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6 08:11:53MaLi

演講後筆記:養出有自信的孩子 111116

如果你要讓你的孩子養出堅定的自信,

對於自己,你要決心修行,成為觀者(請參看: )


用這觀者的你,來陪伴孩子。

於是,我們就能有以下的態度。



「親愛的孩子,我向你的外貌致敬,我觀看並愛著你每一次外貌的轉變,我邀請宇宙的愛與光,來到你的外貌,無論你的外貌如何,我都祝福你,謝謝你,我愛你。」


「親愛的孩子,我向你的挫敗與成功致敬。  我觀看並愛著你的每一個努力,無論成功與挫敗,都是美好的祝福。  我邀請宇宙的光,療癒的能量,來到你生命裡的每個成功與挫敗,我祝福它們。  親愛的孩子,謝謝你,我愛你。」


「親愛的孩子,我向你人生所遭遇的悲歡離合致敬。  我觀看並愛著你在人際上所遭遇的種種學習。  無論你被喜歡或被排斥,我邀請宇宙的光,慈悲的愛,來到你生命中與他人的每一場相遇。  親愛的孩子,謝謝你,我愛你。」


「親愛的孩子,我向你生命的執著與幻想致敬。 我觀看並愛者你在靈魂道路上的學習,對於你的每個執著與幻象,我敬愛並祝福。  我邀請宇宙純淨的白光來到你之內,為你淨化,並療癒你。  我謝謝宇宙的慈悲,陪伴你度過每個執著於幻相的時刻。 親愛的孩子,謝謝你,我愛你。」


「親愛的孩子,我向你的學習的動機與力量致敬。  我觀看並愛著你的每一個嘗試與努力,以及努力背後所綻放的熱情與力量。  親愛的孩子,我邀請宇宙的天使與慈悲的靈性智慧來陪伴你,帶領你。  親愛的孩子,謝謝你,我愛你。」


「親愛的孩子,我向你的生命之流致敬。  我觀看並愛著你活出你的真實,你展現內在的本質,我邀請宇宙的智慧與慈愛來引導你,願你在自己的生命之流中,展現真實。  親愛的孩子,謝謝你,我愛你。」



♡♡

這些台詞,是昨夜演講,我們用來透過儀式,而祝福自己的動作。

這些台詞,也會是,在你內心,最寧靜可以觀照時,看著孩子的成長點滴,能夠在心中所給予的祝福。

若能找到人陪伴,你能請朋友”代表”你的孩子,而實質上,邀約能量,做出祝福的儀式。

若只有你自己一人,你可以在靜心時,在冥想中,邀請孩子的能量來到你的前方,以冥想的方式,給出這些祝福。



舉例來說:孩子因為長得胖,而受到同學嘲笑。

我們就可以:

  1. 向孩子的身材致敬。
  2. 向孩子因為被嘲笑的挫敗致敬。
  3. 向孩子的人際阻隔致敬。
  4. 向孩子愛自己的力量致敬。
  5. 向孩子的生命之流致敬。


舉例來說,孩子沉迷在網路遊戲中,與你有無數的爭執。

我們就可以:

  1. 向在網路遊戲中的孩子致敬
  2. 向孩子在網路中獲得的成就與失敗致敬
  3. 向孩子真實世界的成功與失敗致敬
  4. 向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連結致敬
  5. 向孩子的努力動機致敬
  6. 向孩子的勇氣與力量致敬



有時候,未必是這些項目,而是孩子出現的當下的現象。

這些書寫,是一份內在態度,

或是,當我們以冥想狀態,來祝福孩子能表達的祝福方向,

或是,以代表與頂禮的方式,邀請光與愛所去的地方。



♡♡

我想,透過這些閱讀,

我要呈現的,其實是,父母能支持孩子的一種「無條件愛的基本態度」



孩子會沒有自信的主要原因,在於孩子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薄弱的根基上面。

例如:


透過贏得比賽,來獲取成就,來建立自信;

透過被喜歡,來獲得信心,感受自我價值;

透過考試成績,來代表自己的好與壞,或自我認同;

透過外貌的美麗,身材,性感的表現,來自我認同,來感受重要性;

.....

.....


