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6 14:25:48那魯灣大頭目

沙漠種樹 改變樓蘭生態!

一個高階經理人的夢                        載自商業週刊1105期

沙漠種樹 改變樓蘭生態

製作人:郭奕伶 撰文者:林瑩秋    

八年前,他是華爾街上市公司的亞洲區財務總監,備受禮遇;現在,他帶領著二十幾個人深入中國古樓蘭,與大自然對抗,要阻止沙漠化。

友人勸他別傻了,這是連聯合國、中國、日本、韓國的專家,花了十年都做不到的事。

但他不想讓自己在死前還懷疑:「我這輩子是不是真的活過?」他要自己「每天都在活!」

於是,他拋棄了正職工作、投下自己的三千多萬積蓄,只為了夸父追日般的夢想。

八年下來,在遍地黃沙中,他果然孕育出三平方公里的綠地,上頭開滿了綠油油的羅布麻、黃橙橙的胡楊樹……。

故事的開始在二○○○年秋天,楊文德爬完喜馬拉雅山後,沒有循原路回來,臨時起意從K2峰轉向,雇了車,請司機當翻譯,沒多做準備就去尋找美麗的文明古國──樓蘭。

結果,在五十度高溫的沙漠走了三天,經過「死亡之海」塔克拉馬干沙漠,再沿著塔里木河直下,好不容易看見兩個老人。

兩位老人家看到他,覺得新鮮,問說:「這種地方怎還會有人來?」

「我找樓蘭人,」楊文德答。

「我們就是呀!」老人說。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曾因失戀想不開,走進沙漠要自殺,卻意外發現樓蘭;楊文德則因這個美麗傳說,想一揭樓蘭神秘面紗,意外「撞見」樓蘭。

他在樓蘭住了一個星期,有時露宿沙丘,有時住在羊圈、牛舍,白天遠眺世界最美麗的公路,晚上臥看繁星點點。這時天氣宜人,瞬間卻又翻黑臉、狂沙大作,一天之中,就讓人見識到它一年四季不同的面貌,楊文德相機快門按個不停。

雖然五十歲了,但戀山成痴的楊文德,自從二○○○年「撞見」古樓蘭國後,就決定投入阻止沙漠化的工作,「新樓蘭計畫」從此誕生;二○○六年,他乾脆辭掉工作,專職沙漠生態保育。

 
為完成這昂貴的夢 老婆養家、孩子吃牛排變陽春麵

根據估計,從沙漠往外吹的沙塵,出中國後七○%落在韓國、日本,二五%則落在台灣,另有五%飛到美國。這些沙塵可能夾帶不明病菌,造成越來越多人過敏氣喘。更嚴重的是,中國沙漠正以每年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比半個台北市還大)的速度不斷擴張,「北京在二十八年後會埋在黃沙之下」的警語更是駭人聽聞:而沙塵暴自二○○○年後,對台灣的影響越來越嚴重。

對楊文德的樓蘭朋友們來說,這更是場大災難。在這約莫有十個台灣大、住著三千八百位樓蘭人的被保護區,人們過去每種一畝地的棉花,可以賺個人民幣五百元,但沙漠化後,越來越抽不到水,水井必須越打越深,成本也就越來越高,現在人們每種一棵棉花就賠一棵。

因為愛樓蘭的美景,又看到沙塵暴對樓蘭生態的肆虐,也不忍新結交的樓蘭朋友受苦,楊文德決定在沙漠種樹。

然而,這個昂貴的夢,至今已用掉他三千多萬積蓄。他在陽明山腳下的棲身公寓,全靠老婆林玉翎一份薪水支應。小孩過去常吃牛排大餐,現在只能吃陽春麵。幸好老婆力挺,念高中的兩個女兒也沒有抱怨,才讓楊文德沒有後顧之憂,更大膽做夢。

關於「做夢」這件事,楊文德從小就很有心得。

他說,祖父是討海人,越是颳風下雨,漁獲量越好;父親在新竹種田,農閒為增加收入,常隻身到台北打零工,「我的血液裡充滿冒險的因子,不斷冒險、不斷做夢,讓我思路越來越沒有罣礙。」

大二開始,楊文德每個月都背起背包,神秘「消失」一個星期,山間水邊四處探險。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搭什麼車、走多少路、吃什麼,他都盡量精算,不過還是有很多意外。

但他總把意外當成挑戰,「我都是微笑面對問題,因為太陽每天都會出來又下山。」在野外,他跟自己對話。
 
有一次,他計畫在某個學校搭帳棚過夜,但因下雨潮溼,就與校工情商借宿教室,他則生火野炊,奉上一碗熱騰騰的菜湯回敬,結果校工又幫他介紹其他借宿學校,讓他一路風雨無阻,有教室棲身。

大學的冒險行動,練就他一身解決問題的本事。這本事,也讓他的職場表現加分。

他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在華新集團擔任財務。當時,華邦電在大陸有個計畫案要投資一百億元,用當時資金匯出的稅率是二○%,但楊文德卻幫公司找到一個適用三.七五%稅率的法條,讓華邦電立刻省下十六億二千五百萬元,得到「焦師父」焦廷標和焦家長媳靳蓉肯定。

在華爾街Danaher(編按:一家專做購併的美國上市公司)時,他常接到這樣的工作指令:「在半年內,要找到八萬平方米的土地,不能用公司一毛錢,然後土地上面要蓋廠房,公司也不給錢。」但他都能克服困難,最後當上Danaher亞洲區財務總監。他自己分析,「都是靠以前的冒險經驗累積的智慧,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在德記洋行時,他主動勾稽,大幅降低公司的庫存,「這是主動與被動的財會人員,對公司獲利貢獻的差異,」前德記洋行財務長張永聲很肯定。不僅如此,楊文德還曾徹夜瘋狂工作到開會當場昏倒,公司每一季都自動幫他加薪,兩年內,他就從會計經理升上副財務長,打破公司紀錄。

