your Sister. Our Father Is Donor 150")


PS:這篇曾在一個星期前放在部落格裡,我將它拿下,現在重寫前言再放回來。我希望能將師父對於複製人這個問題的開示早點整理出來,讓我們面對生物科技對人及人倫所產生的影響與困惑,能有個如理如實的認知。我會好好鼓勵自己,快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