我會說,贏固然重要,被喜歡也很好,

考試成績不錯會是個對努力的好獎勵,而外貌姣好是上天的祝福。


重視這些,或,花時間經營這些項目,都是個好選擇,

然而,若把自我價值感,建立在這些脆弱的根基,就很危險。



一個花許多時間在意功課的孩子,

我們會關心他,除此之外,他還做些什麼休閒?

他的人生中,還有哪些事情,為他帶來滿足,帶來歡喜,帶來愉快?

功課好是用心在學校課業的象徵,也是有能力專注工作的好結果,

但「功課好」不是基本需求。



一個花時間打扮的孩子,

我們會問,除了打扮之外,他還在什麼地方下功夫?

他能有彈性到,即使沒有打扮出門,依然自在與充滿自信嗎?

打扮是一種文化素養與能力,

但打扮不是「基本需求」


一個致力於贏得比賽的孩子,

我會說,他也喜歡這些練習嗎?

而他的練習,是否在身體的承受範圍,他是否有足夠的知識與動機保護發展中的身體?

他是否在輸的時候,能夠贏得回饋,並保持運動風範,而能釋懷?

「贏」是人生喝采的時刻,是努力練習的甜美結果,

但「贏」不是基本需求。



一個花時間,讓自己受歡迎的孩子,

是否會為了受歡迎,而放棄一些更本質的東西,

例如:表現出虛假的自我,壓抑真實的感受,刻意送禮物給同學?

「受歡迎」「被喜歡」真的很重要,

我會說,它除了是孩子愛展現後的成果,

也是一種能力的回饋,養成社會聯繫的基礎能量。

然而,「被喜歡」「受歡迎」若違反了真我,而以假我實施,

則會失去更大的力量與真愛。




♡♡

若父母,在平日,就能把眼光放寬,

重視更貼近生命本質的項目,

也能欣賞與鼓舞,帶著放鬆的態度,在這些表層的結果,

那麼,孩子,會更容易有穩固的自信心。


越外在的東西,越是在變動中,

一個,以貌美為自我價值感源頭的女孩,

是註定在中年,老年時,需要通過更艱辛考驗的女性。







♡♡

什麼是更核心本質的價值觀?

對我而言,

「專注力」,「喜歡知識」,「愛思考」,「充滿好奇」,「有動機寫功課」

都比「好成績」重要。



「勤勞」「覺知到世界的現象」「挫折忍受力」「有動機努力」「熱情」

超過「贏」「成就」.....



「能充滿想像力地度過一個沒有安排的午後」

這所象徵的,絕對比:「能自動自發把功課寫完」重要。



「覺知他人」「付出關懷」「充滿自信」「歡喜與人互動」「快樂」

這也無庸置疑地,比「受人喜歡」重要。



♡♡

要養成這樣的孩子,「清晰的本質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需要在心中掌握,「什麼是最重要的」

然後,清晰目標後,使用環境,調整自己的心識,支持孩子活出來。



很多父母以為,這樣當父母,豈不很累。

其實,對我而言,

抓住這些本質目標,

其實,比「追逐外在目標」真實而有力量多了。



比方說,

樹兒在準備月考時,有兩種準備方法。

阿嬤會要他做測驗卷,

才小學生,一個科目可能要做兩份測驗卷。


這現象被我發現了,

我自覺得理虧,因為,樹兒的下課,以及,沒課的下午,都是阿嬤陪的,

既然是阿嬤陪,就是阿嬤的孩子,他養成了一些,「重視成績」的教養結果。



我發現的是,

樹兒對課本知識,一知半解,

對於測驗卷,他為了取悅阿嬤而做完的動機,超過「做測驗卷」本身。

他期待阿嬤的點心和飲料的熱情,超過「專注在測驗卷」上。


他這學期,學會比上學期,更在乎分數了。

老實說,他有一點兒,自戀,還有,小小去比較成績。



怎麼辦呢?

我真的要下定決心,停止我的寫作,

在孩子已經下課的時光,去阿嬤家把他接回家。


然後,我打開課本,仔細閱讀課本,

開始與他討論,屬於課本裡的知識。

我成了好奇的探索者,問問他,學習時的各種經驗,

老師在這裡,帶你們做些什麼?

你看到這些植物,想起我們在哪裡,見過他們?

