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2 18:22:16敏公主
※不對分數推波助瀾‧PART I※
文/陳之華
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貼標籤的審判官……。
芬蘭,每個學期結束,孩子們都會拿到學期成績單,但形式會依照不同年級,分別以分數、評語或是學習滿意度等方式來呈現。
一般來說,高年級,也就是五年級以上學生的成績單,各個科目在該學期的學習成果會以1至10分顯示出來,或是以分數和評語並重的方式來呈現。但這些以分數為主的成績單,並不會有各科加總之後的總平均分數。
在六月初一個夏日,我們來到小女兒學校的大禮堂,那一天正在舉行期末結業聯歡會。我在禮堂外面,意外瞥見幾位中學部的芬蘭學生正在走廊上等候自己的弟弟妹妹。
其中一位男孩,一邊猛盯著手中那張薄到風一吹就會飛起的A4成績單,一邊猛按著手機上的計算功能。他使勁全力的按,又是抿嘴又是嘆氣,手中那張縐縐的成績單看得出已經被來來回回拿出好幾次。當時,不屬於同一所學校的大女兒、我和先生在一旁看得出神。這並不是我們第一回見到如此在意自己分數和總平均的芬蘭學生呢。
才剛參加完大女兒學校結業式的我們,在大女兒班上已經看到好幾位孩子,拿出手機急著算出手上成績單的總平均分數。有時甚至站在一旁的芬蘭老爸也會慢慢走到孩子座位旁,彎下高瘦的身材,低著頭用眼尾的餘光迫不及待瞄著孩子的成績單。每一次我在教室看著這畫面,總不免會心一笑。
我轉頭和一旁的先生說,哪個孩子會真的不在乎分數呢?是人,都會在乎吧!更何況,孩子就是孩子,拿到成績單後,不是滿臉懊惱的生悶氣,就是大大鬆了一口氣,也有的則是猛計算自己的總平均分數,然後互相打探彼此的成績。他們各式各樣的不同表情,讓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多了些許的苦澀與甘甜趣味。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貼標籤的審判官……。
芬蘭,每個學期結束,孩子們都會拿到學期成績單,但形式會依照不同年級,分別以分數、評語或是學習滿意度等方式來呈現。
一般來說,高年級,也就是五年級以上學生的成績單,各個科目在該學期的學習成果會以1至10分顯示出來,或是以分數和評語並重的方式來呈現。但這些以分數為主的成績單,並不會有各科加總之後的總平均分數。
在六月初一個夏日,我們來到小女兒學校的大禮堂,那一天正在舉行期末結業聯歡會。我在禮堂外面,意外瞥見幾位中學部的芬蘭學生正在走廊上等候自己的弟弟妹妹。
其中一位男孩,一邊猛盯著手中那張薄到風一吹就會飛起的A4成績單,一邊猛按著手機上的計算功能。他使勁全力的按,又是抿嘴又是嘆氣,手中那張縐縐的成績單看得出已經被來來回回拿出好幾次。當時,不屬於同一所學校的大女兒、我和先生在一旁看得出神。這並不是我們第一回見到如此在意自己分數和總平均的芬蘭學生呢。
才剛參加完大女兒學校結業式的我們,在大女兒班上已經看到好幾位孩子,拿出手機急著算出手上成績單的總平均分數。有時甚至站在一旁的芬蘭老爸也會慢慢走到孩子座位旁,彎下高瘦的身材,低著頭用眼尾的餘光迫不及待瞄著孩子的成績單。每一次我在教室看著這畫面,總不免會心一笑。
我轉頭和一旁的先生說,哪個孩子會真的不在乎分數呢?是人,都會在乎吧!更何況,孩子就是孩子,拿到成績單後,不是滿臉懊惱的生悶氣,就是大大鬆了一口氣,也有的則是猛計算自己的總平均分數,然後互相打探彼此的成績。他們各式各樣的不同表情,讓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多了些許的苦澀與甘甜趣味。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