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4 21:19:56雪子
教堂前空間
我人生第一次帶小孩去口譯現場,還好大家不只嫌棄我們,還有很多人幫忙口譯,我要進復健治療室時,有位阿姨還在外面幫我顧寶寶。阿姨離開後,我自己顧寶寶,先離開建築物後,走到早上我們認識的阿伯休息的大樹下坐下來休息。
我待在這裡好一段時間,我帶寶寶先來,我顧寶寶,拍照,跟路過的阿伯聊一下(認識的阿伯跟我說中文,但遇到只會講台語的阿伯,我只能傻笑,真糟糕),看看外籍看護工把阿嬤擺在旁邊聊天的樣子,餵母奶和配方奶。後來客人和我先生出來了,他們也坐在我們旁邊,他們似乎也不覺得要換地方,直接坐下來打開電腦,繼續討論。
那天帶著寶寶不知道該待在那裡才好的我,無意中選擇了這個地方坐下來、停留很久,拍照的當下只關注兩棵大樹和寶寶,回家整理照片時才發現這裡是前一天參觀的教堂前面。我走過這裡很多次,之前我不會停留在這裡,只把它當作通道,所以從來沒有注意到這裡算是教堂前廣場。
記得這棟建築物沒有蓬萊舍那麼舊,不過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前一天信徒阿姨讓我們參觀裡面,裡面非常舒適、非常可愛,可以感覺到信徒們用心照顧這個空間,很珍惜它,我好想拍照,不過不好意思把相機拿出來,最後放棄拍照。
不管是日本的神社或佛寺的境內,或者台灣的廟/宮埕或教堂的廣場,都有特別的吸引力,會讓人想停留下來。它會接納各種需要接受庇護的人,比如說病人、老人、外籍勞工、坐輪椅的人、以及像我帶嬰兒行動不方便的人。
我想,如果我沒有帶寶寶去樂生,我一定一直陪客人待在病房,不會發現這個空間,隨時帶嬰兒移動可以說行動不方便,很多想去的地方都去不了,但是,帶寶寶出門,就可以有跟過去完全不同的空間經驗,對像我缺乏想像力的人來說,這種親身體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