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4 22:47:57Aya

香蕉與芭蕉是田埂的好夥伴

       2014年初到花蓮,7月就遇輕颱,已經不復記得輕颱的名字,但是記得那天的雨是180度水平掃過屋外門窗,當時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在屋內的我急得像熱鍋的螞蟻也無可奈何,颱風走後,鄰近的香蕉園幾近全倒,連路牌標示或十字路口的凸面鏡也倒了數支。


附近的香蕉園,這個算是最嚴重的了!


路牌也自身難保。

         甫從高雄的農家子弟朋友習得移植香蕉的方法,向香蕉園的園主討了幾支苗,躍躍欲試地帶了夥伴彥棠及比利時籍換宿者Bart去香蕉園主的田裡挖了10來株,想多加利用田埂的面積,便種植在田埂上。另田埂上也有原地主種植的芭蕉3株,陸續也將芭蕉的側苗做了移植。經過10個月的生長,2015年的5月眾蕉開花的只兩株,但是旁邊的小苗又增加不少,帶著當時的換宿者3位,又繼續進行移植分株香蕉及芭蕉的工作。




圓鍬從香蕉母株及子株中間截斷,挖得越深越好,以期挖到子株的底部;從另一面再鏟一次,依舊越深越好,才能保留較多的根。


這個挖得很成功,竟然有十來條根,一般有兩條根大概就能活。另分株香蕉的天氣以陰涼的冬春為宜,大太陽炎熱的夏天則難存活。

將田裡的的香蕉苗抱出來。




農場的忠誠志工吳尚洋。


這位妹妹是第一個遇到,喊收工還捨不得離開的。她說的:就像讀書一樣,一個chapter沒有結束,就不能休息,一定要到一個段落才行。
這是強國人大學生的習慣,撫心自問自己呢?



種好的香蕉得要剪去多數的葉片,以減少水分蒸散,讓它可以先努力地長根,不至於因為要散熱無謂地消耗了體內珍貴的水分及養分。(圖內為換宿者余佩璽)




工作到一個段落,友人阿富忘情地耍起圓鍬舞。






開花的香蕉,由下往上看時呈現別有趣味的形狀。香蕉花也是蜜蜂及虎頭蜂們喜歡的蜜源。




20158月的蘇迪勒颱風,把唯二的兩串蕉都吹斷了,心就像進入秋天的溫度,有一點點涼涼的



種在東西向一排中幾棵大一點的都被風吹斷了,而南北向的香蕉芭蕉則倖存,不過與慣行密集栽培的蕉比起來,我們倖存沒被吹斷的的大約有6成,附近慣行栽培的的香蕉則只有2~3成,靠自己的努力,紮根慢長,不特別高的蕉果然有比較堅強。


香蕉營養豐富對身體好,最廣為人知是運動員吃香蕉可以迅速補充體力,富含鉀的它可預防運動員電解質流失產生的抽筋。而憂鬱的人吃了香蕉也能補充合成快樂物質(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tryptophan。色胺酸也是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血清素可以調整情緒,褪黑激素可以幫助睡眠。
英國和義大利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天吃三根香蕉,早中晚各一根香蕉,可以攝入足夠的鉀,使大腦血栓危險降低21%,降低中風危險(注意:不是一次吃三根)。

香蕉分類

香蕉可粗分成北蕉及芭蕉類。目前台灣市面上常吃到的寶島蕉由北蕉選拔而來,比北蕉有更長的櫥架壽命,兼具耐病及豐產(高產果園,果穗總重可達平均35~45公斤)。北蕉在民國70幾年,由於不抗黃葉病,而無法在蕉園中存活,寶島蕉由北蕉的組培苗後代中被選拔出來。其他更好的品種特性包括上、下果串的果把更均勻,果指尖端圓鈍更美觀,寶島蕉轉黃時色澤亮麗。

芭蕉類的有南華蕉、旦蕉、蜜蕉、玫瑰蕉、李林蕉、玫瑰蕉及紅皮蕉等等,其中市場上最常見的芭蕉應該就是南華蕉(ABB),南華蕉是泰國著名的煮食及鮮食兩用蕉,馬來西亞亦普遍種植,在南投埔里、集集山區種植最多。由於常在山區看到芭蕉,以前的我還以為芭蕉喜歡冷涼的地方,看來是誤會它了。該種粗壯高大,適應力強,抗旱耐病易栽培,果房大,約25~28公斤,未熟果皮呈灰綠色,成熟淡黃色,若擦壓容易變黑,肉白黏質,清甜,若不夠成熟食用時,果肉有澀味。在泰國煮食該蕉,如切塊串燒再加蜂蜜或切片裹麵粉油炸。看了這麼多芭蕉的照片及介紹,我也是兩眼昏花,光是玫瑰蕉及李林蕉的超瘦長果把都細細長長,就讓我搞不清楚在南投集集看到的皇后蕉到底是誰??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玫瑰蕉(兩倍體AA)不是粉紅色也不是紅色,其中文名來自英文,原意為纖細,玫瑰蕉的果指纖細,抗黃葉病此特點深得台灣人的心。李林蕉(Pisang Lilin,二倍體)又稱牛角蕉佛手蕉,株型細小,假精亦瘦,葉片直立窄長,抗黃葉病葉斑病黑星病,果穗亦小只6~9把,總重5~10公斤。

