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8 20:22:38敏公主
◎房間越獨立‧親子更疏離?◎
文/呂政達
和一位縣轄市女市長聊起教養的課題,話題環繞在女市長對長子成長的憂心。
女市長的長子已經念大學,她形容兒子平常愛穿藍白拖,騎機車出去就不見人影,常常讓她感到緊張。但媽媽念他幾句,兒子就回說:「不要管我的事。」
女市長的成長背景,兄弟姊妹眾多,家裡完全沒有私密領域。她說小時候若在家沒有搶到毛筆,第二天學校上作文課,就沒有毛筆用,會挨老師打。
因此,當女市長組成自己的家庭,長子從國中起,她即給他獨立的房間,裡頭有電視、電話、衛浴設備,回到家門一關,可以過自己的生活。雖然兒子從國三起,功課不頂理想,她也只負責簽名,不看成績單,盡量不過問長子的功課。
「但是,從小給他那麼多的獨立,」女市長說,「後來演變成,不管大小事,他都說你們不能管。他有一度不想讀書,不想考大學,我們擔心他的未來,但一樣,我們不能管。然而,做媽媽的怎能不擔心,怎能真的就把他放下來呢?」
我心中勾串起這樣的疑問:是不是不要給孩子那麼獨立到幾乎隔離的空間,就可改變爸媽對這個孩子的管轄權呢?這幾年在日本建築界流行起來的通用設計,常常把孩子的房間設計得小小的,沒有衛浴設備,當然也不會有電視。有位設計師告訴我,這種概念就是對親子疏離感的「空間反省」,讓孩子的房間不要具備太完整的功能,「逼」孩子走出房間,生活和家人融合在一起。
我問:「如果親子疏離不僅是空間造成的,孩子在家連最後一個獨立空間都不再有,會不會逼得他反而不再回家,仍然離家人遠遠的呢?」設計師則信心滿滿回答:「孩子從小就習慣家人的融合,或許,親子疏離根本不會出現,不會演變成如此劇烈的社會問題。」
這個設計的角度,或許值得我們來想想:如果家裡的房間減少一套衛浴設備,如果家裡家人的互動核心環繞著一張長條飯桌,而不再以電視當做設計空間的重心,能不能讓各自分離的家人生活,從根本改成另一篇故事?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和一位縣轄市女市長聊起教養的課題,話題環繞在女市長對長子成長的憂心。
女市長的長子已經念大學,她形容兒子平常愛穿藍白拖,騎機車出去就不見人影,常常讓她感到緊張。但媽媽念他幾句,兒子就回說:「不要管我的事。」
女市長的成長背景,兄弟姊妹眾多,家裡完全沒有私密領域。她說小時候若在家沒有搶到毛筆,第二天學校上作文課,就沒有毛筆用,會挨老師打。
因此,當女市長組成自己的家庭,長子從國中起,她即給他獨立的房間,裡頭有電視、電話、衛浴設備,回到家門一關,可以過自己的生活。雖然兒子從國三起,功課不頂理想,她也只負責簽名,不看成績單,盡量不過問長子的功課。
「但是,從小給他那麼多的獨立,」女市長說,「後來演變成,不管大小事,他都說你們不能管。他有一度不想讀書,不想考大學,我們擔心他的未來,但一樣,我們不能管。然而,做媽媽的怎能不擔心,怎能真的就把他放下來呢?」
我心中勾串起這樣的疑問:是不是不要給孩子那麼獨立到幾乎隔離的空間,就可改變爸媽對這個孩子的管轄權呢?這幾年在日本建築界流行起來的通用設計,常常把孩子的房間設計得小小的,沒有衛浴設備,當然也不會有電視。有位設計師告訴我,這種概念就是對親子疏離感的「空間反省」,讓孩子的房間不要具備太完整的功能,「逼」孩子走出房間,生活和家人融合在一起。
我問:「如果親子疏離不僅是空間造成的,孩子在家連最後一個獨立空間都不再有,會不會逼得他反而不再回家,仍然離家人遠遠的呢?」設計師則信心滿滿回答:「孩子從小就習慣家人的融合,或許,親子疏離根本不會出現,不會演變成如此劇烈的社會問題。」
這個設計的角度,或許值得我們來想想:如果家裡的房間減少一套衛浴設備,如果家裡家人的互動核心環繞著一張長條飯桌,而不再以電視當做設計空間的重心,能不能讓各自分離的家人生活,從根本改成另一篇故事?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