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9 20:38:53雪子

「痛」,都發自我們內心

我與這本書的相遇
是因為我朋友委託我到水準書局購買它的關係

我在前往台南的莒光號開始讀這本書
在逗留高雄的時候也繼續讀
但從高雄回來之後這幾天沒有再翻它
所以還沒有讀完

不過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在我讀到的部分文章:

對腦如何運作-孤立,得靠「最佳推測」構建內在圖畫,解釋外在世界-的基本認知,幫助我釐清對疼痛的思索。孩提時的我,直覺認為痛是「外來」的敵人,專攻我的傷處。所以,當蠍子螫了我的手指,我會緊捏指頭,哭著跑回家找媽媽。如今,我從威爾斯人的腦袋學到,痛並非外來;相反的,痛是「內在」的,存在於頭顱這個象牙盒子裡。似乎是痛使我們痛,但事實上,是我們使自己痛,是我們自己製造了痛的感覺。這實在十分諷刺。我們所感知的任何「痛」,都發自我們內心。(第六十四頁)

這本書在「驚慌的英雄」中,也提到怕注射的戰場英雄的故事,作者從這個病患學到,疼痛的真相-痛,存在人的腦中,而非存在於其他器官-。

我是超級怕痛的人,所以不敢嘗試的事情很多很多,但讀到上述部分覺得,我好像可以了解他的意思。

比如說,發生讓我沮喪的事情,我的心很痛,但如果我能夠成功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不同的事物的話,那個「痛」好像會變質。

我們的「心痛」也是不是存在於自己內心,而不是外來的?
如果這樣 那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減輕自己痛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