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8 12:57:42雪子

被排除在外?-咖啡廳的選擇-

照片:雪可屋

自從暑假開始後,我拿著相機在學校附近走走,拍攝我能去的公共空間,是因為我很想知道自己跟台北(主要是公館)的關係,到底哪些因素會/不會讓我使用某些空間,除了經濟能力因素之外,是不是國族、性別等因素、或者照明、空氣流通等物理性因素影響到我的選擇?

昨晚聽聽學妹的話就覺得非常有趣,她介紹我們聚集公館(包括溫州街一帶)咖啡廳或書店空間的人的特色。她說朱利安諾或挪威森林有固定的小集團,葉子和雪可屋是比較沒有特定的集團,後來另外一個朋友告訴我,以前的葉子因為老闆喜愛登山的關係,會吸引有同樣嗜好的客人,但兩三年前葉子換老闆了,後來它變成現在的樣子。

我聽她的話很驚訝,原來,讓我覺得一個人可以去的咖啡廳都是門檻較低的。

我能一個人或帶朋友去的咖啡廳都是屬於流動性較高的、老闆不會篩選客人的咖啡廳,就如葉子或雪可屋,不然就是星巴克或丹堤等均質、標準化的咖啡廳,除了當地學生或台大畢業的朋友帶我進去之外,我目前都不敢進朱利安諾或挪威森林,以前不知道為什麼不敢進去,但聽到朋友的話之後恍然大悟,我的「自由選擇」在不知不覺之中突顯我「外來者」、「無文人氣質」的身份,我在公館只能去「無脈絡的人也可以進來」的空間。

這也沒有什麼不好,我本來就是跟這塊土地沒有血緣或地緣關係的「外來者」,無法成為「圈內人」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只要我願意,還是可以去朱利安諾或挪威,就朋友跟我說的那樣「硬生生闖入」,「不要期待會認識什麼人或得到老闆的關注就是了」。

照片:葉子

深夜回宿舍想想,其實我住過八年的東京吉祥寺,但我在那個期間一個人常去的咖啡廳都是老闆不會篩選客人的那種,是百貨公司裡面的連鎖店,或者是市立音樂廳和圖書館旁邊的蛋糕店附屬咖啡廳,我應該算是蠻典型的「中央線人」,但我在社區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位朋友住在吉祥寺,但她是在職場認識,而不是在社區網路中認識的,因為我沒有孩子,沒有小孩的女人幾乎不可能進入郊外住宅區的網路-因為白天的郊外住宅區只剩下女人、老人和小孩-女人在郊外住宅區會失去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有「某某的媽媽」這種稱呼而已-。我早就在東京很孤立,昨晚再確認我有孤獨感並不是因為我想太多,真的是孤立,哈哈。

我知道不管在台北或東京,一直享受都市居民的特權-匿名性-,我蠻喜歡這樣的自在,而且我在東京都沒有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空間,總覺得自己漂浮在半空中,沒有什麼歸屬感。 不過,我最近想在台北“客居”的期間儘量努力尋找可接受我的空間,也想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會不會成功無所謂,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要讓自己積極的跟空間互動。

參考:
在我新聞台分類中,公共空間(9) 、消費空間(11)、校園空間(18)、書店空間(7)有談及類似的問題。

雪子 2007-01-02 20:55:29

補充:

如果大家對溫羅汀咖啡館空間有興趣的話,推薦讀如下文章:

徐詩雲<想像、再現、實踐的競逐地─「公館/溫羅汀」:知識份子與文化人的地方研究>
http://www.ncu.edu.tw/~csa/CSA2007/papers/D4-3-Hsu.pdf

雪子 2006-12-07 12:31:33

kaylee桑:

謝謝你留言給我 也很歡迎來我新聞台

>找到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嗯嗯 真的是如此 我有幾家喜歡的咖啡廳
不過還在尋找中會更喜歡的咖啡廳

>請千萬記著,是你選擇咖啡館而不是咖啡館選你,

嗯嗯 我最近覺得 以前我對空間不夠積極 我想人跟空間的關係 也跟人際關係蠻像 如果自己不積極地跟它互動 努力跟它培養感情的話 它不會成為自己的空間

>也請你給你中意的咖啡館一個機會,讓他愛上你,因你而改變!!

嗯嗯 我到自己喜歡的咖啡廳 我想試著「讓他愛上我」!
謝謝你的留言

kaylee 2006-12-06 23:11:56

找到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請千萬記著,是你選擇咖啡館而不是咖啡館選你,也請你給你中意的咖啡館一個機會,讓他愛上你,因你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