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7 18:44:43敏公主

【學會體恤‧成長過程必修‧PART II】

<家庭倫理>父不父、子不子 社會亂象源頭

前陣子有部以日本為背景拍的攝錄影機廣告片,劇中的父親因為工作趕不回家吃團圓飯,母女兩人從期待到失望,直到夜深了父親才回到家。

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以為又要批判趕不回家吃飯的父親了,又要讓父母跟孩子道歉了。但是劇中的小女孩幫爸爸拍下燦爛的煙火,還留下紙條感謝爸爸辛苦工作,讓我很感動。

我的父親是職業卡車司機,白手起家養大兩個孩子,年輕時他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每月休假兩天。在家的時間幾乎都在睡覺,從小母親就要求我們在父親睡覺的時候要輕手輕腳,不要吵醒他,因為父親需要足夠的睡眠時間,才能快樂的出門,平安的回家。

我的童年沒有和父親出遊的記憶,更不要說是在父親的陪伴下上學和讀書了。但是我的家庭教育告訴我,晚輩要體貼、遷就長輩。可是現在孩子生得少,部分教育家又說要以孩子為本,爸爸為了賺錢工作不能趕回家吃飯,居然必須跟小孩道歉?一旦要長輩遷就晚輩,家庭倫理蕩然無存,學校倫理就更不知該從何寫起。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前兩句在民主時代或者不合時宜,但是「父不父、子不子」肯定是社會亂象的源頭之一。


(作者為國小教師)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