迷上喜馬拉雅山 常把假單、辭呈一起給老闆

用力工作的同時,楊文德也用力休假,每逢年假,他就一個人出國冒險,尋找夢裡的香格里拉。爬了幾次喜馬拉雅山後,他欲罷不能,而開始不規則請假,又怕老闆不准假,每次都把假單和辭呈一起遞出去,看老闆簽哪一張。多數是老闆妥協簽假單,只要求電話裡找得到他的人。

楊文德更連哄帶騙把老婆也給拉去登山。
 
老婆林玉翎是小學老師,工作穩定,性格相對保守,但自從她挑戰極限登上喜馬拉雅山後,宛如重生,「以前很多事不敢做,因為光是想,就覺得很難;但後來什麼都敢試試看了,好像再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我,」林玉翎驚訝自己的轉變。以前很怕摸電腦的她,後來居然學習網頁製作有成,還帶著學生參加比賽,得到全國第一名,成為教育部的種籽教師,現在她更是楊文德的頭號文宣義工。

「楊文德做的事很寂寞,但是一個學會計的人,能這麼浪漫把夢想付諸實現,還能遇到一個全力相挺的老婆,真好!」和楊家相熟的前德記洋行財務鄭昭君說。

誤踩中國政治地雷 多次被關,靠生態專家營救

「抗沙漠化」要與大自然對抗,九○年代開始,深受其害的韓、日就開始進駐樓蘭治沙;隨後聯合國、中國也跟進。他們協助樓蘭人重建被黃沙摧毀的房舍,但室外是攝氏五十度的高溫,室內更像個超級大烤箱,人根本待不住,而且沙塵暴一來,又馬上被破壞。他們努力在十二萬畝的沙化土地上植被,種了上億株喬木、灌木,想恢復絲路的榮景。

但十年下來,沙漠不減反增,還多出了兩萬平方公里。即便後來中國政府啟動「新樓蘭工程」,分四期撥款投入抗沙漠化,第一期撥人民幣一百零七億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二十億元)要重建綠洲,至今成效仍極其有限。

但楊文德卻在眾人中,闖出亮麗成績單。八年的耕耘,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的尉犁縣,與兩百戶樓蘭人合作,大量種植樓蘭的原生植物──胡楊樹、紅柳、羅布麻,並把這些看似無用的植物變成經濟作物。

目前,他已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沙地,變成綠油油的羅布麻田,或黃橙橙的胡楊樹林。

原生植物,是他的成功關鍵。但更困難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翻山越嶺跑去關心中國的沙漠化問題,還在人家的土地上種植物,教當地農民用電腦方便遠距溝通,楊文德一下子就碰觸到中國政府最敏感的三條神經:台灣、新疆、西藏問題。他因而被捉起來關過好幾次;鄉長、軍區司令、公安、草原局、農業部都關過他。
 
把他從牢獄中營救出來的,是他先前不斷請教的生態專家,從中國科學院生態所長田長彥、樓蘭考古研究所所長周吉,到聯合國「沙漠治理之父」——中國科學家探險隊副隊長夏訓誠,他們的權威性讓楊文德免於牢獄之災,不再被捕。

而楊文德不斷試驗後,也找出了有經濟價值的三種樓蘭原生植物。

其中,羅布麻的葉子,可以製成「樓蘭茶」,是當地人的日常飲料,可降血壓,所以樓蘭人很長壽,楊文德身邊動輒是一百二十歲以上的老農人,七、八十歲的男人還能生兒子。而羅布麻的根、莖抽出的天然麻,品質也不遜於日本金埃及棉,經濟價值很高。

楊文德教樓蘭人耕種,收成後幫忙找廠商研發做成樓蘭茶,再透過企業、社團通路把茶賣出去,賺到的錢又回到樓蘭,更大量栽種原生植物。這中間,農人、茶商、通路商都拿到該賺的利潤,沙漠生態也得到復育。這就是楊文德努力八年最想建立的非營利組織(NPO)與企業合作雙贏的模式。

連結企業與非營利組織 前聯合國秘書長也共襄盛舉

這個模式剛冒出幼苗,正持續接受檢驗中。他透過小眾傳播、演講,已得到香草集、天仁、味全、華航等公司的認同,有的提供製茶技術協助,有的願意在通路上合作賣樓蘭茶,未來更希望有企業能認養沙漠種樹或挖井;證嚴法師也指示慈濟全力配合推廣沙漠生態保育觀念。

連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前法國總統席哈克的個人基金會,也贊助他創立的「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舉辦多場沙漠生態復育研討會。

台灣人壽保險所屬的文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義夫說,「楊文德提供了另類思考,用一個對環境友善、對社會有利的概念,幫失業的人找工作機會,也幫非營利組織在不景氣中自力更生。」

這種非營利組織和企業的合作模式,更在二○○七年被哈佛大學兩位學者專文探討。這讓楊文德更具信心,認為只要假以時日,這個模式一定行得通。

楊文德做了一個夸父追日般的大夢。但也因為他勇敢做夢,不僅照顧了很多人的肚子,更照顧到自己靈魂。

小檔案 _楊文德 [ 隱藏 ]
年齡:50歲
現職: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
願望:每年在沙漠成功種植168平方公里的羅布麻、為非營利組織建立一個能永續經營的市場機制、解開樓蘭的古文明密碼
魔力配方:熱情×創意×冒險+少許瘋狂+很多利他精神-家人阻力 
美國黑金 2020-01-04 22:13:59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