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仙宗道修的務實者嗎?(中)

你真是仙宗道修的務實者嗎?(中)

  再論簡述『生活』與道修並存細節,這種觀念、也如同師父得『功法』之續延於生活中搭配之習慣而成,門人於長生永續階段,持之生活習慣知慣性而為,並存生活中將內涵功夫運用持之運用,如是「登萍度水」「陸地飛騰」「移形遁化」「穿牆透壁」而至「縱地金光」法理之修取,皆需運以生活中能慣性之順,念起念落之中而達至,得持之用,於時間與時效乃在長久之續而布,週身罡氣內外透化、電化自然,而道修真正功夫逐漸成為生活習慣之必須,這些修煉伴隨生活中而立,隨時隨地而得於運用,但生活中飲食作為依然在得於活化之變化,非是迷迷糊糊一成不變,此生活開啟活化變化之觀念,乃是得取腦部神經與週身神經之相互呼喚,亦是電波牽動天地於神經細胞之作用,並可得於思惟未曾老化之用,此人生於道修成就永續之能,取平時身心安康之效,是謂:「道在生活中,生活中有道,道法自然,自然道成也」!

  仙宗道門、相關社團開辦各種修煉課程,師資人才的篩選及審核單位、要如何設立?能否達到師資培訓與育才目的?師父離世後、這些傳承作為,就已經全部瓦解,皆因門人對於師尊教傳的認知上有太多的隔閡,也因為在思想層面的認知不明,團體眾人、皆以謀取師父所有著作財產為目的,非是真有自身修煉歷程載記的經驗,在師父的精神層面之觀念、完全懵懵懂懂,每個人皆由生活環境與社會經歷、各自猜測師父心態,這完全無任何意願尋求師父家屬出面協助,甚至用盡社團活動關係、挑撥離間,撇除師父家屬與師父關係應有之地位,這些昧著良心為人處事,說是仙宗道修團體師承師尊的真傳?其種種態度與言論、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社團業務之活動,排定師資培訓教學儲備之時,不由得師父家屬協助提供意見、得以鑑定核可,如何能在短期間述明修道之正確觀念?師資們自編一套無關緊要說詞、與師父家屬解析師父精神層面,皆是完全背離,更是無法向新進門人詳細解說師父精神層面事體及『道修』與『道傳』原由,學者無法得有循序漸進、正確受有『師父家教』與「進退應對」行為規矩,使其社團開辦教學業務與心態、與匡正仙宗道門修煉教義之根本,早已經與師尊創設傳道精神意義無關,如不再清楚提思師父修道之過程演繹,如何能教授仙宗道門基礎功夫?這些學者拜師入門、無正確指導仙宗道修之方向,必然會在思惟與行為走入極端偏差,今已無法即時、適時挽回更正者,這師傳於師創社團內之仙宗大道真修法理、已是窮途末路。

如今觀看社團開辦所有業務活動之行為,已逐漸成為某種「氣功訓練班」或是某種「宗教信仰」之集結中心,實是與師尊道傳無關,老人家本是教育門人道修成就為目的,本意就是將道傳留真於師創團體之內,早已無人可受真傳,從師父傳道期間留言意:「將來、再要挪挪另一個地方傳道」語中,已是透露出這無奈的訊息,自然仙宗大道真傳、亦是蕩然無存於師創之相關社團了,再目前所見,前輩師兄姊不知道傳真理,反覆在道修基礎中打轉,又照書傳修已是數十年,無能詳盡解說師傳秘要之論敘,細思中、其因何在?


