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1 16:11:52某狐
生命與信仰的追尋─托爾斯泰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在創作的後期,也就是進入1880年後,陸續創作了一系列以宗教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像是《人為什麼而活》、《傻子伊凡》、《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等。這些創作多根據俄國的民間故事和傳說改寫而成,故事的表現形式平易近人,而內容則將基督教的精神,結合托爾斯泰自己多年來追求、探索的信仰印證,真誠無偽地傳遞出來。以下,僅分別就其中《兩個老人》、《懺悔的罪人》,以及《迎著光,向光明邁進》三篇故事,敘述其作品概要及意涵。
1. 《兩個老人》
故事源自於1879年,是托爾斯泰從一個專門講述古代英雄事蹟、名叫V‧P‧席契戈魯諾克的人那裡,聽來的傳說之一。內容描述兩個敬虔愛神卻性格迥異的老人,一同結伴前往耶路撒冷朝聖,一個老人滿心歡喜地朝目的地前進,而另一人卻是掛念著家裡的瑣碎雜事,心裡毫不輕鬆。前者在途中為了幫助遭難的一家人,最後甘願放棄難得的朝聖之旅、半途而廢,然而一路順利抵達耶路撒冷朝聖的另一位老人,卻在教堂中的至聖所,三度望見明明已中途離去的同伴身影。托爾斯泰藉由這樣的對比,批判一般以為必須卻流於形式化的宗教原則,正如篇首引用的一段聖經約翰福音所云,「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第一位老人雖然沒有到達耶路撒冷實行朝聖的願望,他的心意倒比另一位老人更近到達神面前。
2. 《懺悔的罪人》
描寫一個一生都在罪惡中度過的老人,彌留之際才向神懺悔、請求寬恕。這人死後來到天堂大門,卻被使徒彼得、大衛王先後以他是罪人的理由,擋在門外。這兩人生前亦曾因軟弱而犯罪、到後皆因上帝的慈愛得赦免,罪人於是以此為由替自己辯解請求進入天堂,仍不得其門而入。末了門徒約翰出現,罪人直陳心中感受,並引用約翰在福音書中所寫「上帝就是愛」,終於進入天堂大門。托爾斯泰在這裡藉罪人之口,還有彼得跟大衛王「曾是罪人」的經歷,宣揚上帝的仁慈及赦罪的恩典,同時也憐憫這些在軟弱中犯罪的人;最後並引用門徒約翰的話,表明上帝愛的本質。
3. 《迎著光,向光明前進》
故事回到羅馬皇帝圖拉真統治的時代,描述男主角尤里與同窗好友潘菲里,大半生所展現不同的命運和道路。男主角尤里青少年時期猶如托爾斯泰自身年輕時的寫照,沉湎於縱情聲色的生活,只是單純享樂而未審視自己的人生意義。直到他因著一連串挫折開始對自己的生活發出質疑,同時已過著簡樸基督徒生活的好友潘菲里出現,鼓勵他不妨加入他們,尋求人生的真義。尤里雖然頗受打動,卻在半途被猶如撒旦化身的陌生人,以一連串似是而非的言語挑撥動搖,又回到了原本平凡而汲汲營營的庸祿生活中。往後,尤里又幾度後悔想加入潘菲里的行列,而每回操弄狡詐言語的陌生者總會「適時」現身,給予他負面卻關鍵的建議,致使他到年老都始終在原路上打轉。近尾聲時可以看到,不但尤里自己深陷這種生活中難以自拔,連他的兒子也像他年輕時的翻版一樣被慾望和惡念迷住。此時陌生者又再度來到,然而尤里這次終於戰勝了自我的迷惑,毅然的選擇了新的生活,並在那裡找到真正的滿足悅樂。全篇引導讀者隨著尤里的成長與迷惘,不斷追尋何謂人生的真諦,結尾充滿光明平靜和救贖的希望。
4. 結語
托爾斯泰認為真正的藝術,必須給人生帶來效益,不是只站在美與享樂上,而要以宗教的感情為基礎,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同時作品也必須讓一般大眾都能理解,強調其普及度,所以形式務求簡潔明瞭。托翁晚年的宗教作品,可說是根據上述的精神創作完成的。
在這些富有感染力、簡潔而雋永的故事中,可反覆看見他的「托爾斯泰主義」:愛一切人,不斷完善自我道德,潔淨自己的靈魂。天國並不抽象,它是開放的,就存在於人與人的愛和寬恕中,這是托爾斯泰經由這些含帶清楚寓意的故事,向世界直接表達的思想。
參考資料:
1.《人為什麼而活》托爾斯泰短篇傑作選 托爾斯泰著 許海燕譯 志文出版社
2. Leo Tolstoy/托爾斯泰英文主題網站 (http://www.seeq.com/popupwrapper.jsp...)
上一篇:個人的推薦書單
下一篇:夢魘與恐懼交錯的【戰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