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拜聽來自英語系國家的白領外籍人士的話
我今天收到台北縣發的公文,台北縣政府要學校推薦兩位優秀的來自英語系國家的外籍學生來參與他們的座談會。他們要舉辦這次座談會的背後,就有以下國家政策(請看參考)。
我看到這份公文時完全想不通,心理想:來台灣的外國人應該最多的是東南亞來的人吧?為什麼政府不要聽東南亞人的意見?比如說,我在某大醫院拜訪有一位阿媽時,她有一個越南來的看護工,她說醫院裡沒有越南話的指標,害她帶阿媽去哪裡,都要問人家。
台灣政壇輪替之後,要來台灣的日本人減少了,所以好吧不管日本人沒有關係,但是韓國觀光客現在比日本人多,那為什麼不需要聽韓國人的話呢?
像我現在唸書的研究所的外籍生有來自韓國、玻利維亞、日本,都不是來自英語系國家的外國人,所以我們這些人對促進台灣與國際接軌沒有貢獻,也不需要聽我們的話喔!
有錢的來自英語系國家的白領階級外籍人士資源本來就很多,請他們花錢僱用優秀的中英口譯不就好了嗎?有錢就不用到處走路、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啊,請他們用錢僱用司機、用錢叫人家處理家事不就好了嗎?這樣讓更多當地人有工作機會啊。為什麼還需要拜聽他們的意見?
我認為比較沒有資源的人才清楚地知道該城市哪裡有問題,因為他們很容易受到週遭環境的影響,如果我們真的希望改善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應該要聆聽比自己更缺乏資源的人的話。
我想,台灣的很多家庭如果沒有外傭的幫忙,很多事情無法處理。很多工廠也需要外勞的付出。本地人很容易誤以為,他們都是只為了錢跑來我們的國家,他們都是卑微的人。但是,我們不可以忘記的是,因為我們需要他們,我們讓他們進來,所以他們才會出現我生活空間。他們真的是很卑微的人嗎?我們將他們視為卑微的人之前,應該問自己,他們看起來很卑微,是不是我們渴望身邊有這樣的人,才要把他們當作卑微的人?
請大家一起想像,沒有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的、非白領階級的外國人的在台日常生活。
以下是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網站公佈的消息,紅色粗體是我弄的:
<參考>
招標資訊
2009年外籍人士國際生活環境滿意度調查委外辦理案公開徵求企劃書(領標期間自98年4月15日至98年4月28日)
為加速台灣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競爭力,建構國際化友善環境,吸引外籍人士來台投資、觀光、工作、居住,行政院2002年核定「營造英語生活環境建設計畫(2003-2007)」,2007年核定「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2008-2009)」,作為持續推動國際化生活環境之依據。本會並自2003年至2007年逐年辦理「外籍人士對英語生活環境滿意度調查」作為評估「營造英語生活環境建設計畫」執行績效衡量指標之ㄧ,2008年起賡續以「外籍人士對營造國際生活滿意度調查」作為評估「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衡量指標之ㄧ。
本案為了解政策逐年推動成效並進行歷年調查結果之比較,規劃以「2008年外籍人士國際生活環境滿意度調查」之四大面向「移民生活輔導」、「吸引經濟性移民」、「多元社會文化」及「國際化生活環境指標」為問卷架構(如附件,詳細內容請至本會全球資訊網「招標資訊」區(網址:http://www.rdec.gov.tw)下載使用),檢視修正各項指標與問卷內容後,據以調查在台居留白領工作外籍人士對我國國際生活環境之滿意度,並輔以2場焦點座談質化資料,以作為後續推動相關政策參考。
- 日期:200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