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8 09:17:07風的顏色

三個領袖的故事----談《喜瑪拉雅》

西藏真的是相當美麗的地方,從幼時觀賞電影《失去的地平線----香格里拉》開始,對我而言,那始終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國度。後來又看了《西藏七年情》(臺灣譯為《火線大逃亡》),應該是布萊德彼特相當早期的電影了,那風光依然深據我心。前幾年又看了一部香港實驗興電影《哥哥》,再次見識到青康藏高原那致命的吸引力。這部《喜瑪拉雅》算是最為經典的了。另外還有一部描寫印度的西藏小喇嘛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也是西藏文化的相關電影。

今天這部電影架構其實非常簡單,主要人物有老酋長霆雷、酋長兒子拉帕、拉帕的好友卡瑪、拉帕的喇嘛弟弟諾布,拉帕的妻子珮瑪、拉帕的兒子,也就是未來的酋長慈仁(後因遠行改了一個鐵匠的名字帕桑)。其實人物表格中的樞紐位置便是拉帕,但拉帕一出現時便死於山難,他的屍體很快地被天葬掉,你們可以仔細聽那敲骨頭的聲音,能了解天葬的文化背景,便能較包容地了解西藏文化。

拉帕死後,族人起了路線之爭,年輕輩的擁護卡瑪,但老酋長因前代恩怨遂對卡瑪有了嚴重的偏見,他堅持帶著未來的領袖慈仁,率領剩餘的族人前往大麥之鄉。

路途上便是如詩如畫,如幻似真的西藏風光,便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美景。但在美景之後的是更澄澈的人心。這個沒有壞人的世界裡,就像陶淵明的桃花源一樣純淨不雜質。固執的霆雷與固執的卡瑪都是優秀的領袖人物,他們在以鹽換麥的路途上彼此競爭。年老的霆雷因經驗累積,敬天畏天,卻也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以生命的力量帶領族人完成這商隊之旅。年輕的卡瑪卻相信自己的判斷,為了族人的幸福,堅持提早出發,堅定向前。其實他們太相像了,只是不同年紀的同一人物。可是更值得一看的是幼小的慈仁(帕桑),在他的身上,小孩的天真稚嫩與未來領袖的信念相互拉扯著,當他跟隨祖父領隊的過程中,他越能了解山與大自然,越能了解一個領袖對族人的責任與重要。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霆雷的妻子,她的睿智或許更在霆雷之上,她可以洞悉一切,可以冷靜地看待事物,在商隊出發前,她也虔誠地禱念,祝福商隊一路平安。而她的次子諾布更是一個特別的角色,自小被送入佛寺中,是畫圖的喇嘛。他說:「我們不能決定什麼時候圖畫會完成,圖畫會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完成。」以及「不是我會畫,而市壁畫本身很棒。」如同最後完成的那麼美麗的壁畫,不只是繪畫本身的美,這整個故事的發生到完滿結束,才更是繪畫美麗的內涵,那畫裡的樹,那最後一幕真實的樹,生長在亞熱帶的我們並無法體會到看見一棵是是多模感動人的一件事。我們怎麼不謙卑呢?

最後我再提一下格薩王的預言,那可真是科學。年輕的卡瑪不懂,但經此旅程後他將會深信不疑,回過頭來思考,科學世界的我們當然知道那是怎模一回事,但知道的人反而看輕它,相信的人卻能世世代代地信守它。難道,我們有比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