  師父細心傳道廿餘年,用盡方法考驗培育弟子耐心與虔誠,是否能依此讓門人能知曉師父苦心置於何處?這數十年的轉圜之中,能否再由「弟子眼界」、看到「師父眼界」?得有「師父立場」、能否明白「弟子立場」為何?再取「弟子利益」、反觀「師父利益」於何處?這種將心比心之情思,門人可曾靜心思考過?如果汝是師父,背負家人,前有門人隨道,這種取捨,又加上有祖師恩澤之令,傳道、要行,兼顧家人,考量之餘地又以何為序?再看門人弟子之心態,拜師入門、即好高騖遠,舊學員拱推新學員不明究理跟隨著老輩師兄姐、不顧一切的搶奪師父家產,又是眼高手低、急於配合得修上乘法理,慫恿大家一起、誓將師父所有真傳或是文字著作侵占為自身所有,這理出之源、道修之根,皆是不可數典忘祖?但、人在道門中,卻是毫無準備看待道修將來之宏觀,極盡在暗中結黨營私,只為個人蠅頭小利、謀取個人權威與私利,亦無為將來道傳之大局看待,這種人性自詡說是修道,但如此是非不分際野、善惡不明之士,一味想要在仙宗道門道修得有成就,反在不知不覺中、犯下滔天罪孽而永不能察覺。

  師父為何在乎「弟子眼界」,究竟有何目的?師父創立團體,主要目的針對仙宗弟子、是為門人安頓一處可以專心參道的專屬地方,施與三祖安座之處,同時得有師承之道脈信仰,又有為台省同胞安危考量,並設有宇宙塔,防範天災來襲,一切看在師父眼裡,當完成責任所負,意有目的達成後,師父就已經準備隱退上山休息,雖然在修築宇宙塔的過程中,門人表現實在差強人意,但也能迅速的逐漸完成籌建宇宙塔,在那籌建宇宙塔期間、究竟發生何事?使之師父萌生退意?余再追問當年往事,了解師父更加確定門人的「弟子眼界」短淺,毫無修道人的大愛之心,亦無修道人的憐憫之情,更對師父與師父家屬完全無情義與無忠義可言,師在傳道數年後、又常言:「枉對木馬談玄機」,這無奈與扼腕的心思,卻是時刻表露無遺,在當時座下門人是否看得出?

  每每弟子拜師入門,都想親見到師父的能力有多大、功夫有多厲害,結果拜師入門後,師父一場假裝病倒的戲局,又使一些人離開,師母也因為師父時常玩這戲碼,也忍不住的向師父詢問:「門人弟子來拜師,都是很好的,為何要把他們弄走?」師父只是笑一笑,也沒說什麼,就這樣的、一再的拜師入門,然後就看著他們莫明其妙的離開,留下來的,還是那些老班底,這麼的過程中,師父要「弟子眼界」究竟可以看到的是什麼?那些老班底的前輩師兄姊們、又能釐清師父思惟的多少認知呢?

  再說「弟子立場」,這個問題很難以解釋,此由「弟子眼界」談起,每個弟子聞聲而來拜師,其實、有些人多多少少都是帶藝拜師、或只是來看熱鬧的、或存心不良要考驗師父,這種本意不善者居多,師父授與不授之間很難考量,其中、總會有幾人是真心來修的,師父他老人家心知肚明,有些人、曾被師父考核幾次,終究還是會留下繼續學修,但能得有多少真修?那就因人參修時間與機遇及智慧而有所差異,師父考核「弟子眼界」,就是要先由「弟子立場」看到自己,再能理解到與師父同一眼界看待未來,但是、在各自生活領域、環境遭遇不同,能否以「弟子眼界」的眼光看得到師父所有一切種種行為與思惟表達?這用台語說詞:「目色不夠敏銳」。

  所以、師父隱於幕後至今,卻看到的是「弟子立場」顯露非常態的私慾與貪婪,反是弟子們用不該有的「弟子眼界」一再排擠師父家屬所有一切,因為在「弟子眼界」裡、竟是如此愚昧,這樣短淺的心境考量與私慾情愫牽引下,根本是永遠無法看得到師父賜予道修之心法、及未來成就之目的,也因為門人之「弟子立場」、早已經失去弟子應有立足點,自然無法洞悉師父在教育門人所費的苦心,要知道的是、師父隨與祖師生活一段時間,明白自身是祖師的「弟子立場」身份,相當了解祖師的偉大與慈悲,這種將心比心的心情,師父能藉由教傳弟子們的同時,即可將祖師的道脈傳承延續下去給門人嗎?難也,因為師父當年親授門人、竟是無法感受得到指向,所以如今行為已似脫韁野馬,不受控制亦久,這韁繩的比喻、就是古人所留下之典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而在「弟子利益」所得是何?成道、成仙嗎?絕對不是,而是真心的善良人性,門人拜師入門,即被宣傳有這種不切實際想法,一概認為、唯有修道、身份是最高的,尤其能拜入仙宗,其輩份更是一般神佛無法高攀,有這種觀念者、實在是錯得離譜。