旦蕉大約在2009年就初次在溪頭的妖怪村看過,對它短胖的外觀留下極深的印象,當年在台中的黃昏市場亦曾見過,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拿了一串想買,一秤計價之下竟高達170元,令人咋舌而卻步。旦蕉在臺灣亦稱蛋蕉,名字來自泰國名Kluai Khai,其中Khai意為「蛋」,是泰國籍馬來西亞重要的鮮食香蕉,產量不高6~7果把,總重7~13公斤,果指短胖、皮極薄、甜度高、肉質滑、微帶香氣,在臺灣市場上受歡迎。


後來隔壁鄰田的農夫可能看不下去,一番說教之後我才知道香蕉買現成的小苗(應該都是組織培養的健康苗),會比我們土法煉鋼地挖挖種種成長地快,因為我們這種移植方式大幅地傷害了香蕉的根,所以移植的效率不高,挖5株,會有1~3株根系全斷,種下去的還可能會夭折(10株夭折1~2株)。不過總算今年進入香蕉及芭蕉的全盛時期,除了今年1~2月被偷走的兩串蕉,從5月開始,每個月都有香蕉或芭蕉採收,我們的香蕉芭蕉都是風吹、日曬、雨淋,自己努力長大的,所以風味絕佳,香蕉打牛奶不用加糖,芭蕉的酸甜香Q,都讓人沒齒難忘。想到以前看過一集櫻桃小丸子,卡通裡小丸子一家人吃香蕉,是用刀子分切1跟香蕉成4~5小塊,每個家人只能吃一截。而貓廚娘也不禁讚嘆,2013年遊日本時,4根臺灣香蕉在日本超市就要價45百日幣,我們在臺灣除了香蕉吃不完,而有各種品種可以選擇,甚至吃到自己栽植的香蕉與芭蕉(南華蕉),實在太幸福了。



2015冬天~2016春天的香蕉都很貴,連我們這邊產地的香蕉攤一斤都掛牌到40元上下。圖為香蕉被偷走後的殘餘枝條。


小香蕉。


香蕉青少年,這個有12小串,是有史以來最多的。於9月初因為過重而自行斷裂,秤重後竟有46台斤。


預計再3周就到採收期的芭蕉。


分切香蕉。


自然黃熟香蕉:香蕉的轉色與成熟與溫度及乙烯濃度息息相關,而日常所見的香蕉是比較缺乏自行產生乙烯的能力,所以商業大量生產借助專業的催熟空間,以控制在最佳的溫度以乙烯濃度。在20~25度左右,果皮變黃與果肉也同時成熟,但是這個情況是不宜水果運輸的。夏天30幾度的高溫下,如果沒在特定的熟成環境(涼溫或乙烯輔助),通常果肉成熟時,果皮還尚未能轉黃,仍然保持綠色,而果梗稍微變黑,整根香蕉就從蒂頭爛掉(太熟)掉落,非常不易保存,吃的時候也相當有壓力(一天內就有4~5根香蕉自行斷落),而顧客也不喜歡青睞這種皮綠綠的香蕉。市售的香蕉在專業的庫房中,保持著特定的乙烯濃度1天,再轉入攝氏185天,就讓果皮轉黃成亮麗的顏色,而果肉果皮仍不致於太軟而無法運輸。芭蕉自行產生乙烯的能力較強,在20~30幾度都能自行變黃,不若香蕉需要外來乙烯協助才能好好變熟。




發現草蛉卵。看來多年叢生的香蕉,提供生物們不錯的休憩空間。


草蛉卵。


香蕉因為沒有套袋,所以被自己的葉片刮傷,香蕉皮上有點點黑色。套袋的好處除了預防刮傷,也能防治宵小覬覦。


黑尾虎頭蜂的腹部前段有黃色兩細圈後段全黑




黃腰虎頭蜂的腹部分成一段黃一段黑,彼此為了爭花蜜還會刻意碰撞。以上兩種虎頭蜂根據資料顯示都是溫和的種類,在拍攝過程曾經靠近10公分左右,牠們也果真相當鎮靜,完全不為所動。




一個人切蕉的偽莖,另一個 人準備將搖動的莖推向適宜的倒落方向。此為中度颱風梅姬來襲之前,提早約2周採收部分香蕉及芭蕉。




合力抬出平均25~30台斤的芭蕉串。



20160926梅姬颱風來勢洶洶從原本的直撲屏東一路北移至直撲花蓮,此為附近鄰田,並非我們的耕作地。




梅姬颱風來臨前的詭譎天色。


梅姬颱風後,除了香蕉葉被吹得像梳子齒一般細密,竟然都倖存,只能說太幸運了。此排香蕉都是寶島蕉,葉色濃綠,個子較矮,但是十分豐產。20160928




這排都是俗稱的芭蕉個子高,葉片也較為狹長及黃綠。20160928


偶需做做蕉叢的管理。(除葉並非必要)


砍倒無故死亡的蕉株。


The Walking Dead看太多的俊宏,手持鐮刀,感覺像在砍殭屍...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委會香蕉主題館http://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84235&ctNode=1867&mp=111&kpi=0&hashid=

財團法人香蕉研究所
http://www.banana.org.tw/main.asp?BodySel=0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