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5 01:36:01敏公主
【把電子媒體當保母‧長大易有憂鬱症】
文/柯俊銘
現代人的家庭大多有電視、電腦、錄放影機、音響等電子媒體,作為日常休閒、娛樂用。但是一份今年2月發表在國外期刊「普通精神病學文獻」的報告卻指出,青少年若過度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成年期似乎較易罹患憂鬱症。
這樣研究是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助理教授Brian A.Primack博士所主持,其針對超過4100位未有憂鬱症的青少年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孩子平時接觸電子媒體的時間多寡和長大出現憂鬱症的機率是否有關聯。
統計顯示,這些孩子每天和電子媒體為伍的時間平均為5.68小時,其中還包括看電視2.3小時,收聽廣播2.34小時,看錄影帶0.62小時與打電動玩具0.41小時。
過了7年後,即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21.8歲時,研究人員再次與他們連絡,並實施憂鬱症的篩檢,結果這群孩子中,有308人(7.4%)具顯著的憂鬱症狀。進一步分析還發現,個案在青少年時期接觸各類電子媒體的時間愈長,成年出現憂鬱症的風險居然就越高,而且男性較女性更有此傾向。
◎研究者認為,從生理、心理、社會的角度來看,有以下3種可能:
●經常沉浸在電子媒體中,相對地就排擠掉從事社交、知識學習與運動的時間,這些活動已被證實是可以預防憂鬱症上身的保護因子。
●花太多時間於電子媒體,特別是晚上,睡眠的質與量恐怕會受到影響,而長期睡眠失調則不利於情緒穩定與大腦認知功能的發展。
●電子媒體所傳達的錯誤、負面訊息,透過內化、模仿等機制的運作孩子易因此有樣學樣,進而產生偏差行為或情緒障礙,影響正常人格發展。
建議家長們對於孩子使用電視、電腦等電子媒體,應給予適當節制,並輔導建立良好習慣,多鼓勵他們將時間花在人際互動、體能鍛鍊、知能充實等具建設性的事務上,相信遠離對電子媒體的依賴,身心健康將更有保障。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現代人的家庭大多有電視、電腦、錄放影機、音響等電子媒體,作為日常休閒、娛樂用。但是一份今年2月發表在國外期刊「普通精神病學文獻」的報告卻指出,青少年若過度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成年期似乎較易罹患憂鬱症。
這樣研究是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助理教授Brian A.Primack博士所主持,其針對超過4100位未有憂鬱症的青少年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孩子平時接觸電子媒體的時間多寡和長大出現憂鬱症的機率是否有關聯。
統計顯示,這些孩子每天和電子媒體為伍的時間平均為5.68小時,其中還包括看電視2.3小時,收聽廣播2.34小時,看錄影帶0.62小時與打電動玩具0.41小時。
過了7年後,即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21.8歲時,研究人員再次與他們連絡,並實施憂鬱症的篩檢,結果這群孩子中,有308人(7.4%)具顯著的憂鬱症狀。進一步分析還發現,個案在青少年時期接觸各類電子媒體的時間愈長,成年出現憂鬱症的風險居然就越高,而且男性較女性更有此傾向。
◎研究者認為,從生理、心理、社會的角度來看,有以下3種可能:
●經常沉浸在電子媒體中,相對地就排擠掉從事社交、知識學習與運動的時間,這些活動已被證實是可以預防憂鬱症上身的保護因子。
●花太多時間於電子媒體,特別是晚上,睡眠的質與量恐怕會受到影響,而長期睡眠失調則不利於情緒穩定與大腦認知功能的發展。
●電子媒體所傳達的錯誤、負面訊息,透過內化、模仿等機制的運作孩子易因此有樣學樣,進而產生偏差行為或情緒障礙,影響正常人格發展。
建議家長們對於孩子使用電視、電腦等電子媒體,應給予適當節制,並輔導建立良好習慣,多鼓勵他們將時間花在人際互動、體能鍛鍊、知能充實等具建設性的事務上,相信遠離對電子媒體的依賴,身心健康將更有保障。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上一篇:多閱讀‧作文不難
下一篇:《教出快樂好孩子‧PAR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