  師父傳道、雖言:「仙宗長生大道,人可以永世長存。」但是「弟子利益」、長生之後要做什麼?汝可以被告知未來的成就會有多大,但在現實中、要有準備多少功夫與實質的能力、來掌握自己的功夫是多少?沒錯,是掌握自己,由道修實務者「學齡實習生」,拜師入門後,開始學習仙宗法門觀念與打坐技巧,十年、廿年、卅年過去,然後、就成仙成道了?絕對不是,然一般是與人學修,或是自修也好,師父傳理打坐:「靜坐、坐靜」,為的何事?炁煉的很強嗎?不是,功法修的很多?非也,而真正是要在「靜中生慧」,得能「自我反省」,由「靜坐」取始末中、尋得過程之構成,載其構成之過程為「坐靜」所須取用,而非在功法中修得有如何殊勝,再以殊勝理法中、自行執筆撰寫心得,此殊勝境地、只是在功法修煉過程中的一部份,道修迷向、如識於此?即進入身心靈的萬劫不復之地步,再說能得祛病解傷的作為,只是在道修法理過程中的一部份,也因年歲的多寡,亦是會造成這解化之運用能力的改變,因為身心的壯大與衰敗於何時?無法在靜中參悟得之,每當自以為能克服病症之自滿,即時遭遇不同現象時,心理起了不同變化之作用,便會使人性潛伏的魔性即時脫出,又是一敗塗地、而永遠無能自知原因為何而壞事?

  門人學子能在台上講解道修者,可所謂是「教學相長」,一切都是好事,但說是賦予「弟子利益」的是什麼?每個人有機會跟隨前輩習修,在各個相關社團受教、也是不錯,慕名前去個人開辦道場修煉,也無需抗拒,每一處的修練環境,都是最好的場景,但是、自身追尋一生的道修付出所有時間、統合而修得的是什麼?法理有明多少?於將來能運用的是什麼?這種「弟子利益」究竟要吸收多少知識經驗?要牽涉多少觀念與自我想法的去整合?方可以有效把握面對自己的將來,而這將來自身要面對的又是什麼事務?當爾等能弄清楚「弟子利益」是什麼之後,如果誤導而錯悟了一切,自己要何去何從?

  再來的面臨問題,就是『生存』與『生活』的規畫了,因為已有長生不老之能力後,要面對的是什麼?每個人拜師入門,師父都有機會把「弟子眼界」「弟子立場」「弟子利益」以言教、身教傳授於你,余也是經由前輩師兄姐及師父家屬、客觀的相處多年,才逐漸弄明白、還有這麼多事情要學,但是至今沒有幾人完全能懂得一同去領受,也許有些人都知道,卻是從沒有人願意表達出來吧?由各自急著發表修煉心得,這種修煉心得越是表露,就是越離開師父的大道真傳,試想、師父道修歷經八十餘年,才把過程著以文字傳給門人,門人學子拜師入門幾年?就能統合師父資料的說詞講法?短短幾年或幾月、有些人就有能力寫下章節心得?而作專題報告?是著註專題報告?要報告什麼?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是癡人說夢話嗎?所以、這一再發生如此事態、已是對道門非常嚴重的傷害。

  再敘「弟子眼界」,門人學子該明的是由「師父眼界」裡、看得自己可有幾項是及格?這麼「弟子眼界」卻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立場,此應有的態度與行為的分寸拿捏,這心態無有任何反省,某些人卻是急著搶奪師父著作書刊與學術理論,而「弟子利益」講的是道修真正內涵,能在成道、成仙得有真正的助益,如是不能一再檢視自己缺失於何處,而將道書佔為私人己有的行為或是抄襲不斷,門人弟子一再顯現自身損人不利己之思,吾且不知應當以何種方法、得能將之勸說回頭?