下次我們去文化中心摸摸布袋連,看看是不是不沾泥,好不好?

我帶著他畫畫,把植物的形態畫下來,

和他比賽寫字,看誰漂亮!


這是個小小的轉,

我是說,用很熱愛知識的我,來轉化樹兒這學期與知識的關係。



因為全神貫注陪著他,

很奇妙的是,我放鬆了,而他快樂了。



♡♡

同樣地,我也靜下自己來,聽旦旦說話。

她每天放學,都會不由自主地,說著很多班級的細節。


對我而言,享受她說話的快樂與表情,就是一種黃昏的大休養。

雖然,小女生的學校生活,不怎麼壯大有趣,

每天,她都會說,點心吃些什麼,好吃嗎?

不敢吃的紅豆,她如何努力吃下肚子。


這些看似”無意義”的童言童語,在語言上,也許不夠豐富。

然而,配上小女孩的甜美表情,

在聆聽時,欣賞她能忍耐紅豆的決心,

也一次次鼓勵她,去跟老師表達不敢吃紅豆的自己,要老師給少一些。

然後,陪她一起開心,一起歡笑。


對我而言,是種歡樂的治療,

讓輕盈的歡樂來到生命的體驗。



♡♡

持有心理學博士的美國著名家醫科醫師 Leonard Sax

所著的兩本書:浮萍男孩  與   棉花糖女孩


提出了「過度使用網路遊戲」因而,「大腦的動機驅力」失去功能,

或是「服用ADHD藥物」而導致,失去再真實世界取得成功的動機,

或是,女孩們使用臉書或簡訊來取代真實的人際交往,

導致「表面的虛假自我」成了孩子追求的目標,

而遺失了與內在真實本性的連結。


男孩的校園暴力,

女孩的集體人際排擠霸凌。


這些現象,雖是美國的教育現象,

卻也預言了,台灣即將面臨的未來。



這兩本書,當我仔細閱讀後,作者的觀點,說服了我:

「嚴格監管孩子使用電腦」

「爸爸多回家陪小孩」

「讓孩子盡量做志工」

「取走孩子的手機、電腦.....讓孩子回歸日常生活起居」

「讓年輕人有個合法的飆車場地」

「讓女孩有一群女人,各種年紀的,可以陪伴,一起吃飯,聊天,打毛線」

「讓男孩有一群男人,可以有機會,狩獵、釣魚、.....」

「讓孩子有成年禮,可以的話,是擔任使用肢體,水泥工、各種基礎工作的志工」

「讓男孩,若可以的話,晚一年入小學」

「讓孩子,選擇,更多自由活動,肢體能伸展活動的學校」

可以的話,「讓孩子男女分校,甚至,男女分班」

還有,「注意女孩的運動傷害」

非常重要的是,「非常注意,含有塑化劑的食物」

不喝塑膠瓶裝的水、不用各種塑膠容器裝食物,進微波爐.....




以身為台灣都市的母親而言,

這些實踐原則,著實,需要非常用心。


要在生活裡取走各種塑化劑的可能。

要盡可能讓孩子親自參與各種家務事,

要在可以外出到野外時,盡可能與孩子在野外接觸大自然,

要在家裡夜間的時光,關掉電子器材,讓孩子能用想像力自由玩耍,而且是肢體活動。

要找到更多的女人,陪伴女兒,

要找到更多的男人,陪伴兒子......



很有意思的,在古老大家庭,放野的成長,

一點都不需要費心就擁有的成長環境,

在現代,卻要費盡心思,才有希望創造出來。




♡♡

我明白,孩子越大,要堅持這些,本質目標,在生活中實踐教育目的,

需要非常非常用心,甚至要很多的知識。


如果你喜歡,試試看吧!

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原來的位置,回溯本質,

在給予孩子一個可以養成自尊的環境,

最奇妙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先被療癒的。

2011-12-01 20:37:16

好棒喔!謝謝分享!!

靜宜 2011-11-16 21:40:16

這篇文章,我要列印出來實行,學習給自己內在的孩子,也學習給生活中的我的一對兒女。"觀者"適合這個時期我,我的內再好喜歡,過去我一定背負了太多我不知道的,而在這篇文章裡知道,謝謝!