  淺談由此釐清自身的「弟子眼界」「弟子立場」「弟子利益」後,再說門人弟子該如何安身立命在塵世間,這種『生存』能力與『生活』態度、應如何規劃?『生存』所說的意義,就是各人道修多年成就之後,承襲師父真傳的觀念,得有長生不老或已是成仙之時間,這種稍有粗淺的成果,只是在『道齡練習生』得之『道行』程度、皆不具百年之基礎,知識尚是淺陋,除了養成自身得日常生活慣性之習慣訓練,尚有多少不能持之得用,需要重新將道修之途、經歷之經過,一再重復複習所學,同時又如何能傳遞給下代?

  此謂道修者:「隱於市集『生存』之道」,道修有成者、和光同塵,為消磨多餘時間,以老師自居為名目,制定收費教學儀軌,招授社會人士為門生,教導入學新生,亦是步驟得有『學齡』觀念之為先,先授以進退應對之該有禮節,同時傳授長生十二式、健身養生,講解祛病去傷解化之長生理用,以自身道修步履經驗,複習間、亦能理解:『身在師道行,方明師恩深』之意義,這種教學中、又是成長自身知持之法,為之自身明「弟子眼界」能否看到「師父眼界」?得有「弟子立場」能否明白「師父立場」為何?再取「弟子利益」反觀「師父利益」於何處?道真所得者、時通師父之思並列而授,真謂:『傳承』也。

  而這面對『傳承』的將來,就必需各自開山立戶、行廣收學者,約定酌收學員禮金多寡,應給付於該師資所得,並賦予學者該有對待師資之責任,適度管教學者隨修之思惟及行為,並真心傳授健身基礎正確觀念,觀察徒生為人處事與待人接物之態度、及慈愛善心等考核具足,細心講述本宗門眾多事體、能完全理解之後,再攬入師父道門之內,拜入師門後、正式傳修道功拳架,說解有關防衛運用之技巧,以備門生於環境中不時之需,識得有緣、可專心一意,將師父真傳授於其人,同時觀察門下學子得習期間、暗中考核鑑定其純正心思,悉心教導,分辨『道齡』之開啟。

  此列仙宗入室弟子之後、又可時刻反覆磨煉自身耐心與慈愛心,如何得使自身人性不離道修基礎,再導入心法而修,依循自身修煉過往軌跡,由教育新進門人、時同以客觀察覺自己遺漏之處,藉由教學、反思所學修之知、必在再深入探索,能明白師父看待之:「弟子眼界」「弟子立場」「弟子利益」態度,如何教導新進門人,亦能為之真修傳承於後,這樣自行導入『道行練習生』之觀念,方可以綿延自身道修之得於永續,亦具足修道人繼承師尊『輔國化民』之原意,這一系列成就自身,又能『生存』安頓『生活』之作為,也同時有機緣得隨修之對象,拜入仙宗門下、受教於自身之同時,有『道行』之根基,也得教授他人、亦是相輔自己準備將來之成就,並培育道修人才也。

  成道者、仍需染塵世於『生存』之作為?實是道成者、人得於長生永續之能,時已遭遇親朋故人作古之孤獨,心思了無牽掛、雖能致靜,無私無欲之中,心無旁騖,這種又是遠離人情世故已久,在無涉及人情牽絆之思而顯「無情」之貌,其實更是顯出『沒有人性』、『無慈悲心』或『無慈愛心』,亦同時於心思會慢慢轉變為「無情無義」之心態,使道成之人、容易轉入魔境,因無人情所牽累而使之「無情」至毫無人性可言,迅速為之『心境入魔』,這『魔』像由潛意識在記憶裡抗衡現出,情況如是已有出現、該如何來防範之?其因、汝等得修之過去至今、所修從未達致此境界成就,自然無法明瞭這其中防範之用,個中預防之法,唯有能取其修道者人性並存於世,此法便是有緣收徒而授,其心思移轉於門生之身,方得於解用,但在男修收男眾、女修收女眾為理,方得自身安全之思,否則、錯收徒眾性向,便是另一災難始端。


107年8月8日
姜祖雅 於仙宗崑崙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